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支的次第    (任应秋五运六气摘记)

​十二支的次第,与十干可谓具有同一意义,主要仍在說明事物发展的由微而盛,由盛而衰,反复变化进展的过程。

正月为孟春,阳气初发,生物开始演变(始生螾然),故建之以寅。

二月仲春,阳气方盛,生物的成长渐茂(卯茂也),故建之以卯。

三月季春,春阳振动,生物越发长得美茂(振美),故建之以辰。

四月盂夏;阳气益为盛壮(巳盛);故建之以巳。

五月仲夏,阳盛阴生,生物的成长,萼繁叶布(阴阳交,罗布),故建之以午。

六月季夏,生物盛长,果实成熟(物成有味),故建之以未。

七月孟秋,秋凉初至,生物成熟渐收(申贼万物),故建之以申。

八月仲秋,阴气漸盛,生物衰老(万物之老),故建之以酉。

九月季秋,生物尽收(尽灭),故建之以戌。

十月孟冬,阴气渐盛于外,阳气潜藏于內(阳气藏于下),故建之以亥。

十一月仲冬,地下的初阳渐旺,生物的幼芽,已开始从地下孳生(孳萌),故建之以子。

十二月季冬,阴已尽,阳已动,生物的幼芽,已将解脱阴紐(紐牙)而出土,故建之以丑。

《五运六气—任应秋》摘记

(0)

相关推荐

  • 【旧文重发】介绍几本学习五运六气的书籍

    旧闻重发.经常有朋友询问刚接触五运六气应该读哪些书,索性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整理了一篇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运气学说是被束之高阁的,从"非典"之后,运气学 ...

  • 岐黄专论丨五运六气学说(四)(第592期)

    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学说(四) 江西中医药大学  虞胜清教授 前言 2021年8月6日,<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社长林治波发表<中医药在两次抗疫中的卓越表现>一文中,曾提到2003 ...

  • 人体病痛的根本

    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四季分为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六部分,来划分阳气活跃的状态,太阳能量的多少与地表生物能量利用成正比,厥阴阶段阳气复来积温日加万物复苏,少阴阶段是阳气充盈阴气减少,阴气是 ...

  • 中医大家任应秋解读五运六气,通俗易懂

     小 编 导 读  提到运气学说,很多人都觉得这是玄而又玄的理论,晦涩难懂:但根据运气学说推演出的气候或疾病的发生发展趋势,又让人觉得十分神奇.运气学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普通人真的难以理解吗?看中医大家 ...

  • 任应秋编著《中医基础理论·五运六气》自序

    自 序 五运六气是素问七篇大论的主要内容,从唐·王冰著"玄珠密语",宋·刘温舒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明·熊宗立著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清·医宗金鉴之运气要诀等,皆欲对素问大论有所发挥 ...

  • 从五运六气谈己亥秋三月时病特点及治则

    秋三月,即8月8日至11月7日,历四之气及五之气,经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凡六节气.其中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阴君火: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太阴湿土.其中对我们身体各方面造成影响的 ...

  • 脉诊南北证脉诊讨论五运六气和脉不应

    作者:熊鹤龄 一.脉学遗产靠钻 我父亲早死,那时我才十岁,遗下的医书很多.后来我有了相当的文化,把这些医书拿来看,可是看不懂.后来年纪再大些,知识较富,也还是很难看得懂,甚至把五行生克和五运六气,及经 ...

  •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今年寒湿天气多,应注意祛湿散寒、升阳补气

    春风一吹,万物复苏,五行中春属木,五脏中肝属木. 所以,春季要注意梳理肝气.我们的肝气需要像树枝一样,向外舒展,顶出堆积一冬的寒气.浊气. 但比较麻烦的是,今年肝气的生发,会容易受到"寒湿& ...

  • 辛.国学堂--梁冬对话郭生白3.辛.[从“五运六气”看应变性本能]

    08 - 从"五运六气"看应变性本能 有一种观点认为病有其时间性,因为五运六气(音),不同的时间.就有不同的人.会生不同什么病.也就是说只要是这一类的病症,甭管什么人,甭管什么时间 ...

  • 第44集 五运六气(十七)——十二支化气(2)

    上文我们讲了六气的概念,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六气配12地支的化气.这一章节会比较难懂,但没有关系,先做了解,学到后面,自然就懂. 一.概论 十二地支化气 1.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

  • 第46集 五运六气(十九)——十二支化气的正化对化(4)

    在第44集中,我们讲了12支化气的三种解释,最后一种地支合化说:寅卯属木位东方,巳午属火位南方,申酉属金位西方,亥子属水位北方,辰戌丑未属土位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维而旺于四季.没有讲为什么要这样化 ...

  • 【中医五运六气之六气应脉】

    六气, 指风.热.火.湿.燥.寒六种气候变化.六气分为主气客气.主气以测气候之常, 客气以测气候之变.主客气均可以应脉.主气所应为地脉, 客气所应为天脉.二者各有应脉规律. 1.主气应脉 人体寸口脉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