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坐船?古人回家过年远比想象的难!
年关将至,想必很多人心头挂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过年。对中国人来说,除夕和春节享受一家团圆,可以说是一项重要且仪式感满满的活动。
谈到回家过春节就说起春运,堪称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民俗迁徙活动。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抢不到票、人又多又挤、还堵车,于是很多同学心里就会想,古代没有高铁汽车,就算要回家过除夕守岁,肯定不用担心买不到票,路上还堵车吧?
确实,古代的交通工具受限,他们回家不用担心抢票,更不用担心马车过多会造成堵车,加上那时候春节假期还特长(比如宋朝规定过春节连放一个月),这么看起来,古人回家岂不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错了!古人表示说走但是走不动啊!
古人过年回家只有三种交通工具:腿,马和船。
1、靠两条腿走回家,路途近点没事,要是离家远在千里之外,这双腿怕是要走废;就算腿没坏,路上不准备个十几双鞋子那也到不了家。但是步行回家有个好处,就是省钱。
2、选择骑马或者坐马车回家,那这位朋友首先要有点小钱。
《唐六典》里记载了当时的物流运输价格:“四道诸州运租、庸、杂物等脚,每驮一百斤,一百里一百文,山阪虑一百二十文;车载一千斤九百文。……其山阪险难、驴少虚,不得过一百五十文;平易虑,不得下八十文。”
按照这么算,你在长安当公务员,过年了想回杭州,一千多公里,坐马车起码需要18000文,当时普通基层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也才3800多文,一换算,小公务员回趟家得花大半年的积蓄。
而且马车的减震效果可不比现在的汽车,回趟家贵不说,还很颠簸,屁股不开花是不可能的。
骑马能便宜点,但是路途遥远的话,费马费饲料,也不是个好选择。
3、船运是隋唐之后的大部分人选择的回家方式,只要坐船能到的基本都选择船运。
船运的广泛普及得感谢隋炀帝全面凿通京杭大运河。《唐六典》里同样记载了船运的价格:“黄河及洛水河,并从幽州(今北京一带)运至平州(今河北卢龙),上水,十六文,下,六文。余水,上,十五文;下,五文。从澧,荆等州至杨州,四文。”
船运的价格比马车便宜很多,但是也有个缺点,天气要好,如果下暴雨或者下大雪,河面结冰,船就开不了。
我们王湾就描述过这种船运,不过他不是归家,而是离家,到北固山前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看看王湾写的青山绿水,还有海上日出,这么看来,船运路途中的风光还是很不错的。
古人回家的交通工具少不说,这三种交通方式的速度也很受限。
《唐六典》记载:“凡陆行之程:马日七十里,步及驴五十里,车三十里。水行之程:舟之重者,溯河日三十里,江四十里,余水四十五里,空舟溯阿四十里,江五十里,余水六十里。沿流之舟则轻重同制,河日一百五十里,江一百里,余水七十里。”也就是说一天最快也就70里了。从杭州出发的话,可能一天时间还没到绍兴。
相比起古人惨兮兮的春运,是不是突然觉得我们现在的春运其实除了人多点没啥大毛病?
今年是被疫情肆虐的一年,在我们原以为疫情会随着2020一起过去的时候,现实告诉我们,对它真的不能掉以轻心!
于是这几天,山东、河北、北京、上海、安徽、河南等多地陆续发出倡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外出行不可控因素较多,有条件建议就地过年;或者建议元旦春节期间要合理安排行程,非必要不出行,鼓励错峰返乡返岗等等。
大家今年是如何选择的呢?不管是就地过年还是回家过年,螺蛳君祝大家平平安安,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