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强重点项目!青岛发布2021年市级重点项目

青岛将2021年确定为“项目落地年”,“项目落地年”就是工作落实年、成效凸显年,市发展改革委树立“大抓项目、大抓落实”的工作导向,坚持以平台思维、市场化方法谋划项目、推进项目,通过抓住项目这个关键,牢牢扭住投资这个核心,进而紧紧抓住经济工作的全链条。1月8日,2021年市级重点项目正式经市政府同意,并以青政字〔2021〕2号文印发实施。2021年市级重点项目共包括重点建设项目200个,计划总投资5050.2亿元,重点准备项目100个,计划总投资1403.9亿元。

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高质量遴选市级重点项目

(一)超前谋划。站在未来看当下,站在全局看局部,以思维模式的突破和招数打法的创新,谋划确定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00个、重点准备项目100个,全力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

(二)认真论证。项目筛选坚持论证先行,把专家论证摆在突出位置。项目筛选期间,广泛征求各区市、责任部门和商协会的意见建议,部分项目通过组织答辩,把好质量关。注重提升项目发展能级,统筹考虑投资强度、当前进度,兼顾行业类别、社会效益。

(三)细致筛选。项目选取侧重产业类项目,从项目质量、真实性、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细致把关,区市之间不搞平衡,坚持优中选优,既确保实事求是,又突出产业导向。

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做强做优市级重点项目

(一)拓宽项目来源。积极应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以及危中求机、化危为机等“两难多难”问题,转换路数、创新打法,从改革的视角、用改革的办法充实市级重点项目。大力挖掘储备项目潜力,对于部分条件成熟的大项目,主动靠前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及时纳入2021年市级重点项目。密切衔接“双招双引”,建立项目从引进到落地的全流程跟踪督导机制,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引领强、发展质效优的“双招双引”项目成为市级重点项目新生力量。更加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将一批社会投资项目果断纳入,让市级重点项目库成为成全企业家干事创业的重要平台。

(二)优化项目结构。进一步服务重大发展战略、聚焦中心工作、补齐发展短板,把握重点、找准“穴位”、聚力攻坚。纵向对接13条产业链,横向衔接15个攻势,将2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细分到每条产业链、每个攻势,逐条产业链分析延链、补链、强链,逐个攻势研究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聚焦“四新经济”,项目遴选不仅看规模、看结构,更注重成长性、引领性和未来价值产出,谋划布局了芯片、人工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项目,不断增强青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三)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探索市场化投融资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2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5050.2亿元,100个重点准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403.9亿元。在项目资金保障中,充分认识资本、善用资本、借力资本,发挥好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统筹用好政府债、企业债、银行贷款、股权投资、信托基金等渠道资源,促进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两个层面齐头并进。

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市级重点项目落地落实

(一)全面发力攻坚,动态推进实施

按照投资大、质量高、拉动强的原则,从200个市级重点项目中,遴选出总投资2334.1亿元的30个项目作为市级重大项目,由市领导亲自挂帅督战,实施顶格协调、顶格倾听、顶格推进。围绕15个攻势、13条产业链,积极谋划大项目,创意大项目,招引大项目,建立市级重点项目储备库,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纳入市级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各级各部门继续梳理发布一批大项目清单并通过新闻发布会、银企对接会等开展宣传推介,多层面、宽领域发力,不断掀起“项目落地年”新热潮。

(二)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效能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土地、资金、审批等要素环节优先支持保障市级重点项目,优化项目建设环境。落实用地保障,确保市级重点项目新增用地需求应保尽保。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市级重点项目资金供给。畅通审批绿色通道,高效做好市级重点项目各项审批服务工作,提高审批服务效率。

(三)加大督导力度,强化跟踪问效

建立跟踪问效的指标收集、分析研判、结果运用整套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通过市级重点项目工作专班推动项目建设,每月形成市级重点项目进展情况通报,引导各区市、各单位聚力攻坚、攻出实效。组织开展重点项目现场督导,重点督导前期工作进展不快、建设进度滞后项目。落实项目主体责任,瞄准关键领域、关键问题,加强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推进重点项目及时落地落成。

(青岛新闻广播融媒记者 闫莉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