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说坐过“它”,不然年龄瞬间暴露
华 豫 之 门
就在今晚19:30分河南卫视即将播出的《华豫之门》节目中,一位持宝人顶着全家人的压力,带来了他倾尽家中26万元存款购得的一辆木质“小车车”。
在场主持人和两位宝物推荐官扒着研究半天都没看懂是个啥,外观既像婴儿车又像马桶,凡是说用过它的人,年龄瞬间就会暴露。
这辆小车看似婴儿车看似简单却蕴含强大玄机,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超人智慧,它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名字“坐婆婆”。
有些民间日常用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但在我们《华豫之门》的鉴宝现场,不时还能见到它们的踪影。
△
– 坐婆婆 –
▽
“坐婆”就是这么一个物件儿,它在遥远记忆的尽头曾经是无数人童年温馨的陪伴。
当母亲或大人们在从事农业劳动或做家务时,腾不出手来抱孩子,又要把孩子带在身边,为避免孩子乱爬或跌倒,便于随时照看,就发明制作出了坐婆。把孩子放在坐婆里,大人可一边干活,一边照看着孩子。
早年的渭头河地区,得古窑场之便利,有匠人囊括了孩童坐具的基本要素,设计、制作出陶瓷“婆婆”。这种婆婆周身饰以土红釉(当地的药土釉),由座墩与座圈上下两部分组成,六十公分高左右,座墩底部略大,放置时显牢固。座圈稍细于座墩,但口径大小适中,孩子坐在里边舒适而无大的空间,有效地限制孩子晃动。座圈与座墩粘接而成整体,座圈部分后围雕花,前面留有两个稍大的方孔,孩子双腿从方孔垂下,很具人性化。在当今社会,这陶瓷婆婆极像一件艺术品,博得众多陶瓷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如今“坐婆”早已被机器生产的金属婴儿车替代,尿不湿的出现把”尿布”送进了历史。现代婴儿车也把“坐婆婆”变成了老人们的记忆。虽然“坐婆”未来不再是抚育婴儿过程中的主流生活用品,但至少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希望能够有它生存发展的空间。
今天持宝人带来的这辆“坐婆婆”不但外观精美,上面雕刻有”双狮”而且木质坚硬,无论是雕工还是材质都是一流的。
它会是传说中的海南黄花梨做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