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国商业秩序彻底变了!(深度)

作者:水木然

水木然

畅销书作者,作品累计发行量超百万册
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1

商业有两种价值观:

第一种:利用信息不对称,趁客户还看不懂真相和价值的时候,把他们绕的云里雾里,然后抢占他的心智,操控他们的行为。

第二种:努力让信息对称,反复教育客户,让他们看懂真相和背后的价值,然后他就一定会选择你,跟随你。

第一种需要强大的包装能力,强大的销售能力,然后防止客户的认知升级,要让他们一种保持巨婴的状态。

第二种是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得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然后还要有足够的时间陪客户成长。

第一种是捞一把就走,短平快的发财;

第二种是细水长流,是长期主义,是延迟满足。

如今,99%的商家都选择了第一种价值观,也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再加上认知的不对称去牟利。

2

商业选择利用认知不对称去赚钱,就会千方百计的阻碍大众心智的提升,努力使他们保持巨婴状态。

大众的心智越不成熟,就越容易情绪化。因此不断的在大众中制造各种“情绪”,去刺激大众的消费,就是一种粗暴的赚钱方式。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曾讲了这样一个道理:

最容易驱动市场的往往是“情绪”,而非价值。因为大众是非理性的,制造情绪在大众中相互传染,会使市场迅速走向繁荣。

在如今这个时代,大众最容易被撩起的不是商品,而是情绪。因为物质已经极大丰富,社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我们早就不缺各种产品了,随便打开你的衣柜/鞋柜,看看多少东西是闲置的?

然而,我们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空虚,越来越焦躁和迷茫,越是焦躁/寂寥的生活,越需要买买买来缓解焦虑。

很多商家抓住人们这种心理特点,赋予商品“各种归属感和标签”,就比用上了某个吹风机,就算进入了上流阶层;使用某个品牌的剃须刀,就迈进了中产阶层……

也有人说:我们之所以将大部分精力投掷在消费领域,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空虚寂寥,我们沉溺在自己的世界悠哉乐哉,在买买买中自欺欺人或忘乎所以,在娱乐、傻乐,甚至纸醉金迷,享乐纵欲。”

所有商家都利用了人性这方面的弱点在赚钱:我们越焦虑,他们越劝导我们用消费填补内心的空虚。

在现实面前我们选择了苟且,全身心投入到了娱乐和消费主义的怀抱中,于是各方都皆大欢喜,商家赚钱越来越容易。

然而,所有的非理性繁荣都是虚假繁荣。

交易担保 水木然商城 水木然新书《深层认知》 《价值规律》 小程序

3

商家的三观,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走向。

因为商家在无形中都担负着一种教化众生的义务,他们需要通过产品、作品、服务等各种方式去引领大众进步,提升大众的认知和心智。

而当大量商家不再以提升大众的心智为己任,反而不断的以大众的愚蠢(人性的弱点)为工具去谋利的时候,一个严重的问题就出现了:

需求决定层次,由于大众的心智没有被抬升,反而被商家利用的越来越蠢,如同一具具行尸走肉,整个社会就越来越没有生机,消费力度必然越来越弱,弱到商品和服务都不能不流通了,高端的产品和高层次的服务更是无从谈起。

大家想想看,如果大家干的都是捞一把就走的生意,最后结果一定是大家都没得玩。因为社会就像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如果船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奄奄一息了,剩下为数不多的精明商家们,无论多有钱,也玩不动这艘大船。

商家要想获取有长远的利益,必须不断的提高大众的认知水平,不断的反哺大众,提高大众的消费能力,进而促进商业发展,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在互利中获取长足发展。

这一轮危机,不是经济的危机,也不是企业的危机,其实是人性的危机。

如果商家始终采用第一种价值观,干的都是捞一把就走的生意,那么我们商业升级就无从谈起。

如今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其实这才是我们沉淀下来反思的好时候,然而最让人痛心的是,越是需要沉淀的时候,大家越浮躁:大部分商家宁可把精力都花在寻找新的捷径上,也不愿意花在改进产品(服务)的质量上。

于是人人都是短视主义,都想捞一把就走。结果就是互相祸害,人人都给这个大染缸添油加醋。

其实越是这样,大家越赚不到钱,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上帝为什么惩罚渔夫一直捕不到鱼?

因为只有让他们彻底捕不到鱼的时候,他们才会退而结网。

水木然

畅销书作者,作品累计发行量超百万册
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欢迎加入“水木然学社”微信社群!

个人微信:vv59336,欢迎添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