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老照片:重庆陪都建立大会 三万人集会庆祝 提灯游行彻夜庆祝
陪都,顾名思义就是在首都以外,因政治地理因素或其他军事形势,国家在正式的首都之外根据特定的地理位置所建立的辅助性首都。
陪都在中国屡见不鲜,如西汉时的西京长安,三国时魏国的许昌、唐朝的东都洛阳、明朝的南京,清朝的盛京。大多数情况下,陪都只是具有象征意义,因不具有全国行政中心的职能,政治地位和职能与首都根本无法相提不论。但也有着一些例外,如唐朝的洛阳,因唐高宗和武则天曾长期在此居住,许多政令都从此发出,因此洛阳有一段时间取代长安成为了全国的政治中心,特别是武则天改唐为周后,更是干脆迁都洛阳。
地处西南的重庆,曾经一度川、黔、滇三省军阀在此各自割据,一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团入川,四川的军政才得以统一。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国民政府于1935年10月设立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对当时川、康、黔、滇、藏五省军队进行节制,重庆也就此开启了自己作为西南军政中心的历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随着平津沦陷,淞沪战败,日军直逼南京。11月27日,国民政府发布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称“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本必死之决心,以其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离,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之目的。特此宣告,唯共勉之。”
11月,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抵达重庆办公,重庆成为了中国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了中国的战时陪都,不过当时国民政府的称呼为“行都”。直到三年后,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才明令将重庆定为陪都,正式确立了重庆的陪都地位。
“四川古称天府,山川雄伟,民物丰殷,而重庆绾毂西南,扼控江汉,尤为国家重镇。政府于事变之始,首定大计,移驻办公。风雨绸缪,瞬经三载。川省人民,同仇敌忾,竭诚纾难,矢志不渝,树抗战之基局,赞建国之大业。今行都形势,益臻巩固。战时蔚成军事政治经济之枢纽,此后自更为西南建设之中心。恢闳建置,民意佥同。兹特明定重庆为陪都,着由行政院督饬主管机关,参酌西京之体制,妥筹久远之规模,借慰舆情,而彰懋典。此令。”
当重庆被确立为“永久陪都”的消息一经公布,重庆市民奔走相告,不少人挺起胸脯自豪地表示自己成了首都的人民了。
10月1日,在蒙蒙细雨中,下午17时重庆各界三万多人聚集在夫子池广场举行了陪都建立大会。
在重庆陪都建立大会上,重庆卫戍总司令刘峙在讲话中指出“我们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四川在地理上的重要,无论是秦汉的发展,宋明的灭亡,都使我们得到‘有川者兴,无川者亡’的结论, 我们又根据时代的环境,重庆在地理上的地位,无论是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或文化上,都是非常的重要!”
陪都建立大会结束时,参会的各团体还举行了提灯游行。队伍从夫子池广场出发,经柴家巷、都邮街、桂花街、杨家十字、方家十字、中一、二、三路至国府路折回两路口解散。
人们高举着火把 ,浩浩荡荡地走在街头,呼喊着口号,唱着抗战的歌曲,沿途不断有人加入,声势越来越浩大。尽管沿途有些街道已经在日军轰炸中面目全非,但依然掩盖不住人们欢腾的气氛。重庆人民同仇敌抗,唱出了中国不屈的气势,歌声就如同一股力量,注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赶走了恐惧和黑暗,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
请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这对我们很重要,文章将被更多朋友看到!
回复关键字“春运” 我们一起追逐回家过年的脚步
回复关键字“南京大屠杀”了解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痛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