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一门跨越时空的物理科学
先说一下,太阳篇的几张图,其实都在表达一个意思,就是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都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之后,才分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太阳中风,也是因太阳伤寒,而后营郁生风,太阳中风,不是伤风,而是先于伤寒,后病中风。不知你能不能看懂。看懂的就你能知道,整个太阳上篇,所表达的核心病理。这也是单从太阳一经,风寒病理,告诉你为什么仲圣经典名为《伤寒论》,又告诉你为什么神医扁鹊的伤寒有五,有伤寒,有中风。太阳营卫,与风寒病理,是贯穿整个《伤寒》六经脏腑与《金匮》系统杂病的理论核心。之所以重复的在说太阳中风,也是伤寒之后而营郁生风,无伤寒之闭,何来营郁之风,就是帮你能在太阳经入门,然后顺着这营与卫的路线,一直到脏腑,一直到杂病。这样就能形成一专业的中医治辩思维。太阳经的营卫,是往后学下去,每一卷都能用到的病理,一定细细品位。
太阳二十一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1 脉见浮者,病在表也,可以发汗,宜麻黄汤。此不在重复上条麻黄证,脉阴阳俱紧,也不重复浮紧,也不重复恶寒体疼,无汗喘逆之证也。此提纲为省略之文,此脉浮在表可发汗,肯定不是桂枝汤。
2 脉浮而数者,可以发汗,宜麻黄汤。此是太阳伤寒,或以发热之义。外寒闭束,经气不泄,内郁发热,则见浮数。浮数之热由浮紧而来,故浮数者,是浮紧之变文。外寒内热,则见脉数,故当以麻黄发表寒以泻内热。
数者,脉来过五之义。一呼一吸,是为一息,自而定数,脉来为五,过则为数,减则为迟。数脉为热,外闭内壅,则见发热脉数。外闭则浮,内热则数,故提纲言脉浮而数。麻黄汤,发表闭之浮,泄经气内壅之热。
太阳二十二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1 伤寒,服麻黄汤发汗已解,乃半日许复烦,脉见浮数者,此表寒去卫气泄,但营血郁热不解也,血热生风,风泄皮毛,则见浮数,故复用桂枝汤,桂枝通经解肌,以和营卫,白芍息风凉血,以和营卫,热解风息,则浮数脉解,营卫和自汗出,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2 本条是最典型的,麻黄汤发汗之理,对比桂枝汤发汗之理。麻黄汤,真正的发汗之剂,桂枝汤,言发汗者,是和其营卫也,营卫和而自汗出之义。同是发汗,一定要区别风与寒之病理,麻桂二方之药理。
3 师言卫郁已泻而营郁不达,一是虽已发汗,仍有寒滞不去而营郁不达;二是浮数内热,营血已热,麻黄汤没有白芍之凉血息风之药。本条浮数,也同上条,仍是经热不泄,就是不能通经解肌,又郁遏营血也。麻黄发汗之后,又见浮数者,营血已热而生风也,故用桂枝汤,通经解肌,以泻营郁,白芍凉血,以泻营郁,调和营卫而自汗,故言更发汗。
服麻黄汤之后,半日许复烦者,脉浮数者,仍是经热不泄,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论;上条浮数有热,本条营血又热,都是经热不泄,表若失治,二条合起来,脉变滑数,就是《金匮》肺痈的病理。后学则知。
太阳二十三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太阳入阳明去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此麻黄证。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1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是有阳明之里燥,但头痛有热者,是为太阳之表证。六七日不大便者,是宜与承气汤,以泻里热。但有头痛发热之表证,且小便清长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此麻黄汤证,麻黄发表寒以泻卫闭。卫闭不开,郁其里燥,表闭未解,故发热头痛,里燥未实,故小便清长,故知仍在表也。麻黄汤,发汗解表,窍开卫泄,表里俱解,此是太阳入阳明之去路,此教辩病在太阳与之阳明之别也。重点就是小便清长者,津液未亡也。阳明燥实,必亡津液而无小便。
2 若头痛者,必衄。头痛者,即是表闭卫气不泄,逆冲头面也。麻黄解表之前,而有头痛者,麻黄解表之后必衄,此衄,即是营郁不达而遏闭卫气上冲,卫气郁迫莫容,自寻出路,必上冲鼻窍而为衄证也。为什么提纲言痛者,必衄,因头痛即为卫气上冲。麻黄之后,卫气外泄而头痛外已解,营郁不解,营郁其卫,卫也如头痛上冲一样而上冲,故必衄血也。此麻黄之后,故宜桂枝汤,以泻营郁,使不闭束卫气,卫气松缓,则衄证免矣。桂枝仍是通经解肌,白芍息风凉血,调和营卫,卫气外达,则不上冲,气不冲则血不动。故本条仍是麻黄证之后而又用桂枝汤者。同上条麻黄汗后用桂枝一理。试问不用麻黄之前,无汗而衄血,谁敢用桂枝,师言衄证,是麻黄之后也。麻黄证之卫冲头痛,故营遏卫气,卫冲必同头痛之理而必衄也。
3 综述;不大便六七日,是阳明里证,“宜”承气汤。而头痛而有热者,是太阳表证,小便清长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麻黄证头痛者,卫气之逆冲,营郁不达必衄者,也卫气之逆冲也。麻黄之后,营卫不和,卫气之上冲也,故言必衄而用桂枝汤也。
4 本条提纲“当”须发汗,“若”头疼者,皆是为重点,辩证论治的关系,以后出现的这些字皆为重点,此即为中医定理,治辩公式,论治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