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记忆:怀念华县消失的小人书摊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偶尔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发的一张图片:一面砖墙上挂着几个用木板、麻绳钉着的简易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不同封面、不同色彩的小书,一大堆孩子围坐在高低不一的小木凳、小板凳上,手里捧着这个时代已被当作收藏品陈列在家中书柜里的“小人书”,个个全神贯注、如痴如醉。画面是那么和谐,那么宁静,那么纯美……这样的画面是多么地熟悉、温暖。
在那个父母为了养活一大堆孩子劳碌奔波的年代,我能得到的零花钱就是爸爸干完工厂的活,还要蹬着自行车回农村干农活时留给我的二、三毛钱的饭钱,再就是钻到床底下偶尔捡到的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币,这些零花钱多是被送给了县影剧院门前那个和蔼的老爷爷的书摊上了,这个书摊像是有魔力般地吸引着年少的我。在这里我看过了《英雄小八路》、《林海雪原》、《看不见的战线》、《岳飞挂帅》、《闪闪的红星》、《鸡毛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毛流浪记》、《铁臂阿童木》、《东郭先生》等等的“娃娃书”,认识了《三国演义》里骁勇善战的五虎上将、《西游记》里爱憎分明神通广大的美猴王、《水浒传》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梁山好汉、《岳飞传》里“精忠报国”的岳飞父子、《天仙配》里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董永和七仙女等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尤其是《铁道游击队》里的刘洪、《敌后武工队》里的魏强、《烈火金刚》里的史更新、《红岩》里的江姐、《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上甘岭》中的黄继光等可歌可泣的近代与现代书中英雄,都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些小人书以完美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体现着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一个伟大民族底蕴的深沉与博大、厚重与悲壮,在我心目中竖起一座座永远的丰碑,伴随我度过了最难忘的岁月。宛如启迪心灵的一叶小舟,载着我在童年生活的海洋里驶向一片广阔的天地。
等到稍长一些,几乎是一本不拉地买了每月一期的《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也拥有了不少自己的“娃娃书”。庆幸的是,一直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的爸妈,发现我喜好读书,也会帮我买些书籍,爸爸竟也专门在邮政局给我订阅了整年的《少年文艺》,那是一个多么大的奖励。
记得初中时,每次上学、放学路过邮政局专有的那个报刊亭时,我都会凑上去,仔仔细细地饱一饱眼福,内心最大的梦想就是将来自己也要经营一个这样的报刊亭,这样就可以每天都有好书看了。
“娃娃书”是童年的影子,它给那个时代的孩子们带来的精神财富,是现代充实的物质文明无法替代的。从那些或是素描、或是影片翻印、或是单册、或是连环画的小书里,他们明白了真善美与假丑恶、明白了是非曲直,具有了理想信念、人文道德,扎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那种物质贫困中的精神富有,那种困难环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那种生活虽然简单,却活得无忧无虑、有滋有味的良好氛围,那种受小人书熏陶启动的心灵放飞与灵魂自由,永久地影响着一代人。
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