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多动”、“不听话”......孩子:别骂我,我可能生病了
经常有家长说“我家孩子好动,根本坐不住,我都怀疑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从来都不好好写作业,是不是多动症?”
是不是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想把孩子淘气、不听话、多动的原因归结于多动症,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真是多动症,该怎么办?
(图源于网络)
01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学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3种类型,注意力不集中为主型、多动为主型以及混合型。
注意力不集中为主型的患者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一定会有多动的表现。你会看到这样的孩子,稍微有动静就会被吸引,而且很容易走神,丢东西、遗忘等都是比较常见的。
因为没有多动的表现,该类型患者不容易被他人发现,通常是以孩子听话、不捣蛋,但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被老师重视。
多动为主型的患者是目前医院就诊最为常见的类型。他们根本就坐不到凳子上,好像一个永动机,根本停不下来,而且他的动作根本不会因为环境不合适就停止。也是因此被家长以及老师重视而到医院就诊。
混合型,顾名思义,上述两者的表现均有。
(图源于pixabay)
看完这些表现是不是很容易对号入座,感觉孩子就是“多动症”。
其实多动症的简单并没有这么简单,即使是医生也不会这么草率的给孩子下诊断。
目前针对多动症的诊断以问诊+量表,再加上一些辅助检查。不过,国内对于“多动症”有过度诊断的嫌疑,因此建议家长最好能到三甲医院的儿童精神科、儿童神经内科或者儿科就诊。
02
多动症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无论是哪个分型的多动症,在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后,需要群体生活、考验学习能力的时候就很容易形成落差。
学习差、不合群,随着孩子的成长,很有可能衍生出别的心理问题、以后的职业、情感问题,严重者可能会有些触犯法律的行为。
所以,如果被确诊的话,一定要配合医生做治疗,毕竟这个病跟其他儿科疾病不同,需要儿童、家长、教师、医生四者互相配合。
(图源于pixabay)
有些家长认为“男孩子调皮,都是这样的,长大就好了”、“女孩儿嘛,学习不好就不好了,学点别的也一样”。
如果长大还是这样呢?学习别的东西也学不好呢?
调皮的男孩、安静的女孩儿不会连简单的数字、拼音都学不会,回避这个问题并不代表它就消失了,还可能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03
哪些孩子容易被误认为是多动症?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很多行为跟多动症的表现很是相符,就容易被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孩子?
先天活动量大
拜“多动症”这个病名所赐,活动量大的孩子很容易被家长称为“多动症”。
孩子活动量的大小由脑部控制,同时这也代表着孩子身体需要通过活动获得刺激,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可以说是在娘胎里就已经决定了这个孩子的活动量。
好动的孩子,动作快、坐不住、根本没有安静的时候,吃饭、洗澡、睡觉、换尿布等,无论哪项都是大工程。
爬行阶段的孩子,翻箱倒柜更是不在话下,一眨眼的功夫,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东西“全凭他调遣”。
不仅如此,好动的孩子睡眠时间相对较少,即使睡觉也会变换不同的妖娆睡姿(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区别于多动症的孩子,仅仅是活动量大,但学习能力正常、对周围环境的判断能力正常、对家长制定的某些规矩最终都会遵守。
(图源于pixabay)
专注力差
因为种种原因有些孩子的专注力比较差,就会给家长一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感觉。
正常情况下,1岁孩子,专注力约2-3分钟;
2-3岁孩子,专注力约5-8分钟;
3-4岁孩子,专注力约8-10分钟;
4-5岁孩子,专注力约10-20分钟。
看吧,孩子的专注力本就不时间长,再加上很多家长容易去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孩子的专注力就更差了。
(图源于pixabay)
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有某些特征类似自闭症,如人际交往障碍,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方式。
与自闭症不同的是,他们并无明显的语言和认知能力损害,智力正常,甚至有少数AS者具有某些方面的超常禀赋。
研究显示,大约有15%的患者具有超常智力,所以AS也被称为“天才病”。
正因为如此,在他人眼中他们多是孤僻、怪异、不合群、难沟通的,所以容易被家人或者老师误以为是多动症。
不管是阿斯伯格综合征还是多动症,均需要医院就诊,患者、家人、老师、医生四方面相互配合治疗。
不过,正常的孩子还是占多数的,所以千万不要再给孩子乱贴标签,如果有怀疑的话,带孩子到医院看一趟比自己在家里瞎查强的多。
你有怀疑过自家孩子是多动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