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弧形的解读——

太极弧形不离点

《太极拳竞赛套路全书》在讲述动作速度时指出,太极拳动作类似于“等速运动”,“不管是局部还是整体.其运动过程均由等距的点组成,像一条虚线……”太极拳的弧形运动,以等距的点为序,表现了其动作的缓慢均匀。然而,太极弧形以点为序的目的却不仅仅在于此,它不仅要行在“点”上,更要用在“点”上。

从外形看,太极弧形走的是“线”,而遵循的却是一个个不间断的“点”。这些“点”,包括起点、落点以及不断延续的定位点,顺逆往复,环环相扣,终始无端。弧形由于点的组合,才形成“有章可循”、“无懈不击”的特定形态。太极拳动作时特别要求既不可多动,也不可少动,更不可妄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把每一动势都要落实到“点”上去。既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更不脱离任意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弧形形成“不丢不顶”、“不扁不抗”,身肢放长、舒展开放的“满月”之势。而每一动势如不明弧形之点.那么一式一手便不能“习练既纯”。同时,太极弧形还以“点”作为着力点,来表达一式一手的攻防含义。平常所说“拳打无人似有人”,就是以寻求空间的某一“点”来作为某种攻防的空间想象的。所以说,太极拳随着拳势的起落进退、虚实开合,由量变到质变都必须以点为序进行,以求得动作的准确、合理。从内在看,太极拳完成弧形的重要目的又在于输送劲源和劲力以表现某种意境和神韵。而在劲力积蓄的过程中,在意念的作用下,必然引动人体内气、内劲的循行而汇聚成劲点。劲点运行,由此点到彼点,又必然途经人体的敏感点和经穴点,这些便成为太极弧形所引动的内在弧形的点。因此,在太极拳动势中,所谓“节节贯穿”,即是以点为序,以点相接,传输劲源和劲力以达到攻防和健身之目的。

太极拳要练出境界,就要神形兼备,内外合一。从严格意义上讲,内外合一其实质即是太极弧形外在空间的“点”与内在循行的“点”之两点合一。两点合一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神威。如拳家所言:“挨着何处何处击。”即是两点合一的发威。它说明,当人体的任何一点,与太极弧形的点相互重合,形成外向弹性的一“点”,即产生一种无比的威力,它可以随时出击,所向无敌。那么,练习太极拳要取得成效,做到内外相合,也就离不开要求两点相互融合,即两点合一。笔者在实际练习中体会到.在太极弧形上求得两点合一.最少有两种作用.一是能使拳势浑圆一气.劲力完整,二是能够促使内气、内劲循经走脉,形成对经络穴位的按摩。

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缠绕运动,劲贯四梢”。人体劲源与劲力(能量)的传递,由脚而腿而腰,由肩而肘而手.所经之处通三节,贯九窍,内气、内劲循行不止。在太极拳套路的练习中,要求劲力顺达和完整.就必须在太极弧形上求得两点融合,而这种融合最终表现为“形于手指”和“劲贯四梢”(即两点重合于四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拳势的完整一气,混元一体。如完成捋式时,弧形空间的“点”由斜上方到斜下方,由腰脊旋转带动两臂形成既有横劲又有竖劲的劲势:与此同时,内气、内劲由丹田(点)发出,循行潜转,上行过三节(点)达于两手劳宫穴(点),下行过三节(点)达于两足涌泉穴(点),使两点合一达于四梢,由此而突现“捋在掌中”之内劲。

由于人体内气、内劲常常“形于手指”和“劲贯四梢”,而突现于人体的端点,所以练拳时才有了某种明显的气感。这种气感的实质是在太极弧形的引导下,人体内气、内劲循经走脉,沿着人体十二经络交叉循环,对经穴产生的摩荡和冲击。是太极弧形内外两点相互重合的结果。因此,太极弧形的两点重合于四梢,也是获得最佳健身成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以玉女穿梭为例,详细说明了太极弧形引动循经通络的情况。书中从玉女穿梭左式起,内气循行起于右足涌泉穴.经督脉上行达于左手中指中冲穴,到玉女穿梭右式内气循行又由左手中指中冲穴经任脉下行返回右足涌泉穴.完成了一个“周天”运行,共列出多达40余个腧穴.所举经穴一动一引,通过弧形运动空间的“点”与经穴点的重合,达到一气流转、冲贯经脉、通遍全身。

在太极拳练习中,实现太极弧形内外两点的合一,亦即是内外相合的高度协调统一。因此,太极弧形绝不是空洞的机械运动,对于太极弧形必须从两点出发来认识和理解它,只有这样才能使初学者进入门径,才能使太极拳架走得严谨细致.也只有这样坚持练下去才能逐渐增功增效。

(0)

相关推荐

  • 太极之圆在内不在外

    太极拳是圆运动.这似乎是太极人的共识.也因此,人们都在谈论圆形运动在太极架子中的运用.手臂要如何画圆,甚至脚迈步也要划圆.这又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一.太极之圆在内不在外 首先,太极拳是心.意.气的运动 ...

  • 意太极:太极拳教与学心得

    太极拳属内家拳,在传授练习太极拳时,前辈都强调中正.松圆.轻灵.大方.飘逸,象广场老太阿姨每时在动听的舞曲中大方飘逸,给你一种美的视觉,自我陶醉,自我理疗,自身也得以健康,但离太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那 ...

  • 太极拳的“弓”之浅说

    孙宝华 "弓" ,从字面上理解,它是圆弧,两头卷曲,整个弓背是一个弧形状态,这种弧形状态在太极拳四肢里边去体现就是弓把,它一定要向外撑住,才有一种饱满的弧形状态. 对于" ...

  • 读太极经典拳论,浅探太极云手

    弘扬扎西精神.传播扎西拳艺 月亮升起来 音乐: 阿鲁阿卓 - 相濡以沫 读拳论,探云手 作者:潘平丽 记得2014年初春追随扎西师奶到陕西杨凌学拳,师奶讲云手一式时说,云手表面看很简单,真正能练上身的 ...

  • 杨氏太极走心手法解读,再不收藏就错过了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鹅梨帐中香的前世今生 在练习杨式太极拳时,在手.眼.身法.步的要求中把手放在第一位,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传统杨氏太极拳对手法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外形布意,松活含转,与身法心法相 ...

  • 杨氏太极走心手法解读,错过是你的损失

    在练习杨氏太极拳时,在手.眼.身法.步的要求中把手放在第一位,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传统杨氏太极拳对手法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外形布意,松活含转,与身法心法相合完成招式的转变,拳势流变要高度协调,一处有误 ...

  • 太极隐士深入解读传统内功之【静运动】

    谈谈"静运动",来自太极隐士2011年拳学笔记 [何谓太极动中求静,静中求动] 本篇太极隐士从"静运动"来加深理解太极拳的内气内动. "静" ...

  • 【问道太极】独家解读内气版《八段锦》第四...

    [问道太极]独家解读内气版<八段锦>第四集文字阐述 通则不痛 养气提高免疫力 打通手三阴和手三阳 本集主要讲: 第一.在掌握如何站的放松情况下,加上双手抱球的动作,双手劳宫穴对小腹部是有丰 ...

  • 太极名家吴图南解读“松与沉”,一语惊人!

    ....................................... 太极拳名家于志钧在<吴图南太极拳精粹>书中回忆: "吴老告诉我:太极拳就'松'和'沉'两个字.什么 ...

  • 太极泰斗吴图南解读“松与沉”,一语惊人!

    "吴老告诉我:太极拳就'松'和'沉'两个字.什么叫'松'可难住我了.不用力?不对:轻一点?不对.他让我和他搭手.他说:'你松开!'我轻轻地搭着他的手:他说不对,给我示范.吴老搭着我的手,我感 ...

  • “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的全新解读方式

    东方既白 著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理学鼻祖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虽然这本来是一句哲学思想,但是现代的太空科学家倾向以"无极"解释宇宙的 ...

  • 郝为真论太极走架的三层境界及解读!

    一.郝为真论走架三层境界 自初发悟,至于有成,走架之境凡三变. 1.初若身立水中,随水波之推荡. 歌诀:      如站水中至项深,身体中正气下沉. 四肢动作有阻力,姿势变换要慢匀. 2.稍进,则如善 ...

  • 解读太极修炼秘诀!​ 罕见 能看懂者成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