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之旅(27—12)—佛冈上岳古村—2020.12.23
昨晚宿兰花之乡翁源县,今日去看位于广东佛冈县龙山镇的上岳村。
上岳古围村始建于元末明初,鼎盛于清代,是朱熹第6代孙南宋抗元名将朱文焕后裔的居住地。
天气晴好,路过一景点:“田野绿世界”。这种招牌书写方式不合规,怎么没人管理?
停车去购票时,工作人员好心告诉我们:“这里是一儿童游戏之处,秋季也有枫叶可观,现在过季了,你们远道而来,进去只能走走”。听此一说便在门口拍张照,走人。
中午在民安吃午饭。
每张桌上有此贴纸,可能是长途车站附近,为防有人吃饭时,遇长途车要开,来不及结帐。
我们停车于“村心里”前停车坪。
上岳古围村以“里”为居住单元,全村有十八个里 (注: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十八口水塘分布各里。
帝祥兴年间(1278年),朱文焕抗击元兵于北江,孤军固守于清远、英德交界处的旧横石,虽然身负重伤,仍然击鼓指挥抗敌,鏖战2天2夜,最后壮烈殉国。其后人避乱于广州,经100多年后,朱文焕第六代孙子英公迁徙到上岳村繁衍生息。至今已经有32代6500多人。
这里应该是村中心,老人聚此休闲打牌。
背后的娃不耐烦了。
上岳古围村是个小众旅游点,本省周边的人来的多,主要是摄影爱好者。
上岳古围村始建于元末明初,鼎盛于清代,是朱熹第6代孙南宋抗元名将朱文焕后裔的居住地。
上岳古围村背山面水,外有青山环绕,内按风水布局建设,体现生态和谐的特点。村里现保留的古民居共37幢108座。
十八里中相连在一起的上归仁里、中归仁里、下归仁里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一个里有一个门楼,门楼的门匾乍看没什么特别,细看就令人啧啧称奇了,首个是“归”,第二、第三个“归”字分别少了一横、一撇。听村民的介绍,三个归仁里约建于乾隆年间,由于建造时间不一,古人想出这个法子来区分。
“归仁里”是十八里中的三个里,分别是:归仁里,中归仁里和下归仁里。建筑分别是回字型,和日字型构造。
村内建筑多数为砖木结构,屋顶以硬山式为主,覆灰瓦,清一色青砖砌的清水墙和锅耳墙,俗称“锅耳楼”。每座建筑都有两个天井,房间设有窗户,以助通风和采光。
一进村,我们都是各自按自己喜好穿行。
各巷道都是条石铺垫,门坎也是条石做的。村里排水系统很完善,无任何积水之处。
很多房屋都成了废墟,村民讲,这些主要是厨房。
学堂,现在是一小卖店,所以没有拍建筑,只拍了一文字说明。
利用每一块地种菜。
村子里只有少数几位老者在太阳下聊天。
” 锅耳楼”的锅耳高低反映的是屋主人官阶的高低。
上岳村至今还保留着祭井文化,每逢节气祭日时,上岳村的村民们都要到井边拜祭井神。为了祭祀方便,村民还在井旁设立神龛。这种祭井文化在全国已经十分罕见。
” 五龙过阶”建筑特点是五个开间一连排。
这三位老者很和善,我们都希望交流,只是她们的方言太难懂了。后经人翻译得知:左边老者94岁,中间者90岁,最右边者88岁。三位的精神状况和行动能力与年纪相差甚远。
找到一处要拆的楼房,登高可望远。
下面照片左边这栋没有锅耳朵的楼是下归仁里的泗美楼,亦称银庄,是村里最坚固的建筑。外墙厚实,大门是与门廊齐高的铁栅。若是遇到战乱或盗匪,大门一关,谁也奈何不了。沿堂屋的木梯子上到二楼,墙上正面侧面各两个方孔,通过方孔能环视全村,既是观察敌情的瞭望口,防御外袭的射击口,又能通风透气。 抗日战争期间,村民们因为担心银庄楼层太高成为日军轰炸的目标,把顶层拆掉了。
远处也可以看到其他的里。
从高处才更好的理解上岳古围村的风水说,背山面水,外有青山环绕,体现生态和谐的特点。全村有十八个里,十八口水塘分布各里。
据当地人讲,这些“锅耳墙”是官职的象征。这些“耳朵”的高低代表官位的大小,如果山墙的额角上雕龙画凤,那么屋主当年一定地位显赫。
我下得楼后,跟随抬木头的工人师傅,来到了维修现场。这些师傅都来自其他省份,师傅们告诉我,若不是疫情,修缮早己经免工。完工后就会要收费了吗?
转了一圈后,再来到村口。
党群活动中心。
乡贤朝瑞朱公祠。现在用于村里新貌展示厅
村民唯一娱乐活动仍在进行。
过 荣毅仁提字的“番禺大桥”。明天准备去参观“宝墨园”赵泰来的收藏。
下集
南下之旅(27—13)—沙湾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