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加寒冷,怎么用古诗词说'好冷啊'?看看诗仙诗圣如何说
随着时间逐渐逼近年关,天气也越来越冷。对于我这样怕冷的人来说,每天从被窝爬起来都无异于是一场拉锯战,暖烘烘的被窝和冰冷的房间,我的灵魂想要爬起来,可是身体却十分抗拒。每到这个时候,现在身处南方的我,就特别怀念北方老家的暖气,那种温热是即便屋外冰天雪地,房间内却依旧可以穿着短袖短裤撒欢儿的畅快。
每次冷得让人受不了,我也总是会向朋友抱怨'冷死了''冻坏了''实在是太冷了'……不过有个瞬间我突然间想到,作为一位古典诗词爱好者,我这么'粗犷'的表达方式是不是有点太不符合我这假文青的身份?
于是我不免想到古代的那些大诗人,我们现在好歹还有暖气、空调等取暖工具,能够在冬日里身处温暖的环境,但在古代人们只能通过炉火来取暖。我小时候在老家每个冬天也是靠着炉火来取暖的,我自然也是知道那种取暖方式,除非离得很近,要不真的是一个冬天都冻得一直挂着鼻涕泡,手脚总是冰冰凉凉的,现在想来也让我有点瑟瑟发抖。那么古代的那些大诗人在那样缺乏足够取暖手段的寒冷中,又是怎么表达'好冷啊'的情绪的呢?本期我就来分享一下'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是如何表达冬日的寒冷的。
《子夜吴歌·冬歌》
唐-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思妇在寒冷的冬夜为远在边关的征夫缝制冬衣。起首两句说的是第二天去往边关的驿使就要出发了,但是要寄给征夫的冬衣还没有缝制好,所以只能在夜里点着油灯连夜赶工。在这两句中,其实是有一股子怨气在其中的,这怨气的源头是驿使出发得太快,都没有给思妇足够的时间为边关的丈夫准备冬衣,进而凸显出思妇的急切和紧张劳作的场景。
次两句则是描写冬夜的寒冷。思妇在这样的夜里缝制冬衣,即便只是用纤纤素手抽针都觉得冰冷异常,更要把着那如寒冰般的剪刀细细裁剪,可以说这两句让人读之便觉得手指发冷,这样的酷寒想想就让人瑟瑟。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思妇却没有丝毫的怠慢,一边呵着手,一边缝制着给丈夫的冬衣,由此也凸显出思妇对于征夫的真挚爱意。
最后两句则是表明思妇的担忧。在起首两句中,思妇有点埋怨驿使走得太急,但是到了这里思妇又开始担忧驿使走得太慢,冬衣缝制好寄给丈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抵达临洮,不知道等寒气来临之时,这冬衣能不能到丈夫的手上,让他不至于在这冬日太过难熬。在思妇心理活动的变化当中,她对于丈夫的深情和牵挂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其实李白写冬日的诗篇并不少,像'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便是以极夸张的笔触描写冬日的大雪,让人读之便能感受到一股子寒冷。不过比起这样的夸张的笔触,笔者还是更为喜欢《子夜吴歌·冬歌》这样的场景描写,以细节来反应天气之寒冷,以此烘托出思妇对于征夫的深厚情感,让人读之,虽然也能感受到天气之寒冷,但在这寒冷之后却还有暖心。
那么同样是冬日的酷寒,'诗圣'杜甫又是如何说的呢?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唐-杜甫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杜甫这首诗中这几句描写的冬日里是他自长安前往奉先县探望妻儿途中的凄寒景象。一年即将过完,草木已经在这酷寒的冬日里凋零殆尽,北风卷地呼啸而过似乎要将这高山都吹裂开来。乌云如山一般阴沉沉地压下,大街上少有行人,目之所见都是阴森,在这样的夜里诗人孤零零地离开京城,踏上回家的路。霜风扑面而来,吹断了诗人的衣带,这也让诗人越加觉得寒冷,想要将它重新系结,却因为手指冻得僵硬难以打结。
在这几句中,杜甫将漂泊游子在冬夜赶路的不易描写得心酸至极,让人读之眼前似乎便浮现出千年前的那个冬夜,诗人于风霜中瞒珊前行的身影,那样的寒冷想想都让人打颤。
同样是表达'好冷啊',在我这里只能是翻来覆去地感叹,但是到了那些大诗人笔下,却能写得这般跃然纸上,让人感同身受,想想真是令我惭愧加汗颜。
大家还知道什么描写酷寒的诗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出来,让大家一同感受穿越历史长河的'好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