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同名的唐诗,王勃悲戚、王维轻快,你更喜欢哪首?
唐诗中经常会有同名的作品,而且都成了名篇流传千古,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和诗佛王维,都曾以《山中》为题创作过五言诗,但这两首诗除了名字一样,字数一样,没有其他共同点。王勃这首诗,是他羁旅巴蜀时,抒发思归之情所作,王维的是,浓浓的山水田园风格,一看就知道是王维,这两首风格迥异的同名诗,你更喜欢哪首呢?
01
▲
王勃
《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当年因才华被沛王李贤看中,在王府当了个修撰,一天沛王和英王斗鸡玩儿,王勃为了给沛王助兴,随手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以“讨伐”英王,结果唐高宗知道了,说两个王爷没个正型,你王勃不劝阻,反而写檄文,这是要挑拨离间啊?于是一道令下,将王勃逐出长安。
这下好嘛,苦心经营的仕途被一篇文章给毁了,前面还在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没想到自己这就要去蜀州附近陪他了。
王勃被贬后,表面上非常洒脱,他选择去巴蜀,因为这里天府之国,有山有水可以消解心中的郁闷,实际上,一个刚刚20岁的人,又有才华、又有大志,怎么可能洒脱到寄情于山水呢?
在客居巴蜀的最后时刻,他便写下了这首诗,短短20个字,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悲凉,同时以抒发自己久居他乡,渴望回家(长安)的情感,非常巧妙且意境开阔:
起句就来“长江悲已滞”,说自己长期滞留在长江边上,忘了滚滚东去长江水,不由悲从中来;接着“万里念将归”,即便故乡离我千里万里,我也心心念念想要归去啊!这首诗诗题为《山中》,那么王勃肯定是从山上远眺长江水的,接下来,就把目光从远方收回,看看自己的身边——“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更可况这秋风凛冽,山叶枯黄的时节?
诗人用江水抒发羁旅之情的例子很多,而秋天原本就自带悲凉,这首诗同时写道江水和秋天,是以秋风枯叶催化自己的悲凉思乡之情,自己无法排解,于是把这满腔悲愁注入长江,一方面,为自己的长期滞留而悲伤,另一方面,长江水好像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悲伤,变得迟滞不畅通了。这叫“移情”。
能把移情玩溜的诗人,是很容易把情移到读者身上,从而强烈地感染读者,很显然,王勃做到了。
02
▲
王维
《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这首诗和王勃完全不同,王勃写得悲,让读者也悲从中来,而王维却清新明快。
这首诗大概是作于秋末冬初,因为山中天气渐渐寒冷起来,红叶也开始慢慢凋落了,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诗人山行的兴致,因为这山中的涓涓细流,随着山路蜿蜒,溪流清澈见底,露出磷磷白石。
接下来,从溪水和红叶的细节放大到山中整体,所谓空翠,是指山中浓郁的翠绿色(看得见摸不着),王伟说这山中本来没有下雨,可为什么人的衣服湿了呢?原来,山中的翠绿是在太过浓郁,就像要溢出翠绿色的水一样,笼罩在这片翠绿中,似乎整个人都被它滋润了一般。
前说空,后说湿,空是虚幻的、湿是真实的,空与湿的矛盾之中,正是作者被景色所迷,亦幻亦真的心境的体验。
所以你看,王维的山、水、枫叶,都是明快的,让人读了似乎身临其境;王勃的山、水、秋风,都是悲伤的,让人读了感同身受。
伟大的诗人都是这样,他们能把读者融入诗中,去感受他们的感受。
喜欢记得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