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毒'的人太多了,喝水≠直接生津。
宋代的《寿亲养老新书》中,
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江南一老人,年七十三岁,壮如少者。
人问所养,无他术,平生不习饮汤水耳,常人日饮数升,吾日减数合,但只沾唇而已。
脾胃恶湿,饮少胃强,气盛液行,自然不湿,或冒热远行,亦不念水。
一个身体火力足的人即使“饮少”,他的脾胃通阳化气,肺脏布“津”行液,
体液循环充分,上濡清窍,下润胃肠,外通毛窍,他自然就“不念水”。
这个故事提醒了我们一个,
在今天“八杯水”惯性观念之下、
非常容易忽略的事实:
“脾胃恶湿,饮少胃强”——
其实水的消化是难于>吃饭的。
中医说“水谷精气”——吃饭、喝水并列。然而脾胃煮化一杯水,比起磨化一碗饭,元气消耗来的更大。
喝水≠直接生津。人体用水,需调动大量脾肾阳气、煮水气化成雾露小分子👉身体才吸收得进去。
一个脾虚、本身阳气不足的人,喝进去的水无法气化为身体所用,就转为水湿痰饮进一步损伤本身就薄弱的阳气。
相当于把土和火一块伤了。久而久之下焦命门之火不能往上温暖脾土,水寒土湿,脾肾阳虚,就会非常麻烦了。
黄小湧老师在我们元气群里看了上百个舌头
▼
👆 竟然大都是水汪汪、舌苔淡胖或厚腻的。红润干净的好舌头百里挑一。
上面1、3-6几种舌相,均表示阳气虚、脾胃蒸化不足、代谢水液的能力差;
尤其很多上热下寒之人,中焦下焦废水多还感觉特别渴。
为什么别人喝水是行云布雨,濡养内外,而你喝水却是局部洪涝,局部干旱?
先需要检讨一番自己的喝水习惯。
水喝多了会“中毒”。
水喝猛了会“中毒”。
水太凉了也会“中毒”。
阳虚寒湿之人早上一杯水吨吨吨灌进肚里直接“中毒”,浇熄了微弱生发之阳气。
只要你一点儿一点儿地慢慢喝水,脾肾就不会“中水毒”。
这里说的“水毒”,其实就是水喝下去之后,被黑化了。变成了代谢不掉的水湿,这也是湿气最难祛除的原因。
中医提倡:喝水在一个“品”字
▼
“品”的精髓就是:小口喝热水,每次三小口。不渴不饮,止渴即止。
正确地喝水法,有点像老北京澥芝麻酱,得一点一点加水。一口气加水猛了,酱就跟水变成两层。
想达到最佳气化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慢喝水,保证嘴巴喝进去的水液被脾胃愉悦接收、充分蒸化,最大程度地转化为体液利用。
这样即使喝水少,人也自然不容易渴了。
现代人普遍水湿重、脾虚,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水太稀了。
为什么古代人那么推崇喝河水、江水、山泉水和地下水?因为是既有“气”又有“质”的活水。
我们现在喝的水,大都经过了层层工业程序:
① 纯净水
原料是自来水,用反渗透法去掉一切微量元素、矿物质、有害物质的人工水。纯净水也是“最稀”的水,很多研究表示喝纯净水对身体无益甚至有害。
② 天然水
代表是农夫山泉,原料是湖水、地表水,虽然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被处理得差不多,但还是天然水。
③ 天然矿泉水
水源地都是名山大川,溶滤了岩石矿物质、偏硅酸,天然可直饮、满足八个指标的“贵水”。
天然水和矿泉水的“质”比较好,但是很难保证新鲜度,没有“气”,也还是静水、死水。
※ 担心结石病的人,就不要常喝硬度和TDS值过高的天然矿泉水(越接近或大于1000ml/L为高,瓶子上有)
④ 自来水
我国自来水合格率比较低,一些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过滤不掉,最好家庭过滤喝自来水。
今天我们已无力顾及的水之“气”,在古医书记载了病例,古代医生从千里以外取活水、治疗严重小便闭塞病人,即是取活水的“奔腾之气”。
《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甘澜水,扬之千遍将大分子链水打成小分子水,这种水的细胞通透性、渗透性特别强,喝一点儿就能利尿。
我们今天喝的水由于缺乏“活气”,水质太稀更构不成“阴”,饮水滞留体内、成为水湿痰饮的几率也加大。
所以我们才要更加注意喝水的节奏:宁愿少喝点水,多喝点好水。
喝水不生湿的几个法则
1、喝白开水的学问。
中国人都喝的白开水,也就是《本草纲目》里的太和汤,“热汤须百沸者佳”,水性为阴,经火煮沸三分钟,可得到更多阳气,散掉自来水中余氯;不冷不热时慢慢咽下。
上呼吸道不适、喉咙肿痛发炎的时候,最适合喝太和汤,补水舒缓很有效。
7-11卖的品牌水凉白开,是拿纯净水煮开的,还不如在家烧开自来水。
2、道家饮水调气法。
做法:含一口水在口中,舌如龙抬头,分九次徐徐咽下,每次意想至丹田处温热丹田;口渴时如此喝三次,共二十七次。
这就是典型“澥麻酱式”,分批慢慢咽水,让水液一点点地充分润泽喉咙、食道,到达脾胃,这是脾胃最能够吸收、也是最解渴的喝水法。
身体气化有障碍的人,用这个饮水调气法基本都能够吸收。
3、咽唾大法
这是个开启肾精水龙头的生津玩法,很多古医书记载过:
吃完红枣,不吐枣核,含在口中,用舌头搅动着玩,不一会就津液满口,咕咚一口,深深咽到丹田。一共咽九次,就可以吐出枣核了。早中晚各一次。
很多时候口渴不是因为身体缺水,而是心火浮燥、肺气燥,咽唾大法可以自下调动肾水,上济心火,体内津液循环起来了,人也就不容易渴了。所谓坎离交泰,焦渴自平。
4、喝茶可以代替喝水吗?
喝茶多的人一般不喝水了,然而喝茶宜淡、宜少。明代《茶疏》:多饮则微伤脾肾,或泄或寒。建议大家看一看这篇:《“喝茶三年,越喝越脾虚”的真相》。
女生最好少喝绿茶、白茶这一类偏寒的茶,喝点红茶、火工高一点的乌龙岩茶等暖和的茶比较好。
跟喝茶的朋友多混有一个好处是,能蹭喝到质优的水、“山泉活水”,特别划算。喝茶的时候最好闻一闻香气,茶叶香和其他香都可以,这是用肺气吐纳之法推动行水,化水效果特别好。
不一会如果感觉体内有“咕噜”的水声,就说明体液开始循环了。
5、 @所有人
喝白水变成津液毕竟是需要脾胃转化的,不如直接喝点粥水、陈皮水、瘦肉汤等。
这些饮、汤、液里面融合了植物和肉的”阴“和气,补阴液更直接,能减少喝很多白水。
👆 湿气重、痰湿、舌苔白厚腻之人,最适合日常喝的陈皮水,消脾胃的浊水、浊气。
(戳上图可查看新会大红陈皮)
👆 只润心肺、皮毛,不润脾胃不生湿的百合水,是最适合这个季节喝的润肤水。
(戳上图可查看兰州百合干)
▼
写这一篇是因为现在中水毒的人太多了,爱喝饮料奶茶、胡乱冲泡养生茶、大量喝黑茶白茶,导致气色晦暗,色斑,湿疹、脸肿肚子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对于普遍脾虚的现代人来说,还是干燥一点的生活习惯、地方更养人。开头“饮少胃强,状如少者”的老人,就是“江南”的。
我们一定要控制喝水、多运动!!促进体内“行水”。
很多人在我们这种养生号的“精神污染”下,吃饭观念已经升级了,懂得细嚼慢咽、用口中津液送服,但喝水的观念还跟不上。
身体的灵性在于,细嚼慢咽的时候它才是有知觉的,是我们与脾胃合作的一场愉快的消化行为。
暴饮暴食其实是罔顾脾胃意志,自然不能合作愉快了🤮🤮……唉,大家争取有知觉地喝口水吧。
❤
这一篇是单纯说喝水,如果是中焦下焦湿、上焦干灼,喝什么都尴尬,容易生湿生“阴实”的大湿人,应该怎么“排废水、补好水”,请看这两篇:
有读者反映找不到我们,
是因为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如果不想错过我们最新的文章
打开「72物候元气生活」订阅号页面,
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
就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元气文章啦~
商务合作请电邮:marketing@72life.cn
点个“在看”&“赞”
公众号里不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