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西明丨摸鱼儿(散文)
我的家乡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村寨。高高的寨墙,深深的寨沟。一年四季沟里的水从来没有干过,沟里被村民养上了鱼。所以每年一到夏季我和小伙伴们就会到寨沟里摸鱼。
每年到了夏季,放学后我们总是会把书包朝家里一放就往寨沟里跑去,到沟里摸鱼,那时的孩子不像现在几乎没有下过河。我们那时候从小就学会了游泳,当然摸鱼的时候水一般不是很深,很深的水摸鱼就很难的了。所以我们通常在水浅的地方摸鱼,寨沟里的水不是活水,所以沟里淤泥很多,鱼儿也多,沟里有泥鳅、鲫鱼、鲢鱼、鲤鱼、黑鱼、草鱼,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鱼,什么马滚轮、石滚皮、撅嘴飙、风窜条、解严乎等。就算你不会摸鱼,只要到沟里随便就能摸上几条的。
摸鱼的时候我们通常选择浅水的河段,我们会脱光衣服蹲在水里并排朝前摸鱼,其实我们摸到最多的还是鲫鱼,因为鲫鱼喜欢躲在淤泥的上层,很容易摸到,其他的鱼儿在水中,不容易抓到的。摸鱼的时候我们在水里会把双手伸开,手掌贴着淤泥上层慢慢地朝中间合拢,如果有鱼在,就使劲用手抓住鱼,免得它跑掉。大伙谁要是摸到了一条鱼就会高兴的大叫“我摸到了一条!”唯恐别人不知道,现在才知道那时候摸到鱼的是想得到大伙的羡慕嫉妒恨吧。可是大家谁也不在乎,一会儿他摸到了一条,一会儿你摸到了一条。摸到的鱼我们都是在沟边的柳树上折一根柳条,把摸到的鱼,从腮穿过嘴里串起来,然后用嘴咬着柳条,继续在水里摸呀。
摸鱼最难摸的是泥鳅,泥鳅没有鳞片,全身光滑,有一种黏液,即使摸到了,它很很快从手里滑掉,摸到泥鳅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捏着泥鳅的头,或者用中指勾着泥鳅的身子使它的骨骼弯曲了,它就很难逃脱了。所以摸鱼有时候也要技巧的。其实最怕摸到的还是解严乎,这种鱼也是没有鳞片的,黏黏的,可是在它两边的鳍旁长着两根粗硬的刺,只要一摸到它就会被它刺伤,所以摸到这种鱼的时候受到的只有手上流血的份了。
每一天,和大伙儿总要在沟里折腾一会儿的,每一个人也会收获几条鱼的,可是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会沾满污泥的,脸上、头上都会有的,大家互相嘲笑着,欢快的笑声飘荡在寨沟里。当大人们站在寨垄上喊:“铁蛋,回家吃饭啦!”大伙儿才恋恋不舍的回家去。有时候连身上的污泥就来不及洗掉。
摸到的鱼儿,大人会在下次做饭的时候,用树叶包着放在锅底下,烧一烧留着给我们吃。或者用面团包着放在锅里蒸几个鱼馍。现在想来,那时候什么调料也没有放,可是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大伙儿还是吃的津津有味。仿佛那就是人家美味啦!
摸鱼的时候有甜也有苦,有不会摸鱼的,看着别人摸了好几条,自己一条也摸不到,也好伤心的。所以有人就说:混水的混水,摸鱼的摸鱼!还有由于寨沟的里面都是村民,一些村民的生活垃圾也常常朝沟里扔,一些破瓶子、破罐子都扔到里面,在摸鱼的时候,脚手被割到的事情也是常有的,要是一割到,一要免不了受到大人的责怪,还要几天不能下沟了。其实有时候割到了,不是很严重的就到岸上,看看谁家的墙上有雨淋的泥皮,从上面扣掉一些土,朝伤口上一按,嘴里在悼念着:土拉,土拉,你是药,好了你再割!现在想来儿时做法是多么荒唐,可是小孩子们生就泼皮,用不多久就好了。
如今,家乡的小河里就没有水啦,村里的寨沟里也是干涸了,四周也长满了荒草,再也没有儿时的美丽了。更别说在寨沟里摸鱼啦。可是想到摸鱼的事情在童年给我留给几多欢乐,而这一切也一样只能留着那个记忆中啦……
作者简介:
郭西明,笔名晓风,安徽界首市人,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本科学历。系安徽散文家协会、界首市作家协会会员,笔耕二十余年,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二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