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07 || 生态补偿资金的审计重点与方法
生态补偿资金是政府对因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及其功能,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的补偿对象给予经济补偿而设立的资金。用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目前,各地的补偿范围包括:水稻田、水源地、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风景名胜区等。
生态补偿资金的审计重点
重点关注:一是补偿资金预算管理情况。主要查看预算编制是否合理,每年安排的补偿资金预算与财政收入是否同比例增长等。二是补偿资金的拨付和配套情况。主要审查资金管理部门是否及时拨付给下级部门或实施单位,以及区级资金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配套。三是补偿资金的支出合规情况。主要审查补偿资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有无挪作他用或不合规使用的情况。四是补偿资金财务核算情况。主要审查资金使用单位是否按照该专项资金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规范核算,完整清晰反映收支及结余情况。
重点关注:一是补偿资金运作模式。通过分析目前补偿资金的主要运作情况,查看与党委政府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工作意见中确立的政府主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原则是否相符,分析补偿资金对于市区两级政府财政负担的影响情况。二是补偿资金投向情况。查看补偿资金的投向是否合理,是否激活了镇、村经济发展能力。通过分析目前补偿资金的投向,查看补偿资金是否主要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公益性岗位等支出,是否对保护区生态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投入,是否对于带动镇、村的造血机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重点关注:一是补偿标准的制定是否能够满足补偿对象的实际需求。如现行生态公益林每亩补偿100元,审计可与其日常管护成本进行对比,查看该标准能否满足日常养护支出;如现行标准规定水稻种植面积要达到连片千亩以上才能给予补助,审计可统计各区符合该标准的水稻面积,以及受补偿的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比重,查看补偿标准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因补偿标准设置门槛过高而影响到受补偿比例较低的情况。二是补偿标准是否考虑到保护对象的差异。主要查看补偿标准的制定是否考虑了保护对象生态保护责任和受偿利益的差异性。如现行补偿标准明确水源地村每村100万元、生态湿地村每村50万元,审计可通过分析各村湿地保护面积、居住人口、湖岸线长度等综合因素,以及结合近年来行政村撤并情况,分析现行标准按照行政村数量补偿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重点关注:一是补偿对象的确定是否合理。通过分析目前生态补偿资金中镇、村等各类补偿对象的占比情况,查看镇、村是否存在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情况。二是对于农民的补助比例情况。通过分析目前补偿资金的具体支出情况,查看其中用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费用投入、发展镇村公益事业和村级经济、补贴农户等各类支出的比例,查看其中农户的直接受益情况。三是补偿范围是否存有盲点。通过走访调查、广泛征询意见,查看是否有应纳入生态补偿范围但未纳入的情况。特别是针对太湖水系相融相通以及水污染具有流动性的.特点,查看是否有区级生态保护相关联的的水域未纳入市级确立的补偿对象范围的情况。
重点关注:一是补偿资金对于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作用。通过分析水稻田在生态农业中的种植比例,查看水稻田在减少水体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分析生态公益林在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土壤保育、净化空气等方面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二是补偿资金对于保护区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作用。查看接受生态补偿资金的镇、村在发展村级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补偿资金对于农户的补贴情况以及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带动农户就业情况。三是补偿资金对于增强保护区环保意识及带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作用。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保护区群众生态保护的意识和对生态补偿政策的满意度;查看接受生态补偿资金的镇、村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社会治安管理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重点关注:一是补偿资金管理机构的健全情况。主要查看是否建立了补偿补偿资金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的职能是否充分发挥,管理制度执行是否到位。二是补偿资金考核评价机制的执行情况,主要查看各职能部门和各区、镇是否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是否将评价指标具体化,特别是对于补偿资金投入后保护区在农村污水处理、河道与村庄保洁、蓝藻打涝、环境污染治理等生态保护的后续评估制度是否真正形成。
生态补偿资金的审计方法
生态补偿政策涉及面较广,为此,我们实施了多部门、多对象、多层次的走访座谈。一是走访政策制定部门。该市生态补偿政策涉及财政、农委、水利、规划、国土、环保等六个部门,其中财政、农委、水利为政策的主要制定部门。审计人员除了了解具体补偿对象、范围、标准等内容外,还对政策出台背景,职能部门的观点看法,执行过程中的难点与困惑进行深入了解,及时掌握了政策基本情况,为正式实施补偿资金审计做好准备。二是走访资金管理部门。审计人员通过走访市、区两级财政部门,了解生态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预算安排情况以及随财力的增长相应的变动情况。三是走访保护区干部群众。审计先后走访了生态补偿涉及到的四个区所属的9个乡镇18个行政村,分别召开了由镇、村干部和农户参加的9次、共计120人次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问效于民,问计于民。
按照政策规定,生态补偿资金主要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镇村社会公益事业和村级经济以及补贴农民。要了解资金使用情况,除查看财务账册外,实地踏勘现场最为直接、有效。为了解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审计人员到占市区生态公益林总量90%以上的吴中区,实地查看七子山林场、东山、西山镇的公益林管护情况,包括森林防火通道建设、消防水池及防火专业队,林相改造和中幼林的`扶育和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为了解水源地村、生态湿地村获取补偿资金后开展的生态保护工作情况,审计实地查看了9个镇18个行政村实施的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工程、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庄与河道保洁等工作。
根据保护区群众特点,分别设计了针对镇、村干部和针对农户的两张调查问卷,并尽量将调查事项切合补偿资金实际,做到简明扼要、易于回答,能够客观清晰的反映保护区民众对补偿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价和完善资金管理的意见及建议。在每张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民众对补偿资金的了解程度、支持度、政策执行的公开透明度、政策执行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20多项指标,发放回收374份问卷调查表。结果显示,80%的干部群众对生态补偿资金了解,93%对所在地生态环境满意,99%认为生态补偿资金使用实行镇务、村务公开。此外,还提出了30多条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审计人员客观评价补偿资金使用绩效提供了较有价值的证据。
在审计过程中,采取多种分析对比方法,评价补偿资金实效。运用因素分析法,设计2009至2011年村级收支情况表,包括村级收入的主要来源情况,村级支出的主要构成情况,分析生态补偿收入占村级收入的比重,查看生态补偿资金对当地村级经济和村级收入的影响,特别是补偿资金对经济薄弱村窘境改善的情况。运用趋势分析法,查看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后,抽查的7个镇53个行政村村级收入的增长情况,分析生态补偿资金对于村级经济的带动和扶持作用;运用纵向分析法,采集环保和水利部门专业数据,查看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前后水源地水质的变化情况。
通过运用上述方法,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补偿标准忽视了保护对象差异,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补偿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对保护区生态产业支持不足;补偿对象与范围未兼顾统筹性,区级生态补偿范围存有盲点;补偿资金管理透明度不高,考核评价机制执行不到位等影响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全方位为生态补偿资金把脉问诊。
转自:《培训网》
整理:《自然资源审计》
更多价值资料,尽在国审人微信交流群:
重要启示:
为帮助审计人员更快捷掌握审计业务、更高效拓展审计知识、更轻松实施审计业务,本公众号日前发起了第一批公益资料滚雪球征集活动:《审计方案》,目前已经收到四十余篇。目前,正在筹备第二批资料征集,主题为:《审计报告》。所有收集到的资料,仅仅分享给参与提供资料的同仁们。
期待各位同仁积极献智献策、积极参与分享!这就是审计人的第三次分配哦!!!
期待有意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