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暑气渐消,燥邪当令防秋燥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今天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今天5时35分
我们迎来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中国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的捕猎鸟类。
【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都开始凋零了。
【禾乃登】:农作物开始成熟。
处暑民间习俗
处暑养生要点
此节气后,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酷热退去,秋季特征逐渐明显。由于天气转凉,燥邪当令,伤津耗液,人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痰黏、皮肤干裂等症状,所以防秋燥是此时养生的一大要事。同时,也要注意顾护人体津液,润燥养肺,加强营养,为过冬储备能量。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入秋后,养生要注意安定神志,收敛神气,适应大自然秋季容平的特征,缓解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
入秋后,中国古代有“贴秋膘”的传统。但是,由于目前饮食结构的改变,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摄入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并不低,所以也就没有刻意“贴秋膘”的必要了。而且,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或者老年人来说,盲目“贴膘”反而容易导致一些疾病发作或反复、加重。因此,秋季的“进补”应以“清补”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瘦猪肉、鱼、鸡等。
处暑时,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因而要适时增减衣物,但此时着衣也不宜过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受天气短期回热(俗称“秋老虎”)的影响,处暑过后可能仍会出现持续高温。在酷暑闷热之时,可找阴凉之地,避免被酷热日光灼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