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云丨母亲做的棉袄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前几天雨水过后,冷风乍起,气温骤降,虽然加了衣服,但走在路上还是感觉很冷,看来,冬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在这个渐渐变冷的冬季里,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母亲为我们做的棉袄,那穿在身上是舒服又暖和,伴着这思绪一股暖流便涌上心头……

过去,在农村到了冬季,似乎每个家庭、每位母亲都提前把一家老小过冬的棉袄、棉裤套好缝好。我出生在农村,小的时候家里条件差,要想穿件新衣服很难,棉衣棉裤,几乎都是大孩子穿了,再让下一个穿,衣服裤子都是洗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再也不能穿为止!不过,我是家中的老小,偶尔也能穿上新棉衣,那时候,我们每年过冬的棉袄都是母亲在夜晚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缝补补赶制出来的。

我的母亲是一个勤快细心的人。记得,每年到了深秋的时候,就早早把我们的棉衣拆洗干净,然后一针一线地缝好。棉袄袖子短了,就加块鞘,棉裤短了再接一点裤腿,棉花旧了或是破了洞,母亲再给絮上新棉花。

小时候,晚上没有事时,最大的乐趣就是趴在床边一边写作业一边看母亲做棉袄。母亲把棉布铺在床上,用一把木尺子按在棉布上,用土块比着在布上勾画着各种曲线、弧形,画好后,便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剪成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布片,摆放在固定位置上。在布上均匀地铺上棉花,用针线将内衬同外面的棉布固定好后,最后再用针线组合在一起,各个部件制作完成后,再组装起来。母亲还时不时的让我站起来比量比量棉衣做的合适不合适,也就是两三个晚上的功夫母亲就能把一件棉衣做好。母亲做的棉袄很合身,絮的棉花都很厚实,穿在身上十分暖和。密密麻麻的针脚走的十分密实,连同那颗慈母的牵挂,也缝进了棉袄里。

天气一冷,母亲就嘱咐我们穿上棉衣,还经常给我们说:“千层单不如一层棉,穿上棉衣才暖和。”记得那时候我会及时穿小棉袄,可是棉裤却迟迟不愿意穿,因为穿上棉裤腿打个弯都很别扭,玩耍起来也很不方便。我每次都是到了冰天雪地,冷的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才穿上棉裤,刚穿的时候有点不得劲,不过穿上几天就好了,母亲总是责备我不听话。穿上母亲做的棉袄、棉裤后,无论在学校读书还是在村里玩耍,一点也感觉不到冷了。

那时的冬季雪下得很大,很厚,不像现在。对于我们这些毛头半大小子来说,村头河里滑冰和村旁山脚下玩雪这两项活动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依然具有极其强烈的吸引力。小伙伴们每个人两个鼻孔下拖着两条清鼻涕,几乎又都会一个个无一例外地抬起胳膊,用袄袖口擦去妨碍自己的鼻涕,全然不顾母亲拆洗的辛劳。后来,生活条件稍微好些的时候,母亲给我们买来布,做了外套,配在棉袄棉裤外面穿,脏了随时脱了洗洗很方便。

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生活条件和那个年代已是今非昔比,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到冬天,保暖内衣、毛衣毛裤、羽绒服、防寒服等等都装备一身,很少有人再会去穿母亲手工缝制的棉袄了。但是童年时代,母亲为我们一针一线做的棉袄总是另我难以忘怀,那真是穿在身上,暖在心里。

岁月的更替代替不了对过去的怀念,时时还是会想起小时候母亲缝制的粗布棉袄,记起那包含着母亲浓浓牵挂的整齐、密实的针脚,一排排,串联着母亲对儿女的真爱。

作 者 简 介

张云,男,出生于江北水乡台儿庄,谋生于泰山脚下,山东省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作品发表于《中国劳动保障报》、《人民公交》、《齐鲁晚报》、《泰安日报》、《泰山晚报》。多年漂泊在他乡,喜欢用文字来记录那浓浓的乡愁。



(0)

相关推荐

  • 过冬

    过冬 □戴官宝     在苦难的岁月里,人们有点钱都往肚子里塞,不能不吃呀,吃是第一位,穿就不能讲究了.直到我58年工作后,才在大闸口旧货滩上买了一条旧的裤子.除此以外都是穿表弟们旧衣服,包括棉衣在内 ...

  • 天又转凉,想起那痛心的棉袄。

    母亲是在2005年中风的,半边身子没有知觉,行动时只能动右手右脚.然而,母亲很坚强,刻服了所有困难,做到了生活自理. 那年回家过年,给母亲做了一件棉衣,考虑到单手吃饭会有汤水洒落,面料是用的深色防水的 ...

  • 一件棉袄

    小满的节气才过,妻子让帮忙把家里换季的衣服重新整理.一件儿子七八岁时候穿的棉袄无意中被翻了出来. 小棉袄香色底子,上面缀满了小朵白花.里面是淡蓝色底子,碎白花.现在还是崭新的模样. 记得这件小棉袄,当 ...

  • 张春光丨母亲做手擀面,面叶二指宽,还要打上荷包蛋! 

    出门在外,常常想念农村老家那几样饭,比如这碗酸汤面,无论走到哪里,它的味道都无法复制,只有回到了老家,才能美美的吃上一碗.  陶制的面盆,几乎是和面的最佳器具,不粘不沾,就是分量有些重,在塑料和钢铁 ...

  • 张虎林丨母亲的头巾

    母亲的头巾是我挥之不去,连绵永久的回忆.它是母亲艰辛劳作的象征,是母亲操持家务的身影,是母亲养育之恩的见证,是母亲爱子心切的承载. 母亲总爱打条头巾,尤其是夏收稼穑,做饭洗衣时,每到酷暑炎炎似火,烈日 ...

  • 张 云丨鲁南辣椒豆

    好久没有吃到家乡的辣椒豆了,说起辣椒豆那可是我们鲁南不可或缺的一道小菜.经过精心煮制.调拌.晾晒之后的辣椒豆,味美而独特. 现在每每想起,还总是令人回味无穷.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经常有滋有味的就着辣椒豆 ...

  • 张 云丨时间都去哪儿了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2014年看了一场冯氏春晚,这首歌曲让我思绪万 ...

  • 张 云丨乡音乡情

    在我的人生路上,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有许多生命里的东西时时在改变,唯独乡音一直未改.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到哪里,总也改不了,丢不掉,慢慢地就成为生活中一种难以言状的家乡情,与城市的霓虹灯一起闪 ...

  • 张 云丨藏在煎饼里的爱

    煎饼对于我们山东人来说是再普遍不过的食物了,特别是在山东泰安.枣庄.临沂.济宁等地,这些地区都有以煎饼为主食的传统,尤其是以煎饼卷大葱最为有名.据说,煎饼以山东为盛,起源甚早,说起煎饼就是将五谷杂粮磨 ...

  • 张 云丨那盏煤油灯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远去的尘封往事值得品味,逝去的童年依然值得回忆,走过的路子,留下时代的印痕,蕴含着成长的足迹.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一盏煤油灯伴与我同行走过童年,如今想起仍在我的记忆里熠熠闪亮.然而 ...

  • 张 娜丨母亲的针线活

    近几年来,母亲爱上做针线活,而且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我由当初对母亲的不解到现在也渐渐地理解了母亲. 母亲年近七十岁,一路走来,见证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苦辣酸甜,我记忆中母亲年轻时漂亮.坚强,很少言生活的苦 ...

  • 张冬君丨母亲,我来生还做您的女儿

    那年正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我决定去老家看望母亲. 母亲80岁了,一个人住在老家的老屋里.那几间老屋虽然冬暖夏凉,也还算坚固,但是遭遇了几十年的严寒酷暑风雨侵袭早已破落不堪了,多次劝说,母亲就是不舍得搬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