清末精锐部队老照片:内务整洁,装备精良,颠覆你对清军的印象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1900年,清王朝遭受八国联军的侵略,被迫和众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为了挽救自身岌岌可危的统治,而迫不得已推行“新政”,实质上恢复了1898年维新变法的一些举措。在“新政”的众多措施中,组建近代化新式军队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早在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就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练兵,编成“定武军”。随后改派袁世凯训练新军。袁世凯仿照德、日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对定武军进行扩充改编,由4000余人扩编至7300人,定名“新建陆军”,即北洋新军。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又对此前的北洋新军进行改编。1902年,原“北洋新军”扩充为“北洋常备军”,同时,相关的部队组织机构建设也进一步完善化。在袁世凯等人的努力下,新式军队逐步褪去了古代军队的色彩,渐渐具有了近代军队的因素。

新军官兵的选拔标准较为严格,军官大多由学习军事的留学生和国内各武备学堂的毕业生担任,士兵则采取招募制,对年龄、体格和文化程度等都有明文规定。新军的战术、组织、制度等均套用西方国家样式。故而与其他大部分清军相比,新军显然是一支军纪相对严明、斗志相对昂扬的武装力量。

此外,新军在更新训练方法、武器装备的同时,也对军服作出了改进。练兵处正式制定了包括礼服、常服、肩章、帽徽、领章等的新军军服样式,至此,使用了数百年的中国封建王朝传统军服——号衣,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此大清军队军服完全西化。同时,为了能和国际主流相接轨,不少新军官兵提前剪掉了辫子。

内务整理是军事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标准化而著称的近现代军队更注重这一点。作为学习西方“善战之师”的清末新军,在官兵的军容内务方面也没少下功夫,新军中的条例规定士兵“须保持整洁的容貌”。相对于清末的其他清军部队来说,新军的内务算得上够整洁的了。

精锐部队往往能够优先获得物资供应,新军装备了欧洲的毛瑟步枪、马克沁重机枪、克虏伯式火炮、阿姆斯特朗式火炮、格鲁森式火炮等一大批先进武器,清朝还是亚洲第一支装备了七连发枪和十三连发枪的国家。照片中的机枪小组便正在使用一挺欧式重机枪。

19~20世纪之交,西方流行利用热气球进行军事侦查,师从西方军队的新军明显也学到了这一点。图片中便是新军的侦察部队,装备着从欧洲进口的侦查用气球。与传统侦查方式相比,这种侦查显然效率更高。

然而,新军仍旧建立在清朝腐朽的封建体制基础上,腐朽的制度无法给新军提供足够的动力与保障。此外,新军的建立不仅没有挽救清朝的灭亡,反而成为了加速清朝覆灭的催化剂:在辛亥革命中,有不少革命党人就是新军官兵,掌握新军大权的袁世凯也利用手中兵力迫使清帝退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