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赛道:可降解塑料如何助力碳中和?
由亚化咨询和聚友化工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可降解塑料生产技术与原料论坛2021将于8月17-18日在大连召开。会议将探讨可降解塑料政策趋势与市场前景,主流可降解塑料——聚乳酸、PBAT/ PBS、PPC、PHA、聚乙醇酸、聚己内酯生产技术与关键设备,可降解塑料原料:乳酸、丙交酯、BDO、PTA、己二酸、丁二酸、环氧丙烷,可降解塑料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技术等。会议将安排参观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恒力石化产业园、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
“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总理指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两会热词“碳达峰”“碳中和”其实已不是新鲜词。早在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就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能源化工行业尤其是塑料行业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出台的相关政策更是影响较大,例如备受关注的“限塑令”。
2021年1月1日,史上最严“限塑令”正式在全国生效。禁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超市、商场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限塑政策进入执行落实阶段。该政策的执行对可降解塑料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和发展契机。
最近一些市区的禁塑情况: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治塑”放大招!收缴封存问题塑料袋近一吨浙江省宁波市:7月1日起,象山全县农贸市场执行“限塑令”!
宁夏石嘴山市:暂扣涉嫌不合格塑料购物袋509公斤海南省海口市:秀英一餐饮店被罚款3000元,从流动摊贩处购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四川宜宾兴文县正式实施“禁塑令”
山西省大同市:邮政管理局积极推动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纳入大同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
可降解塑料是替代现有塑料的关键材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理想替代品。根据原料来源,其可分为生物基的PLA、PGA和PHA等,石油基的PBAT、PBS和PCL等。其中,PLA(聚乳酸)、PBAT(聚己二酸/对 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是可降解塑料领域主流产品。由于二者的特性不同,PLA主要应用于可降解吸管、PBAT主要应用于可降解塑料袋。
部分可降解塑料的性能:
PLA用于注塑、薄膜、片材、纤维几乎各种塑料用途,被认为具有逐步取代传统塑料的潜力。一代PLA以谷物、木薯等农产品为原料(存在与粮争地的风险),二代 PLA以秸秆等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为原料。全球及国内已有的PLA装置主要是一代装置,玉米是国内PLA的主要生产原料。
PBS由SA(丁二酸)和 BDO(1,4丁二醇)缩聚而成,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综合性能最好的可完全降解塑料品种,但是存在抗撕裂性能较差和韧性不高的缺点。
PBAT是热塑性可降解塑料,成膜性能良好,可以克服 PBS 抗撕裂性能较差和韧性不高的缺点,是替代传统塑料中最富技术优势、成本优势的可降解塑料品类。
PPC是二氧化碳和PO(环氧丙烷)的交替共聚物,被评价为可“抑制温室气体排放”。PPC具有高阻隔性(隔氧性)和生物相容性,目前主要用于农膜、食品及医药品包装、餐具等领域。据跟踪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生物降解塑料产能在120.1万吨,到2024年,产能将达到133.4万吨。
除了产能快速增长之外,近几年生物降解塑料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2012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需求规模为26.9万吨,2018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需求量为36万吨,对应市场规模为1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023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需求量将增长至55万吨,对应市场规模为17亿美元,2018-2023年,生物降解塑料需求年复合增长率为9%。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还被用于农业和园艺(覆盖膜)、纸类涂 层、纺织品、非织造布、可吸收医疗设备(植入物,缝合线)、用于油气田作业的井下工具、以及3D打印长丝等。未来,食品包装、餐具和袋子市场是可降解塑料的主要增长动力,预计未来几年该市场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而堆肥袋是可降解聚合物的第二大终端应用,随着堆肥系统的逐步扩展,该细分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根据国内主要生物降解塑料企业产能情况,2017年全国生物降解塑料年产能约为40万吨。截至2019年底,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能达到48万吨。
PBAT现有产能38万吨,未来几个月将有28万吨PBAT产能投产。按照规划,山东睿安生物6万吨产能将于6月中旬投料试车,广安宏源10万吨产能6月投产,宁波长鸿高科10万吨产能将于7月投产,瑞丰高材6万吨产能也将于三季度投产。
此外,新疆望京龙10万吨将于今年底投产,万华化学6万吨、彤程新材6万吨也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投产。截止6月15日,国内PBAT产能达到38万吨,在建、拟建PBAT产能超过1500万吨。
总而言之,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为降低碳排放,化工行业中的塑料回收和可降解塑料等新兴领域有望引领低碳化工行业的新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碳中和”目标新态势下,预计“十四五”期间,炼化一体化将成为新建炼厂标配,细分消费需求将促使化工产品高端化不断提速,新材料和塑料循环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