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苦苦菜/宋亚兰

地域南北差异,野菜也一样。荠菜生长在山西,在青海却渺无踪影。有一种叫沙灰条的,在山西是绝对见不到的。苦苦菜在山西少之又少,就像马齿苋在青海很少见。

每当我在田野里见到肥嘟嘟,绿油油的荠菜时,就会想起家乡的苦苦菜。

三月,阳光灿烂,春风拂面。麦苗青青的田畴里,苦苦菜夹杂在其间,青翠的叶子鲜嫩诱人。用小铲子轻轻一翻,连根挖出,根茎洁白如玉,脆嫩多汁。

苦苦菜有一丝苦味。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在故乡,青黄不接时,苦苦菜几乎成了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宠儿。

初春是最适宜吃苦苦菜的季节。这时候的苦苦菜最鲜嫩,味道最好吃,苦味最淡,稍大些苦味就逐渐加重,难以下咽。

给麦苗拔草的时候,苦苦菜和其它入侵庄稼的杂草是必须铲除殆尽的对象。母亲们得心应手地手握着小铲子娴熟地把苦苦菜和灰条菜,旋花等杂草一并连根铲除,堆在麦苗间的空隙当中。中午收工回家时装在背篓里背回家,摊在屋檐下,然后分门别类地挑选。有的杂草被扔到羊圈里喂羊,有的被放到牛槽里喂牛,唯有苦苦菜精心挑选后食用。

苦苦菜的吃法很多。择去细小的根须,洗净,沥干,用水煮熟,兑上浆水引子,装在坛子里,做成人人爱吃的浆水。苦苦菜做成的浆水,酸中挟带着一丝苦味,味道清香纯正,别具一格 。而浆水的吃法也有几种:做浆水面条。等水开了在锅里下手擀面,放上一两勺浆水翻滚。此时的汤汁变得淡黄澄明,味道酸爽可口,令家乡人百吃不厌。同时有解渴止暑的功效。若是荞麦搅团,有了浆水的点拨和提味简直是绝配。荞麦搅团盛在盘子里,绿莹莹的,热气腾腾,光滑如玉。吃时在碗里舀上炝了的浆水和菜,搅以蒜汁,辣椒油,用筷子划一块蘸一下,放到嘴里,来不及咀嚼,入口即咽。做起面波旦时,土豆切块滚烂,兑好浆水,起好的面切成丁丁下锅。当然,还得准备一样下饭的菜。还有一种散饭,也是土豆切块滚烂,兑浆水做成玉米面或豆面糊糊,不过现在很少有人吃。

做腊肉面条。油热时,腊肉切片炒熟,放上洗净的苦苦菜,续水。等水沸腾时下面条,撒上碧绿的青葱,或从花椒树上媷一把嫩绿的花椒叶,切碎,撒到锅里。吃着根根筋道十足的面条,飘香四溢,回味无穷。

凉拌苦苦菜。在开水里焯一下,用笊篱捞出,沥干水,装盘,泼以辣椒油,撒上盐,淋上醋、浇以蒜汁即可。

也可以炒着吃。先用开水焯一下,袪除苦味,然后用植物油或腊肉爆炒。

牲畜们一冬吃腻了枯草败叶,见到久违的鲜嫩的青草,胃口大开,大快朵颐起来,吃得津津有味,所剩无几。而人们一冬吃够了咸菜和萝卜土豆,见到嫩绿的苦苦菜,食欲大增,垂涎欲滴,按节令大吃特吃一回。

苦苦菜喜欢长在田间地头,沟壑渠畔,尤其爱在庄稼地里,和庄稼一起生长,争夺地盘。

我们小时候拽猪草用来喂猪,首选是苦苦菜,其次还有灰条菜,车前草等。猪最喜欢吃苦苦菜,洗净后,在一块砧板上切细,绊上麦麸,兑上热水,倒进猪食槽里。猪的吃法一点都不文雅,狼吞虎咽,嘴里吧嗒吧嗒直响,吃到酣畅淋漓时,还不忘哼哼一声。同样的方法也喂给鸡吃。不过给鸡喂时,切的要碎一点,不兑水,直接绊麦麸就行。鸡的吃相比猪文雅多了,慢条斯理,文质彬彬的样子。有时候拽的多了,也给牛和羊也打打牙祭。

我们没事经常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到苗圃里去拽猪草。苗圃是专门培育树苗的地方,树苗地大约有两三千亩,属县林业局管辖,离我们村有一墙之隔。从麦场往东,左边的是果园,围墙很高,右面的是树苗园,围墙稍矮几分。树苗园都是用土墙围起来,大大小小的有好几个。

树苗地里的小树苗幼嫩,稀疏,有好多苦苦菜长在其间,还有灰条菜,旋花等,这儿一簇,那儿一片。苗圃的管理员也很欢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只要不铲除或不铲断小树苗,不费吹灰之力来了一群义务劳动者,何乐而不为。所以他们一般都是跟在我们身后,一边教诲,一边监督着我们。不大会儿,一块树苗地叫我们这些小孩子给收拾得干干净净,管理员也很心满意足地下班,一边催促我们快点回家。

有一个姓田的工人,高高的个子,白净脸,汉族人,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他有事没事经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搭讪,攀谈。有一次他发现我拽猪草比其他人快,很是惊讶。但当我们背起沉甸甸的背篓或是挎着篮子开始回家时,他老是用半土半汉的语言笑嘻嘻地调侃:这个阿姑儿(丫头)跌拉(懦弱),每次惹得我心里窝一肚子火。后来他领过来他的新婚的妻子,一条粗壮的麻花辫一直垂到髋部以下,很是妖娆。叫我们这些小姑娘羡慕不已。

那一次,见树苗园的大铁门敞开着,我们一帮小孩去偷摘核桃吃。下面的那个树苗园当中有两棵巨大的核桃树,遮天蔽日,好几个人才能合拢过来。其中有一棵叫雷给劈了一次,可核桃树依然安然无恙。听说那里有鬼神出没。但显而易见的是,那好像是一些捕风捉影,以讹传讹的事罢了。因为那两棵核桃树旁边还有两间陈旧的平房,有好几棵大杏树。

那次他刚好逮了个正着,那家伙一路疯追,我们撒腿就跑。当时我妹妹只有几岁,跟着同伴狂奔,累得气喘吁吁,惊魂甫定,倒是吓了个不轻。后来我们在玩跳房子游戏的时候编了一首顺口溜来在背后挖苦他,“田兴坏,田兴坏……”以泄私愤,后面的已经记不起了,如今记忆犹新。

后来,苗圃里的工人都调走了,我们也不去苗圃拽猪草了。

如今社会富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苦苦菜渐渐淡出了故乡人们的餐桌。村里人也不拽猪草喂猪了,自家的菜园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还专门种有猪和鸡吃的蔬菜,比如甜菜,白菜,白萝卜,胡萝卜等。有时候西葫芦,老黄瓜也都成了猪和鸡的食料。毫无疑问,猪和鸡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好多人家干脆不养猪和鸡了。至于羊,以前养羊是为了多卖点钱贴补家用,至少能吃个平伙而已。而现在却是为了饱口福,想吃了就开着车游哉游哉地到餐馆里去饕餮手抓羊肉,卤肉,土鸡。

村子里一幢幢的小楼房拔地而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初春,拔草的时节,村道门口坐着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偶碰到一个年轻女人,也是肩上背着农药桶到麦地里去喷灭草剂,搞得村子上空都飘荡着一股农药的味道。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苦苦菜纯正的味道,在记忆里散发出清香,挟带着泥土的气息,像一副娟秀的画卷镌刻在脑海里。那是苦苦菜的味道,更是儿时的味道,余味悠长。

作 者 简 介

幽兰,原名宋亚兰,土族,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人,现居山西运城。喜爱散文写作,在多家杂志和新媒体发表作品,获得了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








(0)

相关推荐

  • 春雨|​世上最小的菜地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白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世上最小的菜地   我抖落着右手,从中指手指甲里掉下三株嫩豆芽似的香菜,寸把长,往手指甲里一看,还有几粒黑豆.冒出一个念 ...

  • 枇杷树苗实生育苗的技巧指导

    苗圃预备:苗圃地选用排灌便利.地形平整为宜,土质以疏松的砂质土壤为佳.苗圃土壤要整细碎,一般1-2米为一畦,附近要有畦沟.耕种:枇杷种子无休眠期,随采随播,多量种子切忌堆积和阳光直晒,避免失掉发芽力. ...

  • 四川人常吃的30种野菜,不仅能治病还能解馋,大部分人都没吃全过

    70.80年代大部分四川的农村孩子可能都有一项特殊的技能:割猪草! 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需要去到田间地头割猪草,为的就是给家里豢养的猪准备晚餐.伴着晚霞劳作伴着夜色回家,看着满满一背篓的猪 ...

  • 散文 || 田埂上的童年时光 何龙飞/重庆

    在故乡的田埂上,缀满我们童年的足印,见证我们苦涩而欢乐的童年时光,总是那么记忆犹新. 童年,最大的问题在于家里贫穷,缺吃少穿,生活十分清苦,文化生活单调.可是,玩性十足.幼稚天真的我们在田埂上找到了耍 ...

  • 妈妈的菜疙瘩

    美      文 岁 月 静 好 闰土浩散文 妈妈的菜疙瘩 文/ 闰土 吃着白米细面,不知怎么突然想起了妈妈做的菜疙瘩,她一下子勾起了我许多情怀,心里发酸,两眼模糊,泪水在眼框内打转. 小时侯我家庭家 ...

  • 食草者 | 项丽敏

    自然从不向人索取任何,却能给与人需要的能量--物质的.精神的--只要你不贪婪,需要的能量适度,自然就不会让你失望,不会让你走进去后空手而归. 食草者 文·图/项丽敏 青菜薹之味 周末,一行三五人,在倒 ...

  • 六七十年代的主菜,如今农村拿来喂猪,在城里卖10块一斤成高端菜

    六七十年代的主菜,如今农村拿来喂猪,在城里卖10块一斤成高端菜 农村的朋友们小时候应该都喂过猪吧?那时候年少的自己会经常被爸妈叫去割猪草,甚至割完了之后,还要回来煮好再喂猪,基本这样的事情天天都在干, ...

  • 「美文选粹」王选信|荠荠菜

    作者简介 王选信,长安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 荠荠菜 尽管连续数天陕西没有新增新冠肺炎患者,可疫情依然严峻.单位有急事,女儿还是驾车上班去了. 下午进得家门,女儿 ...

  • 郊外的家:一只黄鼠狼横穿小路

    梁东方 早晨出发的时候,没有阳光.不必戴帽子,不必躲避日晒. 久违的阴天,让人能睁开眼睛的阴天,笼罩着温度越来越高,屡屡创造了同期最高的芒种时节. 村子里的老人已经推着本身就是一个座位的小车坐到自家门 ...

  • 「金小说」李英利丨栽树苗

    作者简介 李英利,1964年出生于山西临猗,运城市作协会员.临猗县庙上中心学校教师,喜欢文学,酷爱创作,多篇小说.散文.童话.儿歌发表,出版童话集<三个气球>. 文学 栽树苗 作者:李英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