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义丨走进麦田的所见所闻
走进麦田的所见所闻
作者:王洪义
冬天的早晨走进家乡的土地,在与乡亲们攀谈中听到,表弟的冬小麦今年一亩地播种量达到了38斤。我怎能相信心比天高的表弟会播下那么多的种子呢?于是我决定到表弟的麦田走一走,瞧一瞧。
沿着田间弯弯曲曲的泥泞的小路,伴随着东方冉冉升起的冬阳我走进了麦田。阳光普照下的田野里,窄而狭长的麦叶上洁白的霜已经被融化成水珠呈现在我的眼前。在刺骨的东北风的吹拂下,水珠蜿蜒曲折前行含情脉脉地落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我踏着麦田犹如走在刚刚洗过的绿油油的地毯上,让人心旷神怡,舒服极了。
沿着麦田弯弯曲曲的泥泞的小路继续向前走去,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了表弟的麦田。放眼望去,表弟的麦田里地面高低不平,播种量过密的麦苗不但弱小,而且一棵棵麦叶拥挤地伸着发黄的叶子,在刺骨的寒风中上气不接下气地呻吟着,直立着。
站在麦田中间向两头望去,由于机械播种时地面凹凸不平,停车极其频繁。田间墩麦、缺苗断垄现象随处可见。
看着这样的小麦长势,使我想起了去年麦收之前表弟麦田倒伏的情景: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伴随着“呼呼”西北风,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哗哗”的大雨从天而降,表弟稠密的麦田经不住风雨的洗礼,竟大片大片倒伏。盼了一年的小麦不但没丰收,而且减产极其严重……
不知何时,表弟蹑手蹑脚地来到我的身后。突然一声“咳嗽”打断了我的我的思绪。“表哥,怎么有时间光顾我的麦田呢?”
看到表弟的到来,为了给小麦生长创造一种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了表弟的小麦不在倒伏,我开门见山地告诉他:“表弟,‘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我没有时间跟你闲聊。你看,你麦田里一墩墩的麦苗到处都是。这些成墩的麦苗生长在一起,或者不抽穗,或者结的是秕麦,最容易倒伏。你那种‘稠麦多打粮’的语言是不科学的。我们一定要记住去年小麦倒伏减产的教训。”
“麦苗都长这么高了,还能进行疏苗吗?”
“合理密植是小麦丰收基础。要想小麦丰收,必须进行疏苗。这些一墩墩的麦苗必须坚决拔掉。心中不能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想法。”
在我的说服下,表弟蹲下身子,伸出手开始拔一墩墩的麦苗。
沿着麦田弯弯曲曲的泥泞小路继续向前走去,却发现在乡亲们的田野里还有许多一墩墩的麦苗生长着。
为了让多投入,少收入的现象远离我们,为了让乡亲们种植的小麦丰收。今天,我把自己走进麦田的所见所闻写成稿件发表出来,希望看到的乡亲们在今后的种植之路上合理密植,科学种田,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文/王洪义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洪义,河南省扶沟县吕潭乡尚村岗行政村人,文学爱好者。在《周口日报》发表《没有宋河哪有新娘》,在《河南科技报》发表《闲话烤火》。在网络上发表散文《石磙》、《槐花情》、《写给远方打工的家乡亲人》、《我想有病》、《田野盖雪被,暖着我的心》、《栽西瓜苗》、《家乡人致富的首选——种植西瓜》和《走进表哥西瓜田》。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