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方路堤病害处治方案探讨

某公路采用半填半挖的形式通过,其中挖方段地形平缓,且覆盖层厚度约50cm。填方段自然斜呈约40°,覆盖层厚度由上至下不断加厚,最大厚度达11m左右,其下为产状近水平的砂泥岩互层体。原设计采用12m高的衡重式挡墙+2m高的基础进行支挡。但由于挡墙基础稳定性欠佳,加之区内特大暴雨造成地下水进入填方体,以及墙前含砾粉质粘土的富水滑塌,导致挡墙大范围倾倒和填方工程报废。

图1 原支挡工听不到地质断面图

图2 挡墙损坏后的前部斜坡

图3 挡墙上部破坏倾倒情况

图4 挡墙后部填筑情况

病害发生后,技术人员采用如下两个方案进行处治。
1、采用桩板墙进行进行处治:其中抗滑桩为2×3×28m@6m规格,桩体位于土岩界面以上的长度为14.5m,且由于桩前土体发生滑移病害,故不能考虑桩前抗力对桩体的作用。加之坡体的土岩界面较陡,造成在扣除桩前2~5倍桩径范围内的非半无限体锚固段后,抗滑桩的实际悬臂长度达20m,造成抗滑桩锚固段只有8m,工程的安全性难以保障。而若再加长抗滑桩长度,工程的经济性指标偏差,故技术人员不予采用。

图5 桩板墙比选方案工程地质断面图

2、采用桩基托梁挡墙进行处治:既利用桩基提供上部挡墙的承载力,由上部挡墙对后部的路堤填土进行支挡。其中桩基抗滑桩为Φ2.5m@4~6m规格,衡重式挡墙高为12m,承台厚2.0m,下部桩基长12m。该处治方案由于为常规处治措施,虽然工程造价较高,为A万元,工期较长,为B月,但仍然获得了应用。

图6 最终采用的桩基托梁挡墙工程地质断面图

其实,从病害坡体所在的地质条件,以及紧张的建设工期要求来看,该段坡体采用泡沫轻质土是相对较佳的方案。这是因为下部的产状近水平砂泥岩稳定性良好,故在对坡体稳定性不利的前部含砾质粉质粘土进行适当清方形成工作平台的基础上,可有效减小其富水溜滑时对路基工程的影响。然后设置高15m的泡沫轻质土进行路基回填,且考虑到泡沫轻质土高度较大,故为进一步提高其安全度,在清方后的基岩面部位设置6m长的锚杆进行锚固。
该方案工程安全性好,工程造价约为0.55A万元,施工简单便捷,工期约为0.2B月,非常适合急迫的工期需要。但由于6年前的相关管理者与技术人员由于未曾有过泡沫轻质土的应用,对其存在很大疑虑,故没有实施,实是一件憾事,但并妨碍泡沫轻质土方案是一个相对较优的方案。

图7 建议采用的泡沫轻质土工程地质断面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