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城北的这个地方,是我见过的最接地气的乡村集市,没有之一

图文:红艳

尽管如今的超市遍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逛集市,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享受老家的乡音,感受老家的乡情。我觉得饿,作为一个普通人,必须经常生活在趣味之中,生活才有显得有趣丰满。

今天,我又来到了集市,如今是乡村的父老乡亲们最惬意的日子,他们终于歇息了一切的劳碌,可以肆无忌惮的和昔日的老伙计们聚在一起,海阔天空的聊天。

在这个最接地气的集市里,我看到一位锯锅补盆的大叔。我原以为,随着液化气、电磁炉的普及,铝锅、高压锅进入农家取代了大铁锅,聚酯塑料用品也逐渐替代了瓷器和铁器,让锯锅这种繁衍上千年的手艺人慢慢消失了,但今天却再次进入我的眼帘。

在集市上,遇到熟人,通常会嘘寒问暖,彼此询问着家里的点点滴滴。

这位大爷,是卖洋葱苗的,他说早上刚才田里拔出来的,种上保证存活。只是,他眼前售卖的东西,我硬是没有看出来。

卖鱼的大姐,正在整理着包里的零钱,她对今天的生意,信心满怀。

还记得老家集市上卖香油的场景吗?女摊主用一个油端子,按照购买者的需要,给装了半斤。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熟悉而又亲切?这些都是自产自销的农品。

在一个卖猪肉的摊贩旁边,坐着一群围观者,摊主说,这些都是他的老伙计,今天过来赶集,闲着也没事,就坐在这里一起拉呱。

大娘家自种的白菜,三毛钱一斤,你看,一颗颗都剥得如此干净。

这位卖细粉的大叔说,这是家里自己做的,纯红芋粉,口感醇香,可筋道了!

两位卖菜的老人,在没有顾客光临的时候,就彼此交流家庭的状况。乡土乡情乡愁在此刻散发着浮动的暗香。

我拿着相机,在集市里转来转去,寻找出几分零落的情怀。看着老乡们摊子上新鲜的红芋、白菜、红薯、山药、莲藕……我就禁不住想买一些,希望他们早点卖光回家。

没想到,如今在乡村的集市上,居然还能看到补鞋匠的身影。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补鞋匠走街串巷,满足了人们勤俭持家的需求,他们的身影,永远定格在那个年代,成为那个时代的一道美丽风景,而如今,虽然还路看见他们,但他们的生意已经不可同意而语了。

那些卖衣服的摊贩,把它们一个个悬挂在空中,还有,旁边那些扯布的布摊,这样的场景,你已经有多少年没见了?

这位大哥在认真的梳理着眼前的苗子,他小心翼翼的样子,像是呵护一个刚睡着的婴儿。

每逢赶集,方圆七里八村的乡民纷纷向集市涌来,有看的,有卖的,有买的,一派红火热闹的景象。买不买不要紧,总得上大集上溜达溜达。这样的行走,会带给我们绵延一生的记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