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兄弟》
我读《兄弟》
唐 建 新
已经快二十年没有怎么静下来读长篇小说了。
因为十七年政 治的原因,虽然爱好,父亲也曾要求远离文学,读书期间,自己的精力自然就集中在了语言学方面。再加上年龄增多和工作琐碎使然,逐渐产生了一种谬误偏见:理论才有概括性,才直接透彻,而小说之类由于其见仁见智的不明确的结论,似乎已经不太适合成年或所谓搞研究的人看了。
虽然其间也有过《白鹿原》《丰乳肥臀》《尘埃落定》等走进了自己的书架,总觉得太忙难以找到大块的时间,留待以后回味历史闲聊社会与时代时再读。
这一次,被一些朋友鼓动起来,被一些媒体诱惑着,把上下两本买了回来。
看了上册,深感失望。与一些人交流,劝我买书的朋友居然劝我不要再花时间读下册了,的确写得太差。
我的失望是,宣传得那么厉害,而对文化大革命却写得不痛不痒的。联系其简介,原来作者是1960年4月生人,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才五六岁,最急风暴雨式的内容在那么幼小的脑海中得到的印记应该是非常表面和肤浅的。他也只能写自己的同龄人,小说主人翁李光头宋钢和林红。
当然,对小说展开的主线,觉得还是有一定功力的成功设置。
五一那天,我翻开了下部。
因为年龄大了,看书的速度快不起来,从上午十一点半点到凌晨两点半才读完。到子夜时分眼睛已经不太灵便,不断檫拭自己的花镜,字迹也常常显得模糊。我曾经担心自己读不完这一部厚厚的下部,多年以来,对理性敏感而对感性的东西已经有不少疏远,担心自己没有耐心读下去,担心自己二十年没有读长篇小说,是不是已经不适应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或后工业主义的叙事方式。
然而,这一次却没有出现担心的情况。自己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
余华的确是有才华的作家,把社会底层的引车卖浆者之流的人生发展以及性格命运赤裸裸血淋淋的撕破了给我们看。
反映一个时代,从王公国戚处切开,自然省事,不需要太多的生活细节,因为那是远离大众的。然而,从底层切开,则需要一定的智慧与深度。
我对今天的文艺批评已经比较陌生,也没有什么阅读的实感,嘴里吐不出什么派什么主义的术语,但是,我觉得余华的这两本《兄弟》,的确是耐读耐思考的。夸张的人物、略带荒诞的情节,在环环相扣的叙事中,把一个地方,把我们人性中的阴暗,把我们这个民族的劣根性,鲜活地解剖了出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余华以自己成熟和犀利的眼睛去搜索辨析,使得下部比上部丰厚生动得多,自然也引人入胜得多。很多人都可以从中获得自己的阅读快感与阅读收益,获得自己的人生启示与发展定位。
原罪感与宿命论是这部小说的人物心理发展的主旋律,对社会和时代的直射(而非折射)则是这部《兄弟》火暴的主要卖点。
为了使自己的感觉不钝化,看来不论忙不忙,一段时间还是应该读读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滋养一下自己逐渐单薄的心,也滋润一下自己日渐枯萎的情……
2006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