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3600亿,融创的命中注定

地产八卦女说

在2010年读大学的时候,我看了一部名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奥斯卡获奖电影。电影一开篇,便抛出一个选择题,不仅仅把电影一下子带上了主题,同时也第一时间用悬念抓住了我的眼球,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杰玛马利克再答对一个问题,就可以赢得二千万卢比的奖金。”

“他是怎么做到的?”

“A他作弊。B他运气好。C他是天才。D他命中注定。”

当电影慢慢滚进结尾,这个选择题自然而然有了答案。杰玛最终能够如愿以偿,他拥抱着拉提卡,款款深情的与之对视,小心翼翼的亲吻她脸上的伤疤,然后告诉她“这都是命中注定。”与此同时,荧幕下方缓缓滚出答案“D:It`s written.命中注定。

也就是在这一年(2010年),万科成为第一家销售额过千亿的房企,我也第一次接触到房地产,给某项目做小蜜蜂发传单;彼时,我也从未听说过融创,只知道万科。

2017年12月31日,房地产全国销售排行榜出来以后,万科虽然仍在排行榜上前列,但与融创的差距被大大缩小,5000亿的领头羊地位,也被碧桂园夺得;而此时的融创,销售额达到3620亿,已经排名全行业第四。

如果说,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抱得美人归的杰玛与拉提卡的命运,是命中注定;

那么,经历了无数商业挫折的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耗费7年从百强之外爬升到行业第四、销售额3600多亿的局面,恐怕也只会轻描淡写一句:

这都是命中注定。

12月31日,克而瑞发布了《2017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

从数据来看,融创是稳稳地拿下了排行榜第四,并跻身3000亿军团老大。

而据星子了解,融创在11月销售额为3000亿。也就是说,融创在12月就拿下了接近600亿销售额,再创公司单月业绩之最。

融创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强势崛起?很多人都说,是的,那个与王石争雄的孙宏斌又回来了。

说这话的人其实也没有说错,融创确实带着一丝孙宏斌过去的影子。

然而,就跟如今的恒大早已不是08年的恒大一样,如今的融创,早已不能用当年的眼光来看,它在战略布局、抗风险能力(财务杠杆)和产品经营层面上,都不仅仅是基于过去的升级,而是另一种意义的涅槃重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商业历史看,融创的发展战略显然吸取了孙宏斌过去创业的教训,发展稳健得多。

2010年上市前融创始终聚焦于6个城市。上市后城市扩张也不快,直到2016年6月才进入全国23个城市,130多个项目。融资手法上,融创大量使用股权合作、明股实债等低风险的手法。

虽然融创这几年看起来冲得很快,但是财务数据显示,这家公司是在足够的积淀下,做好财务杠杆管理、保证稳定现金流的前提下,才开始大幅加速的。

财务杠杆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合约销售,应付而未付的土地款及有息负债。有了前车之鉴,融创对资金杠杆率和风险的控制一直较为严格。

而且融创的土地获取纪律较为明确:在现金流安全和价格合适的情況下补充优质土地储备。融创强调手上有多少现金拿多少地,也就是说拿地的时候现金已经准备好了,在买地时便付清土地款,目前很少能有开发商在这方面能与融创媲美。

为了将现金流水平保持在最为安全的状态,融创在公司内推行销债率管理,即将销售回款收入和同期债务总额进行比例换算,以确保公司的安全运行。这样,如果销售额远远高于银行借款,那么融创的风险就在可控范围内。

由此,虽然融创近几年的负债率较高,与前年的恒大状况类似。但必须注意到,融创的销债率很高。这意味着,同过去的恒大相比,融创面临的风险是更可控的。

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通过“借债、买地、销售回款”实现现金流平衡下的规模扩大,是当前大规模房地产企业的必经路径。

如今恒大在获得“规模+效益”发展后,已逐步将负债率降低。而债务风险更可控的融创,也在2017年迎来了利润兑现年和负债率降低周期。

融创中国总裁汪孟德称,“预计融创将在2019年底把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负债率降到双70%的水平”。

必须注意到,通过合理的债务和现金流规划,在对的时间加速扩大规模,正是融创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特别是在2014-2015年,房地产行业进入万科所说的“白银时代”,浙江广厦退出房地产、华光地产光耀地产破产、上置集团被收购,地产行业一片哀嚎。

如果不在此时逆向发展,在2016-2017年的地产大牛市,融创必定会跟其他房企一样“泯然众人矣”。

换个角度说,正是一往无前向前冲的风格,才铸就了如今的辉煌。

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说过一个很“矛盾”的观点,他说对房地产很悲观,但又说2018年会比2017年好一点。

他对房地产的悲观表现在大家对房地产的预期已经趋于统一,房价不让涨,在这种预期之下,大家从上车到观望。

但他又说2018年会比2017年好一点,这其实是说给融创自己听的,孙宏斌预言融创2018年会比2017年还要好——毕竟融创一直以来通过并购获得储备,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将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

对于专注于高端精品的融创来说,应对周期最好的策略就是尽可能获得多的低成本土地。

这也是为什么融创要吃下万达那么多土地,因为确实太便宜了。

这对融创来说,有了这些低成本的土地,周期来了也不怕,同样价格的房子,别人是亏本卖,融创还有得赚。

由此,从06年以前主动拍地王,到现在通过并购低价储备,融创早已跟过去挥手作别。只不过,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在于“快”而已。

除了抗风险能力,融创坚持区域聚焦和高端精品的发展战略,这也是融创得以拔得头筹的重要原因。

▲融创中国项目分布图

如果大概地分析一下融创进入的城市布局,我们就能发现,融创主要聚焦于一二线城市,以及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的三线城市。

据融创中报数据显示,融创2018年预计将有超过260个项目在售,分布于北京、天津、杭州、重庆等一线、环一线核心城市。特别是在收购了万达城之后,融创总土地储备已达2亿平方米,位居行业前三。

其中包括现有项目1.01亿平米、万达文旅项目4970万平米以及一二级联动项目约5000万平米,位于一线、环一线和核心城市的可售货值占比超过96%。这使得融创的战略布局协同效应非常明显;

而在产品战略层面,融创的高端精品战略也颇有远见。

虽然融创有过包括并购绿城失败在内的并购挫折。但是,借助于这些契机,融创获得了并购的经验和好名声,同时吸引了一大批业内最顶尖的设计、工程、并购人才,大大提升了融创的产品力和公司实力。

从这一方面说,正是融创的高端精品战略,使得融创能够比同地段的其他开发商多10%左右的溢价,这也大大提升了融创的抗风险能力。

融创对高端产品规划设计中处处体现出对客户的理解,如私密性和安全性、园林景观、会所等实现了产品溢价。

其高端精品战略往往能够保证公司产品享受10%以上的产品溢价,且销售速度不会受影响,甚至更快。

自此,融创自身的“壹号院系”、“桃花源系”等高端产品愈发成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地产竞技场上,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标杆作品。

由此,大部分人很明显是只看到单一层面的“快”,而没有看到融创在战略布局、抗风险能力(财务杠杆)和产品经营等多元层面上的突飞猛进。

但不可否认,在过去就能大展神威的“快字诀”,再加上融创自身已拥有的产品力优势和战略布局优势,它成了国内唯一一家既做高端产品、又能保持高周转的房企巨头。

我翻了他们众多数据,发现它在2017年下半年拥有的可售资源超过3800亿元,而融创7月至11月的销售额只消化了2200多亿。

这意味着,融创在2018年1月份还有1600亿的货值,具备足够的实力继续增长。

它很有可能继续向前冲,并再次打破自己创造的单月销售记录——前提是它自己不主动慢下来

时至今日,它销售增长显著高于同行、高端精品战略带来的利润开始大幅增长以及抗风险能力的显著提高,使得它的未来仍然被长远看好。

而3600亿的年度销售额,也由此“命中注定”。

不知道你怎么看这家企业,一起留言探讨。

合作、宣传、投稿

请加小编微信:34516244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