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行色匆匆
这一年,真就要过完了。最后这一天,慢慢翻看台历上的记录,一页页下来,才发现,时间都在匆匆的“行色”里——或者说,我的2015,都在匆匆的“行走”里。
这一年,其实开始于一次行走的余韵——去年12月底,厦门海沧举办首届教育阅读节,我应邀去作了一个讲座。从厦门回来,正好赶上迎接新年。当然,教育人都知道,在新年与旧年的热烈、喜庆之间,还夹杂着一段叫“期末”的时光,复习、考试之类,让人既兴奋紧张,又忙碌杂乱。到一切收拾停当,才是“寒假”,才能“开开心心过大年”。
寒假尚未真正开始,我先行去了安徽:合肥行知学校要做校本培训,袁方正校长提早托我帮忙规划。我给请了张文质、傅国涌、朱永通等专家,加我,五个人,两天半时间,满当当的。活动结束,我们还去了寿县——没想到,那里居然是楚国旧都,也是著名的淝水古战场所在地。在冬日的暖阳里,看着城墙上的游人,护城河里的钓者,有别样的感触和意绪。
而大年尚未过完,行走便又开始:2月底到福州,3月底到苏州——两次,都与文质有关;加上7月在绵阳,9月在济南,11月再到安徽,遥居西川的我,居然能和这个福州人,一年见面6次,既觉得夸张,又感到幸福。事实上,从2008年10月南昌初遇以来,我们见面的次数,早已多得像李铁梅家的表叔——数不清。文质曾有金句“一个人走正道,总会遇到贵人”,他,就是我教育生命中的贵人。2009年,我写过《与张文质的灵魂相遇》,后来,也仿写过“一个人走在什么样的路上,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既是应和,也是致敬。
每年3月底,是知行社的年度庆典,几乎雷打不动。从2007年开始,这个由我发起、组建的教师民间团队,已经到了第8个年头。“庆典”改成“年会”,我期望团队成员能够回到课堂,更多关注本职和本分。“元老级”会员廖业斌上了一堂阅读课,《夏洛的网》的交流分享,很精彩。总结时,我特别谈到自己的理解:通常我们总是说,教师要做学生的夏洛,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期许,其实我觉得,教师首先应该做自己的夏洛,在生命之网上,织上自己的希望和期许——操心学生的前景时,教师很容易忘记自己的前程,或许有人会以为伟大,我却会莫名地觉得悲哀:没有不断成长的体验,教师怎样引领学生不断走向成功?
说到知行社,可再絮叨几句:去年,《中国教师报》记者宋鸽来绵采访后,推出了整版报导《一路知行向远方》,今年初,报社官方微信推送“这一年,值得我们学习的4个年度教师团队”专题,知行社忝列其中。转发信息到QQ空间后,网友小尘回复时,先引了我的一则“语录”:“命运的奖赏总在前方。尽管我们不为奖赏而活,但想着可能会有的意外‘奖赏’,或许更有前行的动力。”然后说:“可能成了现实,真好!不为掌声,掌声却随努力与坚持而至!祝贺!继续前行,继续汇集……”在她“继续”的祝福声里,果然有了更多“掌声”:4月23日,我被评为“2014年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中国教育报》对我的简介就是:“发起并组建教师民间团队‘知行社’,推动教师的‘专业读写生活’迄今已经八年。”而在10月下旬,我又被《中国教师报》邀请到长春,在“首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建设博览会”上,给大家讲诉知行社的“前世今生”。
现在看,小尘的回复,算得上“神回复”。
按理,我应该到北京领奖,另外的获奖朋友也相继问询、邀约。我却请了假——“世界阅读日”那天,我悄然出现在广元。我和刘艳发起的“心自在”师生共读公益项目,将在那里举行启动仪式。必须说,假请得颇为纠结:到北京,可以见到“美仁”,去广元,则是玉成“美事”;分身乏术的情况下,我选择了后者。我跟老师们作的专题分享,叫“向着一本本书走去”,正好是《中国教育报》当天刊载的我的获奖感言的题目。后来我在QQ空间里说:心自在,我自然在;其实也包含着“心自在,我必须在”的意味。
五月,去了一趟西昌:我所在的民主党派组织的支教活动,由我领队。回来后,开始深入到邻区的一所农村小学,从文化建设到教师培训,都有所涉及。进入六月,某个特殊的日子,有感而发,曾改写陈与义的一句词为“二十六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随后,在我“本命年”生日那天,又将它改为“四十八年如一梦,此身仍在堪喜”。这样的仿写和改写,通过联想和迁移,借用某些“成句”,似乎能够更恰当、准确地“浇自己的块垒”。
六月中旬,开始策划“教育行走”。这个活动,由我和文质先生发起。我们的想法是:在全国召募100名一线教师,五天时间,免费吃住在某个城市的某所学校,同时邀请多位专家义务讲学,谈教育,但不只谈教育,以扩大教师的视野——此即我们所谓的“公益研修夏令营”。作策划时,灵感乍现,我敲下了“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这个核心句,它顺理成章地成了活动的主题。读写之于教师的意义,不必多说,行走,我确信,能让教师的世界更浩阔,视界更丰富。方案发布没几天,便已满额。从7月18到22日,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近300名教师所展示出的投入与激情,让与会的所有专家、承办方绵阳市火炬实验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都觉得既震撼,又感动。而最让我觉得欣慰的是,本届尚未闭营,就有人主动请缨,申请承办第二、三届的活动。
夏令营结束的第二天,来不及送完所有客人,我便启程前往江西。“教师博览”在弋阳有一个大型的书友会活动,方心田兄邀我去客串主持人。那也是一次美好的行走,因为有美好的遇见和聚会:专家、学者、网友、粉丝,都是爱书的人,都是美好的人。当然,也包括跟我同行的我的伙伴——会后,我们还一起去湖南,到张家界游玩了几天。
回家后,是8月初。接下来,是一段“闭关”的时间。我曾说,关闭即是闭关,细想,真还有些道理。“关闭”之后,时间和究竟,都是自己的,可供自由支配。突击做事之余,我鼓捣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刀哥看教育”,开始定期推送。其间,也穿插着不断的行走,中旬到成都,下旬去涪陵,还在市内讲课。不同的学校风貌,不同的听众群体,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进入新学期,自然会有不同的思考与体验。
上班的时候,日常工作要做,自己的事情要做,有时觉得时间太紧,有时,也因太过忙碌而觉得茫然。匆匆的“行色”,却依旧连绵不断:回母校川师,去吉林长春,再去安徽凤台,再到成都,再到桂林,讲课、交流之余,是不间断的阅读、思考和写作——我一直觉得,这应该是教师的一种专业行走方式,甚至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生活内容。只有通过不断的读写,我们的心灵才能得到不断的重建,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不断的重生——在合肥阳光中学,“心阅四方阅读联盟”的周年庆典会上,我应邀作的报告就是“从重建走向重生”。这,也是这些年我对“教师心灵建设”的一种延伸思考。
在这样的忙碌中,我主编的《好班是怎样炼成的》小学卷已经正式上架,中学卷即将编写完成,另外的三本教材,几乎同时“杀青”。尽管,与年初的规划和期望还有距离,计划中要出的书还没有出来,但是毕竟,已经完成的这桩桩件件,都还差强人意。更美妙的是,期间还穿插着那么多意外的惊喜——意外,显然是时间的产物,惊喜,我更愿意看作岁月的馈赠。而此时此刻,我写下这些,记住这些,聊可算作对岁月的一种回应,和感恩。
记得,这一年的某一天,曾有这样的“仿句练习”:“我眼里不会在意现实的蝇营狗苟,因为我心中还住着星空和大海。”有星空,就会有高远,有大海,就会有辽阔。有这样的高远和辽阔,加上不断行走的执念,相信,也就会有更广大的时间,和空间。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正如,我喜欢这样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