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从马斯洛需求理论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路上,打腹稿的时候,把本文的题目拟定为《如何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细品一下,才发现,这个题目与我今天要写的内容大相径庭,恰恰是我要批判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基于此,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上,我一直旗帜鲜明地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源自于教师自我的发展需求,而不是外界的“促使”。正如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我们也无法通过所谓的“促使”来唤醒一名对教师不求上进对职业彻底倦怠的老师。

因此,本文的中心观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教师内心的自我需要,学校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学校应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近年来,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新高考改革和选课走班的推行,需要大量新教师加入教师队伍。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成了摆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眼前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论述,如何唤醒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

一、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谈起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亚伯拉罕·H·马斯洛第一次把“自我实现”和“人类潜力的概念”引入到了心理学的范畴。开创了人本主义心理研究的新取向,构建了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之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有广泛的影响。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他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源于我们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产生不同行为的原因。需要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方向。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职和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一级:生理需求。包括维持生活和繁衍后代的所必须的各种物质上的需求,如衣、食、住、行、性欲等。这些都是人类最基本的,因此也是推动力最强的需求。在这一级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前,更高级的需求就不会发挥作用。

第二级:安全需求。这是有关免除危险和威胁的各种需求,如防止工伤事故和有伤害的威胁、资方的无理取闹等。

 第三级: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和家属、朋友、同事、上级等保持良好的关系;给予别人并从别人那里得到友爱和帮助;自己有归属,即成为某个集体公认的成员等。

第四级:尊重和需求。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能力、知识、成绩和名誉地位的需求,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等,这种需求很少得到满足,故常常是无止境的。

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求。指一个人需要做他最适宜做的工作,发挥他最大的潜力,实现理想, 并能够不断自我创造和发展。

以上五种需求,层层递进。后来,马斯洛对人类的多种需求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即在第四层级之后增加了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从而将整个需求层次理论体系扩充为七个层次,从而形成了一个由七个层级组成的需求层次图。

新第五级:求知需求。指人有知道、了解和探索事物的需求,而对环境的认识则是好奇心作用的结果。

新第六级:审美需求。指人有追求匀称、整齐和美丽的需求,并且通过从丑向美转化而得到满足。

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需要,这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们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很少能达到完全的满足。也就是说缺失需要使我们得以生存,成长需要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较低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例如,在一个非常的饥饿的孩子面前同时摆一堆书和一堆食物,让其选择其一,孩子肯定会先选择食物,吃饱以后再去选书读,可以说,物质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人的动机往往是千方百计地去追求它;如果物质得到充分的满足之后,精神需要、高级需要就应运而生。

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教师感到没有被学生爱或者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那些吃不准自己是否讨人喜欢或自己能力高低的教师,往往会做出较为“安全”的选择,随大流,为教学而教学。目前,教育界越来越重视教师的成长过程,注重对教师的培养。通过外部动机来刺激教师的教学行为,最重要的是让教师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使教师个人的成长成为一种稳定而又持久的行为。

二、关于教师的个人成长阶段的划分

教师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一个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乃至知名的教育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专业成熟的过程而言,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对教师成长的周期和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为教师指明个人的专业发展道路,为教师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提供所需要的基本内容。

有关教师发展阶段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后流行于欧美,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套蔚为壮观的理论体系。其中费斯勒是在这一领域中的杰出代表,其对教师成长过程的划分,独树一帜,堪称这一领域的一枝奇葩。

费斯勒在观察、访谈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成人发展和人类生命发展阶段等研究的文献分析,提出了整体、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费斯勒将教师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退出阶段。费斯勒还考察了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确定教师专业发展受到教师个人及其职业背景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积极的关键事件、生活中的危机因素、个人脾气或气质因素、嗜好等;职业背景因素包括学校规则、管理类型、公共信任、社会期望、专业组织和社团组织。

1. 职前教育阶段

师范生或教师入职的培训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是为了特定的教师角色而作准备的,通常是在大学或师范学院进行的师资培育阶段。此外,这一阶段也包括在职教师从事新角色或新工作的再培训。无论是在高等教育机构内,还是在校内的在职进修活动,都可涵盖在内。

2. 引导阶段

任教前几年,这是教师走向社会,进人学校系统和学习每日例行工作的时期。在此阶段的一位新任教师,通常都会努力寻找学生、同事、督导人员的接纳,并设法在处理每日问题和事务时获得被肯定的信心。

3. 能力建立阶段  

教师努力增进与充实和教育相关的知识,提高教学技巧和能力,设法获得新的信息材料、方法和策略。此时的教师都想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经常接受与吸收新的观念,参加研讨会和各种相关的会议,以及继续进修与深造。

4. 热心和成长阶段  

教师已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但是一位热心教育和继续追求成长的教师,会更积极地追求其专业形象的建立,发挥热爱教育的工作热忱,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来丰富其教学活动。可以说,热心成长与高度的工作满足感是这一阶段的要素。

5. 生涯挫折阶段  

教师可能会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或是产生教学上的挫折感,或是工作满足程度逐渐下降,开始怀疑自己选择教师这份工作是否正确。“职业倦怠”大多数都会出现在本阶段中。通常教师产生挫折感多在生涯中期,但在教师生涯前期,如任教前几年,也有逐渐增加的现象。

6. 稳定和停滞阶段

教师存在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这些教师只做份内的工作,不会主动追求教学专业上的卓越与成长,只求无过,不求有功,可以说是缺乏进取心、敷衍塞责的阶段。

7. 生涯低落阶段  

这是准备离开教育岗位、打算“交棒”的低潮时期。此阶段,有些教师感到愉悦自由,回想以前的桃李春风,而今终能功成身退;也有一些教师,则会以一种苦涩的心情离开教育岗位,或是因被迫终止工作而感不平,或是因对教育工作的热爱而觉眷恋。

8. 生涯退出阶段  

这是离开教职以后天涯寂寥的时期。有些人会寻找短期的临时工作,有些人可能会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也可能是齿危髻秃,多病故人疏,总之是到了职业生命周期的最后落幕阶段。

三、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教师成长阶段动力的分析。

教师在各个成长阶段都有着内在的心理动机在刺激着个体,而这种内在的动机会迫使教师在教学成长之中采用合适的行为方式去应对外界对个体本身的刺激。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之中,教师本身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刺激。其中有来自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的所受到的外界刺激和来自于本身的内在的刺激。在外界刺激中会包括诸如学校文化、学校工资水平、学校福利水平、对教育行政管理的满意度、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等,这些大体属于外部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外部因素虽然不是根本原因,但是在积累或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于事物的发展变化依然会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由一个在校师范生逐步成长成一个教学熟手最终成长成一个教学专家的过程背后所隐藏的动力。现在我们依据费斯勒理论对教师成长过程的划分下,利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对教师在成长过程之中动力进行具体的分析。

1. 职前教育阶段

通常所对应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是生理需要,在这一阶段中我们研究的个体通常是在入职前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中个体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不断的在提高作为教师这个在角色需要的技能,也就是必要的专业技能。例如钻研有关教师技能的书籍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入教学基层参与教学实践。这些种种的准备都是为实现自己作为教师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之中其他因素可能会是影响这种行为的一方面。而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源于当前的就生活的压力,长时间的脱离生活的学习生活已经让职前的个体有种尽快独立生存的强烈需要,想要尽快有自己维持生存和独立的依据,这即是我们在将此阶段划入生存的重要依据,因为在当前的生活压力下,教师的工作的稳定和薪资福利水平对不少入职前的在校生依旧是一个不小的吸引力。

这一阶段,师范类院校对师范生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我们发现有不少新入职的教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得出了“这并不是我要的生活”的结论。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这些新教师并没有做好成为一名教师的准备。对教师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过于理想化,各方面准备不足,甚至在专业能力上也有严重欠缺,最终导致无法胜任教师这一职业。

因此,在教师入职前,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向即将入职的教师讲明教师这一职业的基本特点,在这一职业生涯中,我们可能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我们需要具备的能力又有哪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留下,让不适合担任教师的人另谋高就,既是对我们教育事业的高度负责,也是对即将入职的人才的高度负责。“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这句俗语,说的就是选对自己终身发展的职业的重要性。一个人,只有选对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才能在这一职业生涯中做出属于自己的成绩。反之,一个不爱本职工作的人,我们是无法想象他能做出什么成绩来的。

同样,一个学校在招聘的教师的时候,就应该向教师明确薪资待遇标准,如果工资福利水平较低,远低于当地同类学校的平均水平,是很难留住老师的。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当一所学校无法满足教师的第一需求即维持生活和繁衍后代的所必须的各种物质上的最低需求时,一味地唱高调,谈情怀、说奉献,与其说是纸上谈兵,不如说是不要脸。

2. 引导阶段

通常在教师的入职后的1—2年是教师个体的成长的引导阶段,教师入职后,这就意味着个体再也不必为削尖脑袋往事业编制里挤。在入职的初期很多入职的新教师会对自己在费尽周章后获得职业感到极其有成就感,但是这种成就感会在学校环境、在新旧教师的教学熟练度的对比、学生升学压力下很快会消失。来自学生,老同事,上级的压力会接踵而来。因此作为新手教师通常都会努力寻找学生、同事、督导人员的接纳,并设法在处理每日向题和事务时获得被肯定的信心,以此来免除各种来自学生,同事,上级在工作上的危险,比如校方的解雇。

据此分析,目前教师的这种行为刚好暗合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二阶段——新手教师对于在工作上的安全需要,故这一阶段是安全是新手教师最为强劲的动力之一。在该阶段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动力因素即对于归属和爱的需求,一般在新教师入职之后,初来乍到,所有的在该校的人际交往关系基本处于起止状态。在这个阶段新手教师迫切的在学生、同事、上级之中寻找可以成为工作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对象,以此来寻找归属感和爱的需求。所以在此成长阶段,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之中的第二级安全需求和第三级归属和爱的需求很恰当的能够对该过程予以合理的解释说明。

这一阶段,实际上一所学校面对一名新教师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工作如果做得好,新教师很容易成才,如果做得不好,新教师很容易在这个最初阶段被毁掉。

简单地说,一名新教师的入职,因为年龄、阅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在教学和处理日常事务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这就需要老教师或学校的管理人员,用于接纳年轻教师的不足,耐心纠正他们的偏差,少批评,多鼓励,让青年教师建立起职业信心,对学校有归属感,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增加他们的挫败感。这一阶段,与教育学生成长的道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3. 生涯挫折阶段

我之所以把生涯挫折阶段直接提到第三个阶段,其实是与时俱进,有感于当下的教育现状做出的判断。

教师可能会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或是产生教学上的挫折感,或是工作满足程度逐渐下降,开始怀疑自己选择教师这份工作是否正确。“职业倦怠”大多数都会出现在本阶段中。通常教师产生挫折感多在生涯中期,但在教师生涯前期,如任教前几年,也有逐渐增加的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生涯挫折阶段,有了很大的随机性,有可能提前,也有可能拖后,原因也不尽一致。

简单说,学校带给教师的生涯挫折,是屡见不鲜的。一个学校没有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有能力的人有志难伸,溜须拍马的人粉墨登场,会极大的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生涯挫折阶段提前到来。

学生与家长带给教师的生涯挫折,无疑是最大的不定因素。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会遇到不同的学生和家长,发生不同的事情。近年来,因为师生矛盾、家校矛盾引发的悲剧数不胜数,在这些事件中,一旦处理不当,也会让教师的生涯挫折感提前出现,甚至直接进入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退出阶段。

可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二阶段——对于在工作上的安全需要,始终是教师的基本动力之一。安全这一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下面的几个阶段存在的基础就不复存在。

作为学校,除了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让教师有合适的职业生存土壤,更重要的还要引导和教会教师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在教师遇到生涯危机的时候,能够协助教师顺利度过危机,也就是在关键时刻,要“拉一把”。

4. 能力建立阶段  

通常在该阶段之中对应的是马斯洛的第四层级,尊重需要,教师在该阶段中努力增进与充实和教育相关的知识,提高教学技巧和能力,设法获得新的信息材料、方法和策略。此时的教师都想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经常接受与吸收新的观念,参加研讨会和各种相关的会议,以及继续进修与深造。在此过程之中教师想在自己的教学成果上有一番建树希望得到来自学生、同事、上级在教学水平、教学成果上的尊重。这一阶段中教师对薪资和福利等物质化的需求方面的要求相对生存需要阶段的大大的降低,这方面的要求已经成为影响教师动力方面很小的一个因素。

在这一阶段中,学校应该为教师创设合适的成长土壤,让教师可以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在这一阶段,要消除两种误区,即完全放任自流的“散养”和事事关心的“圈养”。

完全放任自流,期待新教师的自我觉悟,全靠教师个人自觉和个人努力,就指望新教师能够成材,无疑是理想主义,也是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既是对新教师的终身发展不负责,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事事关心的“圈养”,则忽视了教师队伍独有的特点,把教师当学生管,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现行的学校教师管理集中表现为单一的、机械的理性管理模式。这是一种重机械、重权力、重章法的管理方式方法,源于对人性中理性因素的重视。它致命的弱点就是对人性中非理性因素的忽视。无论把教师理解为一类人,还是理解为一门职业,教师管理都客观地渴求温情的、关心人的非理性管理方式。教师工作的特点表现出较强的主体性,即教师劳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人智力性的学识能力,而且取决于他的世界观、道德、意志、情感等方面的修养。教学管理硬性规定教师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单纯以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工作的好坏,一味地使用物质性、惩罚性的手段来刺激和约束教师,是不符合教师工作特点的,是对人性中非理性因素的漠视。

同时,教师受职业性质和地位的决定,而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如自尊心强、荣誉感强、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且敏感、严于律己等等。不言而喻,这些心理特点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特征。学校管理者要正视这些特点,改变过去过于依重权力和制度的刚性管理方式,多采用关心人性、体贴教师的柔性管理方式,即实现由理性管理模式向非理性管理模式的转变,并寻求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的巧妙结合,这才是学校管理的必由之路。

5. 热心和成长阶段  

通常在该阶段教师已经在教学上和教学成果上拥有很突出的成绩,不管是物质上还是来自精神的方面所获得的满足都以十分充实。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教学工作对自己来说是自己人生实现,人生目标,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方面。这一阶段的教师对教学工作表现出极大的教学激情和热忱,于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总是一个起到一个榜样示范作用,不断地寻找工作的上的突破,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来丰富其教学活动。可以说,热心成长与高度的工作满足感是这一阶段的要素,这类老教师发挥他最大的潜力,实现在教学领域中的理想,自我实现成了在该阶段中这类专家型教师的突出的动力因素。

通俗的讲,这一阶段的老师属于“无需扬鞭自奋蹄”的阶段,能否将一名青年教师培养到这一阶段,是检验成败与否的重要标准。

在这一阶段,学校对这部分老师要做的就是稳定地使用这部分优质教师资源,把他们作为学校的榜样和典型树立起来,让这一部分教师获得与之付出相称的名誉、地位和利益。换句话说,这部分教师,是一所学校的脊梁和最可宝贵的财富。

6.关于其他的阶段

生涯退出阶段是教师在教学生涯之中的教学动力由盛到衰的,由顶峰向低谷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衰变过程。不在我们教师成长研究阶段的过程之中。如要生硬的用马斯洛的理论去分析剩下的三个阶段,无疑是将马斯洛的理论建设在无水之源的基础上,故本人不做牵强附会的分析。

写在后面的话:

        写这篇的文章的初衷,是有感于十几年来的工作经历以及个人成长的一个历程。来新的学校以后,也多次被集团领导命题作文,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对于自己是否是一名“优秀”教师,心中一直很是忐忑,所以经常以“我只是一名好老师”敷衍塞责。然而,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考虑教师的终身发展,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在教师的个人发展上,我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很多学校走在了一条因循守旧的老路甚至是死路上。培养教师的途径和方法单一,科学性不强,有效性很差,做了很多无用功。

        简单说,一名教师的成长,绝不是简单地通过检查他们的备课笔记、批改记录或是按时去听几节课,这名教师就成长了。这些工作,只能规范教师的业务操作,但对提高其业务能力,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一名教师真正的成长,永远是来源于自身。以教师讲课为例,一位领导去听课,如果非本学科的领导,恐怕很难看出除教学环节是否完整之外的其他的更专业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也就可想而知了。纵然是本学科领导,对这一堂课提出的意见是否中肯有效,被听课教师能否虚心接受,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发挥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其实都有待商榷。

       我一直认为,教师要上好课,要不断提高,坚持自我反思,是最佳途径,勇于回头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最终将决定这名教师达到的高度。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除了创设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客观环境,更重要的是唤醒教师个人渴望成长的内心欲望。这一切,任重而道远。

        洋洋洒洒,已经写了八千余字,我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有耐心看完,然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手写我心,在未来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将按照我自己的方向,继续走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