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树强丨卫河清淤(散文)

卫河,新乡的母亲河。

从隋代大运河的永济渠,是运送粮食和战备物资的主要渠道,当时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船樯往来,络绎不绝,近代仍然是豫北至天津卫的重要航线。

经过时光洗涤,近代卫河承载的航运作用仍不可小觑。但是新乡以下河段,水源主要引自黄河,河床平缓,有较好的纤道,淤积却十分严重。

时针指向90年代初期的辛未年春夏之交。为落实新乡双拥模范城工作,针对河床抬升,对生态环境和沿河岸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威胁加剧等问题。我们团奉命开赴卫河,清理长期以来泥沙沉积,限期必须要挖出淤积,疏通河道,消除隐患。

我们进驻阵地时节,正是卫河的枯水季,河床半露,一股黑黑的河水爬在河床的中间蠕动着。河堤上杨树柳树也懒洋洋的立直着身躯,树叶柳枝晃晃悠悠的似摆不摆。岸边上人头攒动,红旗飘飘,军民掺插布局,协同作战。五六米高的河堤,因为淤的太久,也看不出实际上有多深,表面上一层黄黄的沙土埋没了众多未知的状况,军民一起等着指挥部一声指令,我们将全力以赴。

指挥部的高音喇叭开始下达命令,根据人员情况,我们与760厂的职工协同作战。

我们从河中间低洼开始,分为两拨。一拨人用铁锹挖泥入筐,一拨抬筐的两个人一组,抬着筐顺着缓坡往堤上运送泥沙。刚开始沙子相对干一些,筐还能用,后来慢慢深了,水多,成了流沙。我们连长就地取材,用防汛用的编织袋四个角拴上绳子,还是两人一组用手拉着往堤上走。

一开始我们都穿着胶鞋下去挖泥,没多久鞋子里但是沙子,脚下扎疼,鞋子还老掉。老班长们就脱掉鞋子,绾起裤腿,两个人拖着一兜子泥沙,喊着号子往堤上跑。榜样的力量真伟大,新兵也效仿脱掉鞋,喊着加油打气的号子,跟他们一起来来回回的运送淤泥和积沙。一边760厂的职工稳扎稳打,按部就班也在往上运泥沙。

挖了一米多以后,下边就出现了黑黑的澄泥。里边时不时出现石头啦,塑料桶,漂流瓶,铁锹啥的。负责装沙的战友们都穿着高筒靴,保护着脚不要受伤,可是淤泥不见底,不一会水就灌进鞋筒里了,脚指头在里边和稀泥了。

我们在热火朝天的干活,南北堤上相隔不远就有一个帆布篷,里边有休息的地方,主要是政府、工厂和各界人士配送的慰问品。有当时比较时髦的汽水,豫北本地的啤酒,新乡生产的某品牌烟草,还有当时不认得是什么东西蜷曲成扁方块的好吃,后来才知道那是方便面。生产工具水桶,手套,绳索,铁锹等等。大堆小堆的,慰劳着奋战在卫河上下的军民。负责发放慰问品的同志们看见我们上岸来,赶紧把吃的喝的往我们手里塞。有些人看我们不接东西,就顺坡下到挖泥沙的地方送东西来,一边把好吃往战士们手里塞,一边说,休息休息,都是半大小子,别累着,休息一下,吃点东西不耽误事。可战士们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中的动作,依然呼呼带风的挖泥送沙。

我们在清理河道中的泥沙,堤上另外的小分队负责装卸车。他们开着绿色的解放车,把运出来的泥沙装上车,运送到不远的牧野公园里卸下来,在那里堆成了一座小山包。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卫河岸边,一场有道伐无道,正义战胜邪恶,以少胜多的正义之战,被毛主席称之为“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的牧野之战就发生在此。不久以后栽树种草,牧野公园里又多了一处游玩的好地方。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我们的拖着疲惫的身体,唱着军歌,扛着铁锹,背着编织袋,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我们的临时营地。因为一下子上千人住在一起,水是最缺的一种资源,院子里仅有的几个水龙头供不上我们的使用。进入院区后保障分队已经拉来了生活用水,和我们的洗澡用水。连队的卫生员早早的给我们每一位战士都准备了一包高锰酸钾,还有几位战士们腿上的擦伤,都由卫生员来处置。炊事班烧好了热水,我们把高锰酸钾融在脸盆里,脱掉裤子,把双脚泡下去,再用手撩起药水冲洗着被污泥浸泡过的双腿。功夫不大,一双腿脚泛着略微的黄色,久久不能消退,尤其是被污水泡软的脚丫子,黄色更加深厚,脚掌子一夜的时间黄色还没有消退。吃完饭,看完新闻联播,我们又开了一个班务会,同志们才舒舒服服地躺在大通铺上睡着啦。

天公作美,就在我们挖完泥沙的第二天,阴雨瓢泼而下,卫河河道进了不少雨水,河水很快流经了我们清理过淤泥的每一处,好像是在核验我们的战果一样。战士们已经打好背包,做好了返程的准备。所用物资也装车拴好,炊事班更是一大早先期返回。

雨越下越大,车队启程了,班长怕我们睡着感冒,一路上带领着我们在雨中高歌,在雨中前行。几天来的困乏好像在瞬间恢复,一路歌声,伴着绵绵雨丝,我们返回了红色营地。

作者简介:


狄树强,男,70后,河南省灵宝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行参菩提》签约作家,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作品入选《2017年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强》《行吟天下—当代中国行走散文作家十强联展》,出版散文集《塬上塬下》。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成长起来,而文学将陪伴我到永远……


(0)

相关推荐

  • 天鲲号清淤黄河:肥沃了两岸,又解决了危险的悬河,为什么不做?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巴颜喀拉山脉噶达素齐老峰一路向东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最后经过山东注入渤海,所经之处就是中国当年最为富庶的中原地区. "逐鹿中原&q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游“都江堰”有感II朱德宏(江西省)

    游"都江堰"有感 ☆朱德宏(江西省)   时值百花争艳的五月,我和哥们几个结伴游览了"都江堰". 随着车轮的飞快旋转,大巴前方的景物扑面而来,又急速地从两侧悄然 ...

  • 捋清时间线:共渠洪水,卫河洪水,市区内涝

    ​ (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无图) 20日    持续降雨    水库水位将满    河流水位上涨    城区道路积水 │ 21日    持续降雨,晚间暴雨    卫辉防汛一级响应    卫辉山区水库溢 ...

  • 狄树强丨看戏(散文)

    村里演戏了,近二十年了,村中间的戏台子就没有响过司鼓的梆子声,这两天又敲起来了. 村里的舞台是1985年建党节落成剪彩的,今年八一节前后修缮一新,再次了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党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

  • 狄树强丨派饭(散文)

    <最后一个匈奴>里有一个"盐蛹蛹"的故事,学校杨先生吃饭,没有个专门的灶,只是轮流在学生家中吃派饭.杨先生喜欢吃酸菜,学生家长见他爱吃,便每顿饭都有一碟酸菜侍候,才有了 ...

  • 狄树强丨黄河书信(散文)

    这个题目是搬弄别人的. 表哥表嫂在珍珠婚之际做了一期访谈节目,在节目中展示了长达三十年的通信信件,第一封信跟第八十六封信跨越了三十二年.主持人即兴改编了一首诗"君住黄河北,我住黄河南,日日思 ...

  • 狄树强丨惬意厨房(散文)

    民以食为天,人们对吃的追求一直都在变换着花样,可是不管怎么着一日三餐都离不了跟厨房打交道.同样的一种食物,同样的烹饪方法,乃至同样的佐料同样的厨房,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 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帮 ...

  • 狄树强丨栽红薯(散文)

    谷雨当天,一场爱下不下的蒙蒙细雨滋润着干渴已久的黄土地,这天也是我回家看望老人家的时间. 停车拿东西进了大门,老爹一手提着塑料桶,一手拿着一把红薯苗,说是去地里栽几苗红薯,由于天旱需要担水去地里淀水保 ...

  • 狄树强丨村殁(散文)

    老倔头的寿材被阿七一伙人缓缓放入墓坑中,尧村的最后一位坚守者将与他的土地融为一体,从此以后尧村再也没有村组居民了. 这一天是2058年阴历刚刚进入冬月,离大年节还有一个多月,老倔头愣是没有熬过这个年, ...

  • 狄树强丨戏说曹操(散文)

    戏剧表演艺术把曹操表现为白脸奸臣,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反面人物,这种印象几百年来,无不根深蒂固的植入大多数人的大脑. 那么在现实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活跃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 狄树强丨飞雪童趣(散文)

    2018年的冬天就这样静悄悄的,不知不觉间弥漫开来. 才褪下夏装,一场雨雪纷冉而至,把大地漂成了白色,那些来不及采摘的苹果挂在堆雪的枝头,是那样的惊艳,通红的果实藏在白雪之中,更显得那么饱满圆润,好像 ...

  • 狄树强丨信字当头闯天下(散文)

    <鸡毛飞上天>中骆玉珠因为卖假货赔了个底朝天,在她怀孕期间到医院去检查,遇上了一位母亲给孩子使用尿不湿的时候,立马就觉察到,未来这是很好的商机.即使得不到家人都赞同,她也不放弃,立即跟巧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