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梅:《伤寒论》伤寒、中风、温病的鉴别要点】

麻黄汤为太阳伤寒第一方
桂枝汤为太阳中风第一方

所以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的鉴别主要是指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的鉴别。
1、有无汗出
桂枝汤证在发热的高温持续期,这个时期人体刚刚开始散热,而人体散热常见的方式即为出汗,所以桂枝汤证会有汗出的症状;
麻黄汤证在发热的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以产热为主,这个过程为人体募集能量抵御外邪保护机体的时期,所以不会有汗出等损耗能量的症状。
2、疼痛的程度
麻黄汤证处于体温上升期,这个时期人体以募集能量即产热为主,所以人体肌肉战栗收缩以产热,而肌肉的收缩紧张会导致酸痛,所以此时人体疼痛十分明显。
桂枝汤证处于高温持续期,人体开始散热,肌肉收缩的状态有所缓解,所以此时身体疼痛的程度也会比麻黄汤证轻。
3、恶寒或恶风
麻黄汤证,为减少能量损耗体表外周血管的血流量会减少,所以这个时候人体是更加怕冷的。
桂枝汤证,此时人体开始散热,所以外周血管会扩张,血流量也会随之有所增加,所以此时恶寒并不是一定会出现的症状,但是此时人体会有怕风的症状。

太阳温病第一方
太阳温病仍然属于太阳之为病的范畴
所以太阳温病仍然会有脉浮的症状,但是太阳温病属于体温下降期,这个时期因为人体温度过高,所以这个时期以散热为主,人体易于发热汗出,而汗出过后能量有所损伤,因此会出现口渴的症状,这个时期人体是不怕冷的,即不恶寒。

太阳病的鉴别
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主要的鉴别点在于有无汗出(太阳伤寒无汗,太阳中风有汗出);
太阳温病不会有恶寒的症状,并且会有发热而口渴的兼证,鉴别时应重点注意。

太阳中风第一方:桂枝汤
太阳中风脉证特点: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1、桂枝汤脉证特点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桂枝汤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微似有汗者益佳。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1.芍药

芍药,味酸,苦;气微寒。味酸入肝,肝秉木性,木曰曲直,能收能张;味苦入心,心主血脉;气则微寒,寒主收引,处于一个略微收缩紧张的状态。在人体,平滑肌的功能与芍药的作用机制类似,平滑肌是构成气道、消化道、血管、泌尿生殖器等器官的主要组织成分,这些器官平常均处于一个相对紧张收缩的状态,保持器官的正常形态,并且借助于这种相对紧张收缩的状态来实现其运化功能。

与桂枝相比,同样促进血液循环,桂枝重在加强心脏的动力,引血外达;芍药重在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与收缩,以控制血流阻力和血流量,平衡血液和体液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对心肌、汗腺、骨骼肌等没有明显作用。

2.桂枝与芍药配伍意义

桂枝芍药合用,桂枝引领芍药作用于血液循环,调节富含平滑肌的血管口径的大小,控制血流量,一方面驱除外邪,一方面防止能量流失太过。

3.大枣、生姜、甘草的作用

既然是发热,又处于高温持续期,且已有汗腺分泌,必然消耗了一定的能量。所以用大枣补充能量,用生姜运化能量,用炙甘草平衡能量且调和诸药。

1.桂枝汤证辨证要点


桂枝汤证的表现有阳浮阴弱,即表现有发热汗出,怕冷怕风,并伴有鼻塞干呕等气逆的症状。

2.桂枝汤方的服用及禁忌


桂枝汤的服用方法在伤寒论中有所描述,即服已须臾,啜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微似有汗者益佳。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意思是服药过后服一升热粥,来辅助药物发挥作用,达到微微出汗的状态即可,不要再将剩余的药物全部服下。即中病即可,不必尽剂。

在服药过程中一定要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

(0)

相关推荐

  • 记录:我的中医人生(18)

    我的中医人生(11) 作者:李惠 今天是接着昨天的条文研读的: 第21条<桂枝去芍药汤>证"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g ...

  • 太阳脉症桂枝汤证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二

    太阳脉症桂枝汤证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二 怎样是太阳病?在第一讲里已经说过,就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的综合病征.在这些综合病征的基础上,再加以有" ...

  • 2.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伤寒论|中风,伤寒,温病,风温

    条辨呢,伤寒论的条辨就是说,我们在太阳篇出现的这个症状就是太阳证,那我不管里面的里面的病是什么,可能是肺癌,可能是肝癌,我不管你,如果病人出现这个现象,你就给他太阳证的药就对了,不用去管里面的病是什么 ...

  • 必背:伤寒30条,金匮45条,温病11条

    一.<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3.太阳 ...

  • 中医高手临床经验点滴:伤寒30条,金匮45条,温病11条

    <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3.太阳中风 ...

  • 必背必背:伤寒30条,金匮45条,温病11条

    <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3.太阳中风 ...

  • 必背86条:伤寒30条,金匮45条,温病11条

    <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3.太阳中风 ...

  • 【必背86条:伤寒30条,金匮45条,温病11条】

    <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3.太阳中风 ...

  • 【金寿山】伤寒温病原著是目前最好的中医教材

    金氏对中医古典文献涉猎甚广,其中于仲景学说.易州张氏学说与温病学说研究尤深.对前人论着凡于理可通.其法可行者不问其派别.专长均掬为己有而发扬之.其学术特点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理法全面.方药无偏.他在 ...

  • 理解太阳病、中风、伤寒、温病、阳明病

    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从症状反应入手,教您读懂太阳病.伤寒.中风.温病.阳明病外证.用"蝶变思维"."过程论"."过渡反应"理解临证. 经方 ...

  • 《左手伤寒右手温病》之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

    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 麻黄汤.桂枝汤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太阳表证的主要两大类方.二方证虽同属于辛温解表方剂,但所代表治法大有不同,历代认为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麻黄汤为发汗解表,若麻黄汤证误服桂枝汤,则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