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摩崖《石门铭》临习之我见

《石门铭》是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由王远撰文并书丹、武阿仁凿字,属楷书书法作品。摩崖通高175厘米,宽215厘米,原刻于陕西汉中石门东壁,后凿移到汉中博物馆。

石门铭

作为北魏摩崖石刻的代表,此刻崖面开阔,略有凹凸,气势雄峻。彰显摩崖石刻开张大气、浑朴自然的特点。康有为誉之为“神品”,在《广艺舟双辑》中赞曰:“《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

石门铭

此前我曾多次到陕西汉中“汉魏十三品博物馆”考察观摩,记忆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因此碑迎门而立,刚进大门,碑刻之气息便扑面而来。我瞬间被碑中摇曳跌宕的字势,灵逸飞动的神采所震动,心灵似有契合。之后便对《石门铭》情有独钟,每做日课,常回想当时之感受,渐有所悟。

石门铭

个人以为,临习此刻首先要对碑学有一定的理解,对摩崖石刻的特点要有所掌握。此刻现存的拓片、影印字帖皆因岁月剥蚀,石花较多,很多字形模糊不清,为临习造成极大的困难。所以临写此刻要有一定想象力,同时要多以原刻为参照。

石门铭

临写时有三个方面要重视:
一是此刻是圆笔魏碑的代表,篆籀笔法的运用尤为关键。用笔要逆入回收,落笔和收笔要注意点画形态,方圆兼备,使其丰富多变。毛笔要顶纸、逆势、涩行、裹锋,笔画中段做到“中实”,墨色要既润且苍,线质要沉厚圆浑。

李明临写《石门铭》 局部1

李明临写《石门铭》 局部2

二是多关注“势”的表达,使结字险正相映,富有张力。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字形上,要不拘于形,要有想象力和生发能力,强化开合聚散,疏密收放,以使结体更具张力。

李明临写《石门铭》 局部3

李明临写《石门铭》 局部4

三是要解决如何透过刀锋见笔锋,化刻为写的问题。强化书写性,增加笔画间的气息呼应、字行的观照与穿插避让,务使随势生发。在整体上做到法趣兼容,统一而有变化。

李明临写《石门铭》 局部5

李明临写《石门铭》 局部6

在11月1日国家画院美术馆“源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刻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之——三国两晋南北朝刻石三十品新探”展览中,我的作品《文心雕龙句》便是在充分领会《石门铭》意趣基础上的运用与生发,略带行书笔意,在静穆中以增其飞逸灵动。

李明作品《文心雕龙句》

尺寸  248cm(高)  129cm(宽)

李明对联作品

尺寸   138cm(高) 34cm(宽)*2


李明临写《石门铭》整体

尺寸   144cm(高) 734cm(宽)

撰文   李  明

编辑   董  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