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统一最快的开国皇帝,凭什么被史书和后世写成平庸老好人?

大唐高祖神尧皇帝李渊,是历史上最被低估和忽视的帝王之一。他的姨父是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他的表弟是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他的儿子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因为统治期夹在这几位在整个中国历史都可算是光芒万丈的帝王之间,他本身的超卓能力和不俗功业都被大大看轻了。其实李渊的文治武功虽不及他儿子,同样是完全稳居历史前二十名之列的伟大帝王。

李渊本是个出名的神射手,“雀屏中选”的典故,就是源自他一箭射中屏风上孔雀绘图的眼睛,才赢得了窦氏亲睐,与她生下李建成、李世民、李三娘这几个出类拔萃的儿女。

他曾率十余骑从人和数千盗匪不期而遇,李渊临危不惧,连射七十余箭竟箭无虚发,中箭之敌皆应弦而倒,盗匪们心惊胆裂,大溃而逃。

当隋末天下大乱,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自太原一府起兵,一路招降纳叛,四个月取长安,半年后便称帝建国,瞬间便已有半壁江山在手。

此时新生的大唐王朝,拥有河东+关中两大战略要地,巴蜀地区跟着不战而降,不但占据关中形胜之势俯瞰天下,论府兵份额(即战争动员力)占当时天下三分之一强,是名副其实的当时天下第一强国。

李渊称帝时形势图

单看唐王朝的建立速度,竟是历代大一统王朝之最,便可知道影视剧里那个优柔寡断、性情懦弱的老好人,离真实历史中的一代开国之君李渊,差距究竟有多大。

在李家化家为国,举兵反隋,攻占长安的建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当然是李渊自己。

正是李渊精心准备多时,筹划了太原起兵,将监视他的隋朝官吏耍得团团转;并通过和李密、突厥两方的外交手段,使得唐军再无后顾之忧;同时一路大肆封官许愿,以过人政治手腕近乎完整收服了整个关陇集团,方能势如破竹直取长安。

后世名声大噪的李世民,此时一路随军征战,尚未政治独当一面,功劳贡献不过和太子李建成相当,尚不及空手套白狼、啸聚七万绿林大军围攻长安的平阳公主李三娘。

平阳公主:李三娘

称帝之后,李渊专心内政,保障后勤,调派李世民和李靖两大名将扫荡南北,仅仅三年,唐军就攻破洛阳,一战擒两王,其余反王纷纷纳土称臣;总计七年时间便基本扫平天下,统一天下之速,同样无过于此。

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和李靖的军事天才固然起了很大作用,但即使没有二李其人,李唐王朝的统一也是根本没有任何悬念的事,无非多花几年而已。

理由很简单,唐军哪怕再有十次惨败,如浅水原之战败给薛举、度索原之战败给宋金刚、刘黑闼起兵时各路唐将纷纷兵败那样,

李渊都可以凭他杰出的统合能力,整合整个关陇集团,依靠占据天下三分之一战兵的关陇河东府兵,无限回血;

而其他势力的君主,虽然许多才干气度不俗,但论为君之术、之道,段位比起老谋深算的李渊,还是差得太远,在李唐王朝蒸蒸日上、如日中天的强势压迫下,根本一次大战都败不起,所以历史上基本是一战即亡。

只有刘黑闼这样擅长指挥流民军的杰出将领,乘着唐朝收降河北时,种种举措操之过急,大失民心,背靠草原霸主东突厥支持,多打了几个来回,还是一样只能胜,一败即投靠突厥,再败亦亡。

汉高祖刘邦评判属下功臣,曾说攻城略地的曹参之流只不过是“功狗”,保障后勤的萧何才是“功人”,而大唐王朝的萧何,正是身为皇帝的李渊,他的统筹调度,有效支援了各个战场。

而正因本钱足够雄厚,李世民才能施展他屡试不爽的“坚壁清野、固守疲敌”战术,令一个个强悍敌手饮恨。

秦王、天策上将:李世民

李渊在继承隋朝制度上,又有所更易,初步奠定了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项制度的基础。如实行了用绢三尺代替服役的租庸调制,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又提倡儒学,抑制佛教,下令编撰类书《艺文类聚》,保存了许多历史文献。

他的在位时期,被称为“武德之治”,是隋末大乱后的第一个治世,抚慰了饱受苦难的广大民众,并为未来灿烂辉煌的“贞观之治”,打下坚实基础。

【也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其结果来看,唐王朝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总而言之,唐高祖为他儿子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剑桥中国隋唐史》

李渊长子李建成,论军功政略表现,可算历代开国太子中最强一人,扶苏、刘盈、杨勇、朱标诸辈皆不能及。

至于次子李世民,居然生生把李渊这么一个大一统王朝中统一速度最快的开国帝王给打倒了,取而代之,然后编写史书将他塑造成耳根子软、没有主见的老好人。

这父子三人才是真正的虎父龙子,论他们争斗的质量之高,在整个中国历史,都恐怕是空前绝后。

再加上那位千古难得一见、最终以军礼下葬的巾帼英雄李三娘,论教育子女的成就,李渊可以说独步古今

——当然,他最大的遗憾,也可能就是教得实在太好了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