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反压进行滑坡处治

一、基本情况

某滑坡位于海拔3800m的草甸区,坡体主要由碎石土和下伏板岩构成,自然坡度约35°。由于线路改线开挖内侧坡体约2~7m后造成坡体出现滑动,滑坡周界明显,后缘下错约3m,主轴长约70m,滑体平均厚度约7m,滑体约3.1万方。由于高原草甸的强大蓄水及冻融现象,造成坡体含水量较高,使滑体长期处于缓慢变形过程中。

图1 滑坡全貌

技术人员分析计算后,滑体的控制性下滑力为520KN/m,并结合线路适当外移改线形成的空间,在坡脚一定部位设置了2×3×21m@5m的抗滑桩结合桩后反压进行处治。其中桩体悬臂长12.0m,反压体积约1万方。

图2 技术人员拟采用的工程地质断面

二、病害原因分析

1、该段线路所在坡体为老滑坡地貌,后由于公路修建在滑坡前缘进行填方形成路堤,对老滑坡形成了良好的反压作用,故老滑坡从多年的公路营运养护来看,稳定性是良好的。

2、本次线路改建由于向内侧山体挖方造成老滑坡局部复活,即造成滑体出现浅层滑动,且坡体含水量高,造成坡体长期处于蠕滑状态。

三、设计方案优化

1、利用合理空间反压处治滑坡是见效快、经济性较好的措施。

由于线路改建挖方造成老滑坡出现浅层滑动,但老滑坡整体稳定性仍然良好,故在滑坡的抗滑段设置反压工程支挡工程是有效的措施。

根据工程经验,滑坡的反压体为被反压体的1/7~1/10之一可取得相对较高了的处治措施。但本项目在设置占滑体约1/3反压体后仍设置大截面抗滑桩,与工程经验不符。

基于此,笔者进行了必的验算后,建议在适当减小支挡工程规模的基础上,适当减小反压体规模的,从而提高工程的经济性指标。尤其是考虑到老滑坡稳定,故方案优化后在不扰动老滑坡深层滑面的基础上,没有必要对深层滑面设置抗滑桩进行“楔锚”而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而只宜对浅层滑体进行必要的加固即可。

2、坡体地下水丰富,反压前设置合理有效的疏排水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本项目技术人员虽然在桩后设置了厚约2m的砂卵石透水透水层,但没有对其进行反滤层设置,这极可能在地下水带入小颗粒的作用下形成堵塞,从而造成透水层的失效,故应设置透水土工布进行必要的包裹。

此外,滑体地下水丰富,故建议在反压前宜在原坡体下部设置长度较大的仰斜排水孔疏排滑体地下水,提高老滑坡与浅层滑坡的自身稳定性,并将其排水孔设置于桩后的反滤透水层中,形成良好的地下水排泄通道。

图3 笔者优化后的工程地质断面

经上设计优化后,将反压支挡的抗滑桩调整为高约8m的挡墙,将反压体规模由1.0万方优化为0.35万方,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工艺大为简化,特别适当高海拔地区的现场施工。工程经施做后,多年保持稳定,效果良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