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

真核细胞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结构叫细胞器,无形的胶质状态的是细胞质基质,有时候也将细胞核称作最大的细胞器。高中课本将细胞核排除在细胞器之列。除了我们熟知的八类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溶酶体、中心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外,还有其他不为人所熟知的细胞器。

今天,我们来围观下这四类细胞器——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循环体、脂滴、胞内体

1、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

过氧化物酶体又称微体。真核细胞中由单层膜围绕的含有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类的细胞器,能够利用分子氧氧化有机物。直径约0.2~1.5um,通常为0.5um,呈圆形,椭圆形或哑呤形不等,由单层膜围绕而成。

由于过氧化物酶体在形态大小及降解生物大分子等功能上与溶酶体类似,因此人们在很长时间里把它看作是某种溶酶体,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确认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与溶酶体完全不同的细胞器。它普遍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和很多植物细胞中。下表是过氧化物酶体与初级溶酶体的比较。

过氧化物酶体含有丰富的酶类,主要是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氧化酶可作用于不用的底物,其共同特征是氧化底物的同时,将氧还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过氧化氢酶,它的作用主要是将过氧化氢水解。过氧化氢是氧化酶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生的细胞毒性物质,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都存在于过氧化物酶体中,从而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过氧化物酶体有解毒功能,可以使酚、甲酸、甲醛和乙醇等有毒性物质氧化成无毒性的物质,同时也使过氧化氢进一步转变成无毒的水。此外还参与对氧浓度的调节、脂肪酸的氧化以及含氮物质的代谢。

2、乙醛酸循环体(Glyoxisome)

乙醛酸循环体是一种植物细胞细胞器,由一层膜包围,呈球形,直径1微米,是细胞进行乙醛酸循环的场所。主要出现在油料种子萌生成幼苗的细胞中。

油料种子萌发时,乙醛酸循环体数量明显增多,因它既是脂肪β-氧化作用的场所,也是乙醛酸循环酶所在部位。油料植物种子萌发时,圆球体中贮存的脂肪被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随即进入附近的乙醛酸循环体,并在该处经β-氧化作用分解出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乙醛酸循环,由异柠檬酸裂解为乙醛酸和琥珀酸,琥珀酸进入线粒体,参加三羧酸循环,并在此进一步代谢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在细胞质中进一步形成磷酸烯醇丙酮酸,最后转变为己糖。催化这一途径的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成酶,都存在于乙醛酸循环体中,是乙醛酸循环体的标志酶。

乙醛酸循环体在脂肪代谢中有重要功能。乙醛酸循环体与圆球体和线粒体相配合,可以把脂肪分解产生的乙酸,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再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源。即在发芽的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前存在,发芽中的植物都需要利用这些转化自脂肪的糖来提供能量。

3、脂滴(Lipid droplet)

细胞内中性脂的主要贮存场所,广泛存在于细菌、酵母、植物、昆虫以及动物细胞中。脂滴的大小差别很大,直径从40nm 至100um不等。

脂滴由磷脂单分子层及中性脂构成的疏水核心构成,并且表面分布有很多蛋白。长期以来,脂滴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类似于糖原的颗粒,只是用来贮存能量,当细胞需要能量时,用来供给能量,是一个“惰性”的细胞内含物,因而脂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

最新的研究表明,脂滴并非细胞内一个简单的能量贮存器,而是一个复杂、活动旺盛、动态变化的多功能细胞器。脂滴能够沿着细胞骨架运动,并与其它细胞器相互作用,可能在脂类代谢与存储、膜转运、蛋白降解,以及信号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研究还表明,多种代谢性疾病,如肥胖、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中性脂贮存性疾病和Niemann Pick C疾病,往往都伴随着脂质贮存的异常。

4、胞内体(endosome)

胞内体(endosome ):动物细胞内由膜包围的细胞器,其作用是转运由胞吞作用新摄取的物质到溶酶体被降解。胞内体(具有质子泵)被认为是胞吞物质的主要分选站,其中的酸性环境在分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被吞物到溶酶体降解,受体返回质膜、入溶酶体或运至另一侧质膜—跨细胞转运)。

LDL(低密度脂蛋白)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