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一早,姐姐给我背课程表,说今儿两节体育课呢,我说,早上多吃点,不然会饿晕的。姐姐说,还好了还好啦。姐姐说起,上次老师对坐姿要求比较严格的那一回,她才差点饿晕呢。我饶有兴趣地问到底怎么回事?姐姐说就是那天老师要求大家坐姿要端正,上课的时候,要求两只手放在腿上,不准乱动,所以上午快结束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还有脑袋晕乎乎地了。我说那是早饭吃得少吧?姐姐说才不是呢,因为要管住自己不乱动,这个花费的力气更大,你知道吗?姐姐说她是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能管住自己一点都不乱动的呢!听完,我真的是从内心深处,深深地“奥”了一声。虽然知道对于孩子来讲,现在的学校“工厂化”教育,真的有太多不容乐观的地方,但真真的发生在姐姐身上的时候,还是感觉极其地心疼的!那天放学回到家,姐姐凑过来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吗?我写了一篇作文,我给你读一下吧?”我很感兴趣地让姐姐赶紧读给我听。(姐姐的作文:奇妙的一天)
姐姐写得很有童趣,她自己也说感觉很好玩,姐姐还说她的语文老师说她写得很好。我问姐姐写这个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吗?姐姐说没有呀,平时不是老去喂蚂蚁嘛,这个是看图写话,就想起看的小蚂蚁小蝴蝶什么的了呀,然后她们就一起玩嘛,就这样了。是呀,如果这本来就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的话,应该就不用花费那么大的力气了吧?那天一早起来,姐姐一边吃早饭一边和我聊,聊了半天,我还是云里雾里,我捋了一下姐姐的话,我问姐姐:“嗯,你说的是不是这样?就是有时候你分不清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正在吃饭的这个和待会儿去上学的那个,到底哪个才是你自己?”姐姐还说,是的呀,还有拉屎的那个是她自己呢,还是正在看书的是她自己呢?跟妹妹玩的是她自己呢,还是睡觉的那个是她自己?我说这真的是一个重大发现,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想了好大一会儿(词穷了,知识到用时方恨少了),我说:“那个我觉得是这样,拉屎的看书的以及和妹妹玩的甚至于睡觉的,去上学的这些“你”,带了你明显特征的,就是具有你自己本身特点的那些才是你自己吧,比如她和妹妹玩,也只有她和妹妹的互动是那个样子的。姐姐“嗯”了一声,然后说,等你老了大概就不这样认为了吧?我没明白姐姐的意思,姐姐解释了之后,我才明白。之前我跟姐姐说过,现在我写的这些东西,若干年后再看,因了时过境迁,因了年岁和阅历的增长,很有可能那时候就不这样认为了,所以姐姐才说等我老了,可能我对于她所说的那个什么才是真正的她自己的解释也不一样了。我听完笑了,我说:“江郎才尽,咱们有机会还是请教一下书籍吧。”姐姐说,那她得借一本很厚的哲学书来看,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姐姐觉得这些问题很有意思,不需要花费她很大的力气……但在我看来,这些人生的大课题才会花费人巨大的力气呢,有些个我到现在还是没能弄明白……
(八岁生日礼物是一辆自行车,春光正好,正适合骑行……)
(小区院子里,终于有大哥哥大姐姐愿意和妹妹一起玩了,玩过家家很开心呢)
(扔石头)
后记:
我:曾任高中语文教师,目前全职主妇
老公:孩子的大玩伴
姐姐:八岁
妹妹:一岁九个月,姐姐的小跟班
把繁琐的生活点滴和心路历程尽量如实呈现,所以我们在面对任何一个生活瞬间,或者是教育孩子的瞬间,很多都是出于本能的反应,这些不足以成为教育孩子的范本,只是我们自己生活痕迹的留念。
这些琐碎的生活对世界来说,毫无用处,而于我而言,这就是生活的全部了。
我记录着,反思着,同时也审视着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和老公一起分享,以后是姐姐,再以后的以后是妹妹,我期盼着在一个阴雨的午后,我们一起打开一篇文字,聊起曾经的趣事,彼此会心,禁不住开怀大笑……
生活如果像电影的话,那生活也是一个个的场景组合,但与电影不同的是,生活中大多数是平淡的,甚至于是无趣的,生活中,只有百分之一是喜乐的,还有百分之一是痛苦和崩溃的,而我对生活的记录,摘取了那生活的百分之一的部分而已,记得这不是全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