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特稿】曾令琪 周晓霞/美吟巴野飨

西南作家·特稿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邮 箱675833642@qq.com

要 求:

  1、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作者文责自负,《西南作家》没有侦探之责,敬请作者留意。作者投稿时,请附上自己的文学创作简介、近期生活照。

  2、作者投稿时,请同时发来以下授权书:

  该作品是我的原创首发,我授权《西南作家》杂志旗下微信公众号独家首发并标原创。有诸如一稿多投、抄袭等问题,由作者承担一切后果。

  3、关于稿酬

  按照常规,本微刊所发文章,暂无稿酬。若有读者打赏,则在系统到位后,赏金如数转给作者

  

附——

  《西南作家》杂志纸刊邮箱:

  xinanzuojiazazhi@qq.com

  《新蕾》杂志纸刊邮箱:

  2903469047@qq.com

美 吟 巴 野 飨

文/曾令琪 周晓霞(四川)

   

  

  

                   

谭连福先生为自己的特色产品代言

   
时代的列车飞速前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在这个什么都讲求速度的今天,却还有人在以工匠的精神追求生活的品质,以慈悲的善心兼爱天下。在何武先生的引荐下,当我们进入“巴野飨”,亲临“绿水竹”,与谭连福、杨远清伉俪亲密接触之际,这种印象尤其令人难忘。
一、小小少年,初试身手

谭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大竹农村人,家里弟兄姊妹好几个。父亲是个民办教师,母亲务农。本来,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这样的日子,即使再苦再累,也可以平平安安地过下去。
但从天而降的灾难,却突然降临到这一家大小的头上――父亲积劳成疾,突然病逝。父亲就是家里的天啊!谭先生说,那一年,他还不到11岁。父亲的突然离世,全家大小感觉天都塌下来了。特别的,正在上学的谭连福,从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明显感觉到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自己这个其他老师眼里的乖娃娃,突然之间,似乎成了老师的“弃儿”。父亲在世时的那些笑脸,已再难见到。
父亲虽然逝世了,但一家大小的生活还得继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是中国农村体制改革刚刚起步的时候。小小年纪的谭连福,过早地担起了生活的重担。他用粮食换回部分麻糖,装入一个小背篓,上学的时候,带上书包的同时,不忘背上小背篓。上课时,小背篓放在班主任的办公室;课间,同学们休息、玩耍的时候,谭连福就将背篓取出来,一两、二两,零敲碎打,将麻糖卖掉,换回五分、一毛的零票。
生活是一部巨大的百科全书,一个人永远都不可能读完;生活也是最好的老师,它将教会你在书本上根本不可能学到的知识。
中学毕业之后,因为种种原因,谭连福失学了。他用卖麻糖积蓄的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到冰糕厂进来冰糕。大热的天,走村串户,一根、两根,几分、一毛,继续经营着自己的理想。弟弟结婚修房子,姐姐出嫁要陪嫁,谭连福将自己积蓄的钱,一下子取出几百元、一千元,给姐姐和弟弟送上最美好的祝福!――要知道,那个时候四川省内机关、事业单位上班人员的工资,每个月才几十元钱啊!
和我们摆谈少小时候的往事,谭连福先生是一脸的坦诚。当今世界,有的人对过去的贫穷讳莫如深,有的人对曾经的苦难耿耿于怀。但一脸和善的谭先生,却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因为,在他看来,是生活教给了他生存的本领,是生活让他学会了经商。
二、不断学习,养猪起步

谭先生的原始学历不高,就是个中学学历。但他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断地学习着。一日一点,千日千点;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进步虽然很慢,但只要坚持,过一段时间,一点一滴的进步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谭先生告诉我们,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老家养猪多年,后来,为了养好猪,他还专门到华南农大,上过一段时间的脱产培训班。九十年代初期,那个时候全国的读书风气还很正,学习的氛围也很浓。谭连福那时在广州的一家企业打工,一天,偶然看到报纸上的信息,知道华南农大要举办畜牧专业的技术培训。为了进一步掌握新型的养猪技术,以便将来返乡后科学养猪,谭连福到华南农大报了名,并恳求农大的领导和老师,给他一个学习的机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老家四川农村的青年,就这样被华南农大的新班招进。他知道,自己的基础不如那些同学,但自己的精神可以超出那些同学很多。他起早摸黑,熬更守夜,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如饥似渴地温习。当拿到结业证的那一瞬,他终于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现在掌握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养猪技术。
在和我们交流的时候,杨远清大姐拿来一袋西班牙火腿,将西餐餐具一一摆好,然后开了一瓶上佳的红酒。谭先生告诉我们,这是生吃火腿,挺香的,很好吃,你们尝一尝。

本文作者曾令琪、周晓霞和谭连福先生(右)合影

西班牙火腿看起来一大袋,其实只有二两。因为切成的片非常的薄,看起来就显得很多。
谭先生亲切地问:“好吃吗?”
“好吃!”
“这是正宗的西班牙生吃火腿,海盐腌制,地窖发酵,三年食用。”谭先生告诉我们,“因为是上等的海盐涂抹腌渍,所以整个过程中几乎不会产生亚硝酸盐,更不会浸出水来。”
“卖得很贵吧?”
“当然,差不多3000元人民币一公斤呢。”谭先生说,“这是我和远清到西班牙考察的时候带回来的,只剩这一袋了,你们好好品尝品尝。――过一阵,我和你们杨姐还要到西班牙,花60万元,学习半个月。”
“学什么呢?”
“就学习地窖发酵的生吃火腿技术。”
我们一听,吃惊之余,又觉得很是正常。像谭先生这样的人,这半辈子都在不断的学习之中。为了让自己的企业技术领先,从而有效地占领市场,他们这样花大价钱到先进国家去学习先进技术,那也就是必然中的必然了。
三、惯着老婆,灌出财富

南宋时代那个曾经“把栏杆拍遍”的词人辛弃疾,在其词作《贺新郎》中感叹:“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一个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太如意的事。但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涉不过的水。一个人只有有勇气战胜自我,他才能征服人生之路上的一座又一座高峰。
先前,谭连福先生养猪多年,经营着达州市最大的种猪场,在人生之河里载浮载沉。直到40岁,当那个名叫杨远清的成都女士闯进心房的时候,他才蓦然发现,这就是他此生的真爱!
杨姐本在北京经营酒楼,发展很好。但她始终忘不了故乡川西坝子的旖旎风光。她做着大女人的生意,却有份向往田园生活的小家碧玉的情怀。
“既然她想过田园生活,那就回到我的老家,我们一起牵手,走过今生吧!”谭连福先生和杨远清大姐结了婚,回到大竹。2010年3月,谭连福投入2千万,盘下一座度假村。四合院古朴幽雅,池塘碧波荡漾,绿树成荫,花鸟依人。茶坊环境清幽,酒庄美酒飘香。
面对大竹竞争激烈的度假村、农家乐市场,谭连福发挥所长,在自己的养猪场,用山东的莱芜黑猪和广西的巴马香猪杂交,生下的猪仔既有香猪皮薄的特点,也保持了黑猪的高肌内脂肪。他们的度假村很快以“四大名猪”打开了局面,将鲜猪肉卖到68元一斤。养猪保证了度假村的正常经营,度假村的规模和养猪的规模都越来越大,在杨远清的辅佐下,谭连福决定增加猪肉的附加值――用肠衣灌制香肠。在四川和周边省市区,有吃熏腊制品的饮食习惯。一般市面上卖的香肠售价在二三十元一斤,可谭连福做出的香肠,最高却能卖到160元一斤。再后来,由麻辣味的川味香肠,扩展到咸甜味的广味香肠,再扩展到柏丫腊肉、排骨香肠、窖藏火腿……
谭先生说,我们只做良心食品。巴野飨的猪是典型的“包谷猪”,没有任何添加剂,绿色食品。我们生产的所有香肠、腊肉、排骨、火腿,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风味独具的巴野飨美食

在巴野飨,在绿水竹,谭先生和杨大姐几次请我们品尝他们做的川味香肠,广味香肠,排骨香肠,火腿。淡淡的柏丫的清香,沁人心脾;颜色红亮、硬度均匀的香肠,看一眼都令人赏心悦目。就这样,一斤敞放黑猪肉香肠,卖到了160元一斤;四年以上的地窖发酵火腿,卖到了1500元一斤;……
惯着老婆,灌出财富。这几年,巴野飨的年营业额,已经从600多万元,飙升到1500多万元。老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诚非虚言啊!
四、精益求精,风味独具

杨大姐有十几年做餐饮的经验,对菜品的把握自有独到之处。在谭先生技术革新的关键点,杨大姐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谭先生从全国各地买来同类产品,研究它们的配方。为做出独一无二的香肠,他花了很多工夫,设计出一间烘房。烘房的高度、宽度、里面管道的大小和摆放位置都非常讲究。灌制好的香肠在烘房待上半个月后,再进入到晾干房。晾干房里有上下三层架子,对时间节点的控制十分严格。通过把环节拆分细化,加上独家秘制的佐料,风味独具的巴野飨食品就出来了。如今,各种款式的包装让人耳目一新,各种风味的成品让人垂涎三尺。
关于巴野飨的火腿,谭连福先生介绍说:“长时间在2-8℃的环境下恒温发酵,可以减少腌制的亚硝酸盐,同时提高蛋白质含量。‘放在嘴里,入口即化。’优质猪腿肉加上腌制工艺,最终造就了这款高价、高品质火腿。所以,我们的宣传语就是――一口野味,一生香伴。”
是啊,一个人,只要把他所从事的职业当作事业来做,那么就一定会深深爱上它,钻研它,并乐此不疲。就像谭先生和杨大姐一样。
“但客观地说,国内顶尖级的火腿云南宣威火腿、浙江金华火腿和我们巴野飨的散养绿色猪肉火腿,虽然品质优良,但和国外、特别是西班牙的窖藏火腿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谭连福先生道,“这不是客气,这是事实。所以,我才会和你们杨姐,在这么忙的情况之下,还专门抽出半个月的时间、花费60万元的学费,到西班牙学习、取经。技术是无国界的,民以食为天,全世界都是这个理。――我们希望能到西班牙取得‘真经’,为中国食品的安全和百花齐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巴野飨家庭农场大门外景

鉴于谭连福和杨远清的突出贡献和巴野飨食品的优良品质,中央电视台2018年5月15日,播出了对巴野飨的采访报道专题视频。在一同观看视频的时候,我忽然发觉,杨大姐羞涩地与谭先生对视了一眼。这是十多年来夫妻二人形成的默契,还是夫妻之间无声的互勉?
在和谭先生、杨大姐几次的交谈之中,他们时而说声抱歉,然后立即处理微信上的客户订购信息。谭先生说,他的手机共有五个号,五个微信号现在的好友将近2万人。每天通过微信转账、购买巴野飨食品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
透过谭连福先生平缓的叙述、冷静的分析和切中肯綮的评价,我们看到了一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匠精神。只要有了这种精神,世间上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好的吗?
四、结 语

通过在大竹短短几天的接触,我们感觉到谭连福先生和杨远清大姐都是非常重情重义的人。今年,他们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理工大学,他们热情地将孩子的初中、高中老师请到一起,共话孩子成长中的甘苦,共享孩子成才的欢乐。
在我们采访结束离开大竹的时候,谭总亲自驾车,将我们送到几十公里外的达州火车站。高速公路上,大雨如注,视线一度不足二十米。
……
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无情未必真豪杰。”做事讲原则,经商讲诚信,为人讲情谊。有了这“三讲”,加上脚踏实地的努力追求,我们相信,巴野飨、绿水竹的名头会越来越响亮,谭连福和杨远清伉俪的事业,将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美吟巴野飨,清颂蜀山词。期盼着,再次到巴野飨做客,感受那里温暖的情谊,别致的风味……
                                                                                      作者简介                 

      

     作家简介  

  曾令琪,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理事,四川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四川文学艺术院院长,大型音乐期刊《音乐世界》编委,学术期刊《阿坝师范学院学报》编委。大型纯文学期刊《西南作家》杂志主编、《新蕾》杂志主编,贾平凹先生关门弟子,国家一级作家。

  代表作:学术著作《周恩来诗歌赏析》《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散文集《热闹的孤独》,诗集《抚摸疼痛》,长篇小说《天路》。

  散文《缓行在西藏》被译为英文,散文《看云》被译为德文,发行海外。

  
  

    

  作家简介  
  周晓霞,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四川文学艺术院院士,《西南作家》杂志优秀签约作家,《新蕾》杂志执行主编。
  擅长散文写作,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
  文学理念: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反映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