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不只是传说,还有科学道理?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 ◆ ◆

来源 | 上古神话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上古神话,在《山海经》、《列子·汤问》、《淮南子》、《史记》等古籍中都有相关记载,各个版本有所出入,但大意都是一致的,说上古时期为了治理水患,共工和颛顼发生了矛盾,从而引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但颛顼明显更得人心,失败的共工恼羞成怒,撞向不周山,于是就有了“折天柱,绝地维,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共工也因此成为“上古四罪”之一。

01

不周山

为什么撞了不周山就会“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周,周全、完整之意,这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共工撞坏了这座山,使山的形状有破坏不周全,故名不周山。(这是说法之一)

在汉民族对宇宙最早的认识中,有一种“盖天说”,后来的天圆地方也衍生于这一学说,在远古时期,人们认为天地相通的唯一途径就是不周山,那山上有擎天柱,连接着天地,这就好比一间房子,有房梁、有立柱,才能支撑起房顶,稳固房体,如果有一根柱子断裂了,那房子也会倾斜,甚至倒塌。不周山上的柱子被共工一撞,损毁了,天当然要倾斜。

02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为啥是“天倾西北”呢?

记载中不周山位于世界的西北(或昆仑山西北):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山海经·大荒西经》

天柱在西北方折断了,天因此倾斜了,所以叫“天倾西北”。

为啥又是“地陷东南”呢?

“(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淮南子》

地维,就是维系大地的绳子,当初的人们认为,天地之间不仅有天柱支撑,更有四根绳子牵引维系。西北的天柱断裂,天倾西北,压力就转移到了东南的地维上,这一来东南地维也断了,东南部的地就塌了。

这是真正的惊天动地。

03

这是真的吗?

以现代科学眼光来看,神话传说自然是假的,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先民的智慧、瑰丽的想象,却是让人叹服的:

“折天柱,绝地维,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因为天倾西北,在天上,西北位置较低,东南较高,所以日月星辰东(南)起西(北)落;在地下呢,我们都知道,我国地理是西北偏高,东南较低,所以水自然都流向东南方位了。

所以别看“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只是上古传说,这其中却包含了先民对天文、地理最初的探索,而“共工怒触不周山”也许是某一次强烈地震,让先民产生了天柱被撞断的联想,上古时期那场大洪水,就是“百川水潦归”,天柱断裂,天地倾斜之后,人们通过努力,让世界恢复了平静,于是又有了“女娲补天”的传说,从灾难到完满,这其中不只有辛酸血泪,也充满了浪漫主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所以啊,生活需要科学,也需要浪漫,科学让世界进步,浪漫让人幸福。

————  / END /  ————

推荐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