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百家)方玉玲/等
等
方玉玲(辽宁沈阳)
我一直认为,让父亲等,是天经地意的事情,而且是永远的,只要我需要,他的等待都应是无怨无悔而且甘之如饴的,谁让他是父亲,谁让我是他宠爱的女儿呢。直到突然一天父亲病倒,再也不能等我才知道,有父亲的等的时光曾经是多么的幸福,而今这种等又是多么的奢侈。这种认知我用了四十四年。
记得三十年前,我在郊区读书,每周都坐中转的火车回家,车程虽短,但也要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即使这样,还会晚点。晚点时间最不靠谱的是一个大雪的冬天,那时气候还不像如今这样,冬天不冷,春天不来的。三十年前的东北的冬天,特别是大雪天,干冷干冷的,而那天的火车晚了三个多小时。本该傍晚六点多的车,一直晚点到夜里将近十点。最早的南站简陋,爸爸在铁路上工作,有特权,可以到站台上接我,而站台上也是露天。那年头,没有任何可以方便联系的方式,晚点时间又不确定,爸爸就站在冰冷的站台上,风雪中从傍晚等到深夜。当我从温暖的车上下来,第一眼就看到了父亲,看到了父亲的那双会笑的眼睛,正笑着看着我,在冷风中让我感觉到温暖,我扑倒父亲的怀里时才发现,行伍出身的父亲,只有眼睛还可转动,全身冰冻僵硬!这次的父亲的等待和那年冬天的寒冷的都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在四十多年的记忆中,我都是理所当然的享受着来自父亲的等,雨天父亲等在我单位门前给我送伞,早上上班爸爸等在楼下送我,下班等在单位门口接我,后来有了女儿,父亲接送,又是另一个场景的等。十八年,爸爸在我的楼下等了女儿整整十八年,直到女儿高考前一周,父亲突然脑血栓,从此后,是我们等待着父亲醒来,等待父亲开口说话,等待父亲能慢慢行走,可是,在我的身后,再也没有了父亲等待的身影。
因为工作忙,对女儿的照料,我不及父亲,或者可以这么说,是父亲用他宽阔的肩膀,担起了帮助我照顾女儿的责任,而作为母亲,对于女儿的等待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她高考时,当看着她走进考场的那一瞬间,看着她无助的背影,我突然明白这么多年,父亲的等待中给我的浓厚的爱与支撑。我在考场外,深情地给女儿写到:“女儿啊,在这个角度,妈妈只能看到你的背影,有些孤独,有些柔弱,妈妈恨不得能再送你离考场近一些,近一些,可我还是克制住自己陪伴你的脚步,因为我知道,从此你的人生妈妈只能一次次的目送,18岁的人生你要自己拼搏、自己抉择了。为你擦掉了眼泪,将你轻轻地揽在怀里,在这一刻,妈妈好像只能做到这些。你一生还很长很长,但无论前方的路有多远,只要你回头,妈妈都会在你的身后,妈妈的怀抱依然温暖。记住啊,女儿,你的人生并不孤单!你为这场考试准备了很久,但是还好,你尽心了,我也尽力了,这样就好,无论成绩怎样,我们都不曾留有遗憾。前面的路是你自己抉择的,无论好坏,别怨,都要勇往直前,但是不要忘记六年,姥爷风雨无阻的身影,姥姥可口的饭菜,要记得多多的多多的爱他们。在你人生的路上,妈妈只能陪伴你并肩走到这里,我在这里目送你远去的身影,妈妈要转身,去迎着姥姥姥爷蹒跚的步子,陪着他们慢慢地走,而你定要快乐前行!”女儿高考时我等待的目光,成为了她前进的动力。这段话,是我留给女儿的。我想无数次,父亲目送我有些无助的背影时,在心里也会是这么想的吧。我们血脉中,流淌着相同的血,流淌着相同的爱。
女儿上大学后,因在外地,我也学会了像父亲等待我一样等待归来的女儿。我会早早到车站,安静地等,不急不躁,看到她的瞬间,我的心都是柔情满怀,这才懂得了四十多年来自父亲的等都是满满的爱。现在女儿已经二十一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在我的生活中位置渐渐地发现变化。以前一直在我视线里的那个孩子,让我保护让我等待的女儿,何时已学会在车来时,将我轻轻地带到安全的里侧;以前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个娇气的小姑娘,是什么时候学会了给行动不便的姥爷一口口喂饭,等着他慢慢下咽。女儿在慢慢长大中,在姥爷,在妈妈身上学会了慢慢地等待一个人,并用心地珍惜着慢慢老去的我们!
我的学生们今年也八岁了,四十多个孩子最喜欢听我讲故事,我也最喜欢讲父亲等我的一件件小事,我讲得乐,他们听得也乐,听过了,他们都会在故事的结尾,学着我的语调,用稚嫩的声音唱诵着:“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总是笑眯眯地看着他们童真的笑脸,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到我知道他们正在慢慢地长大,慢慢地就会懂,在人生中,有人去等,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也会知道,这样等待是无常的,因此,人生中,有事,有些人是不能让他去等!
岁月悠悠,我的父亲,拥有着最朴素的爱,在等待着子孙成长中,用耐心和无私的奉献树立了我们的家风,我们也在生活中学习着传承着,既而我有将这种家风在我的学生中传扬。也愿好的家风不断传扬,愿我们社会因这样优秀的家风的一代代传扬而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