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胜神仙——洛宁大原当代之三

生活胜神仙——洛宁大原当代之三

南地,过去的名字叫中和寨、聚宝寨,俗名叫东圪塔、西圪塔。东圪垯住着雷、李、焦、张四姓人家;西圪塔住着程、雷两姓人家。他们都住在云山原的下边,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种植着所有生活所需的各种农作物。
苦难的过去,给老百姓留下的记忆是灾荒和饥饿,到了春天,田野里到处是忙碌的人们,他们为生命抗争,被饥饿驱使,仔细寻觅秋收掉下的红薯、麦芽刺蓟,蔓菁和面条菜、毛女菜,用锄头挖能食用的菜根。经过一冬的寒冷,埋在土里的红薯已经冻僵了,用手能挤出滴滴的水,到正月翻地,几场春雨红薯露出了地面,风吹日晒冻红薯就发硬了。掰开里面还是白生生的,吃起来不苦不酸,还有几分甜味。能救人活命,帮你度过春荒 。全村人白天在生产队干活,傍晚分红薯,(五斤顶一斤玉米,小麦)人们把分来的红薯切成片,放热锅里炕干,磨成粉,用开水烫面做成饼,在分的粮食不够吃的时候,就靠这种食物补贴,每人两个饼,一碗野菜汤,就算一顿饭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农民主要口粮是粗粮和红薯,地少人多,红薯产量高,成了农村的主要作物,虽然河滩地也种一些小麦之类的细粮,可交了公粮,留下种子,也就剩下不多了。细粮逢年过节还要掺上白玉米,磨点面过年吃个白馍和萝卜馅饺子,平时老人孩子是吃不上的。
这里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红薯菜、红薯馍,离了红薯不得活”。红薯春天栽种,秋天收获,每年秋季,老百姓忙得很,白天刨一天,傍晚分红薯。夜里切红薯片,一干就是大半夜,谁也不耽搁。要是碰上好天气,红薯片很白,要是遇到阴天,红薯片就发了霉,一年到头只好天天吃带苦涩味的红薯干,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分片包村干部回家乡,同同伙在一起谈笑,都说今天吃的糁饭下了红薯、烧了红薯、蒸了红薯;一个乡干说:我今天在支书家吃饭没吃上红薯,吃的是粉浆饭,可不赖,大家一听,说粉浆是什么,还不是红薯磨的吗?大笑,还是没离了红薯。
红薯叶红薯梗也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特别是红薯叶,挑嫩的拌一些杂面麸皮蒸熟,放上蒜泥,能吃的让你鼻子冒汗。红薯面好吃不好吃,当地农民常年食用,能做出很多花样。用漏瓢把红薯面做成面鱼,放锅里蒸熟,烧一锅菜汤,面鱼泡着吃, 别有风味。过年时,用红薯淀粉下粉条,红薯和淀粉拌在一起,可做成上好的"冻肉"等。
改革开放以后,老百姓种地得到了自由,小麦亩产1000斤,玉谷亩产1200余斤,其它作物按需搭配,种植红薯反而减少了。连这个原本凭红薯养活的南地村,红薯也没有人愿意种了。买块烧红薯成了稀罕的;一斤3元,现代的老百姓,生活上实现了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手机随身带,一拨全球游;家家通电话;磨面用上自动上料机,拉糁用上了剥皮机,、种地是一条龙,收割机,掰玉谷机,灭茬粉碎机,拖拉机、播种机。当家人只要在地头指一下地块就行了。再也不是面对黄土背朝天,一镢头下去汗八瓣;农民种地不但不交税,国家还给种地化肥、种子补贴;今天的农民吃的是大米、白面、瓜果、水产品。两月一桶食用油,肥胖人多了,瘦人少了,生活胜过神仙。

程卫东作品集锦:

温旭阳

香山寺

李宗白

高门关

登莲花顶

清官师佐

崤山山脉

历史洛宁

话说寻峪

洛宁文庙

洛宁夏鹿台

洛宁紫盖寺

大原的传说

马三宝传奇

洛宁铁佛寺

仓颉造字台

永远的怀念

城村张九思

千年太子柏

王范登云桥

洛宁福严寺

熊耳山山脉

伏牛山山脉

武德将军韦仪

上戈乔家大院

全宝山的传说

全宝山祖师庙

神灵寨前世今生

探讨汉代金门县

风景如画的崤山

洛宁有洛出书处

再谈洛出书处之二

草庙岭郭家大院

嶕峣风景甲洛邑

一棵古槐的叙述

不能忘却的记忆

纪念碑前思英烈

龙头山千年古刹

洛宁老城城隍庙

洛宁长水二郎山

长水凤凰山的传说

高凹坪彭姓的传说

柳林镇里王家大院

洛宁县赵村镇杏树坪

洛宁县上戈镇双龙寺

洛宁历史人物贺澍三

洛宁抗日英雄李桂五

洛宁原著民——顿姓

党的忠诚战士贺崇升

洛宁县凤翼山石婆庙

洛宁东宋马村马陵道

洛宁美丽传说——金山庙

赵翥轶事——初试锋芒

赵翥轶事——试探学问

赵翥轶事——推上重位

宜阳汉山下的崤底之战

洛宁河底城村张家大院

马王爷为什么是三只眼

对答禄与权家族的考证

对答禄与权家族的考证

洛宁姓氏文化:尚书耿裕

九岭十八坡,三关四洛河

探访始建于唐朝初年的鹈鹕关

烽火春秋——记澎仲韬同志

洛宁县陈吴乡金门川的传说

明初礼、工、刑叁部尚书赵翥

陈吴乡禄北村安居寨里的范姓

程姓渊源及在洛宁的迁徙分布

洛宁杜姓渊源及发展——杜姓的来源

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弥佗净土寺

洛宁县下峪镇崇阳村松阳故关

你知道洛宁县涧口乡的龙穴白马寺吗?

再读《前五老图序》和《后五老图序》

洛宁大原的传说之二——黄龙下的小湾

洛宁大原传说之三——张姓的往事,白马送金银

洛宁大原传说之四——十八缸财宝

洛宁大原传说之五——百草圪垯

洛宁大原传说之六——双泉河

洛宁大原传说之七——回龙地

洛宁大原传说之八——知府程辙神道碑

洛宁大原古代之一——七寨九沟两胡同

洛宁大原古代之二——大关帝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三——大原各姓家庙祖祠

洛宁大原古代之四——土地祠

洛宁大原古代之五——石牌坊

洛宁大原古代之六——神仙庙(吕盤遗址)

洛宁大原古代之七——碧云阁(过街楼)

洛宁大原古代之八——奎星楼

洛宁大原古代之九——山神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祖师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一——大王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二——火神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三——广生圣母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四——福胜寺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五——十里果园万亩竹

三谈洛出书处与传说

四谈洛出书处

五谈洛出书

六谈洛出书处

七谈洛出书处

锥子山怀古

八古今名人谈洛出书处

韦衮传奇故事之二

洛宁县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纪念碑

洛宁大原,走过变化的七十年当代之一

生活奠基者——当代洛宁大原之二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0)

相关推荐

  • 七十年代农民去十公里外交公粮,架子车上拉...

    七十年代农民去十公里外交公粮,架子车上拉的是优质小麦,中午吃的是自己带的红薯面蒸的黑窝窝. 在七十年代去交公粮,早起生产队就把提前好几天晒干扬净的小麦,装在农民自己人力拉的架子车上,每个人最少拉六七百 ...

  • 逐鹿中原|艾莱达药肥吹响2021春季进攻的号角!

    一边收官2020年冬储市场,一边布局2021年春季市场.11月2日,由艾力农生态工程河北有限公司主办的艾力农2021春季药肥.特肥新品发布大会在河南开封举办,本次大会以"共创 共享 共赢&q ...

  • 何为“三秋”?满满的回忆:三秋大忙。

    原创赵永志672020-10-14 12:46:37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天已过中秋,正是天高气爽.金秋十月之时,也是农民们三秋大忙 ...

  • 王书奎 || 清明祭亲三篇

    清明祭亲三篇 楚楚 拙笔千钧重 思情万丈长 文短表寸心 意切禀天堂 时近清明.连日来,夜里总是不断的做梦,一次次在梦中与故去的亲人相聚.一觉醒来,惆怅之后,梦里的情景,勾起了对已故亲人无尽的思念,历历 ...

  • 程金顺 | 穰原之秋

    穰原之秋 文|程金顺 九月,穰原成了秋的海洋,行走穰原,你会觉得自己在这海洋里沉浮. 穰原之大,超出了你的想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坦荡如砥,无边无际.肥沃的土地上栽种着玉米.芝麻.花生.黄豆.绿豆. ...

  • 洛宁大原当代之十一——大原学校

    从现有的资料查,大原村教育始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当时称私塾,设在程家祖祠东厢房,为家族条件好的家办教育.到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教育开始普及复兴名字改为学堂.至民国元年学堂又更名学校 ...

  • 洛宁大原当代之十——从商的韦姓

    韦姓是明嘉靖二年(1522年)由寨子太平庄迁至大原的,韦姓之始,夏以前远不胜追.在商曰承韦氏.在周曰韦杜氏.相传起自护公,佐武兴周敕封天将,为韦氏鼻祖.籍贯源自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古乐乡太平庄演乐堂发源. ...

  • 洛宁大原当代之九——夏街大集

    大原夏街集,为洛宁县大集之一,约有六百年历史.物品大到机械,小到碗筷.杯.勺针头线脑.起源於明,兴盛於清至今十分红火.过去主要是柴米油盐,染布坊,卖肉坊,日用家俱.民国时期,粮食交易是一个十分的亮点, ...

  • 洛宁大原当代之七——槐树院的变迁

    槐树院,已经被人们叫了380余年,翻开雷姓的家谱上写:"明洪武年由山西洪洞迁来",汉忠.汉臣兄弟二人住坡头,后代下户大原,但从资料显示大原雷姓是明天启五年(1625)住下的. 在这 ...

  • 洛宁大原当代之六——城市的搬运工

    下街,他在元末叫夏家街,当时程仕让三子子勉,任永宁教谕,他的书童夏易,同时下户於大原,后夏易后代住东边,程家后代住西边,因此叫东胡同.西胡同.再后来,起集统称夏家街,又叫夏街.随着历史的发展,夏家后代 ...

  • 洛宁大原当代之五——穷山沟变成富窝窝

    上沟地处七沟八梁十面坡,人家居住分散,不是沟就是崖,出了窑洞还是窑洞,对面能说话,相见得半天.闺女们长大嫌这里条件恶劣.穷,都嫁了出去.小伙子长大说媳妇,女方看上了人,但一说住在上沟,摔手就不算回事, ...

  • 穷到思变的西崖垴——洛宁大原当代之四

    窑上,故名思意,一是烧过砖瓦或瓷器的地方,二是窑洞很多没有房子的地方,这里的窑上正是第二种.人全部住在窑洞里,过去叫窑上,现在叫西崖垴. 过去在这里住的人都是穷的吃了上顿想下顿的穷苦百姓,十几户人家就 ...

  • 生活奠基者——当代洛宁大原之二

    南湾村界碑 南湾又名罗家圪垯,是大原村最南的一个自然村.因从村中到原上去要走这段S型路,所以叫南湾.在清朝时期这地方叫罗家湾,是罗姓人最早迁徒住到这里.在它的南边一个小沟叫王范沟,是姓王和姓范人居住的 ...

  • 洛宁大原,走过变化的七十年当代之一

    洛宁县陈吴乡大原村,多么响亮的名字,这个原一是不小,二是原下住人太多.它东至盛水沟,西至陈宋大悲寺东,南至截沟后峪,北至洛河.东西2.8平方公里,由五个行政村,十九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4000余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