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电视剧完结已有半年多,但它热度依旧未减,话题讨论越来越多,越发有深度。
李大钊先生的有力且温柔;鲁迅先生的犀利又呆萌;蔡元培先生的敦厚心胸;辜鸿铭学者的儒学味……先生们的模样,一直萦绕在心头。一句句经典台词、一段段精彩演讲,当时听,是醍醐灌顶、振奋人心,再次拿出来,更是回味无穷,想一品再品。
陈独秀先生这几句,着实敲醒了当时身处十字路口的我,让我豁然开朗,知道如何抉择。
辜鸿铭老先生这段对中国人性情的论证,让我感知咱们中国人的可爱,甚至启发我拜读了他的《中国人的精神》。
一种先辈们想把优良精神交捧给下一代人的力量,一种他们想跟我们一起摆脱困境的力量。我想,也许正是他们的拳拳深情,让我想回归他们的经典作品,寻找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找到属于我的人生答案。像我最近在读的《大师写给大家的人生三书》,就收录了蔡元培、辜鸿铭、胡适之的经典名作。既包含了电视剧中他们演讲的作品,也囊括了他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品,从各个角度,启发我解决当下的一些人生困惑。
读胡适先生的文字,你会感觉面前出现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用着缓慢却坚定的语气,跟我们交谈。不妨先从我读《容忍与自由》时,摘录的几处来感受一番:
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不容忍只是不能容忍和我自己不同的新思想和新信仰。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
批判不容忍的根源时,语气不见任何极端,讲戒律自己时,也非教科书一般说教,而是从自己出发,温厚悲悯气质尽显。他一生坚持民主自由理想而不缀、反对暴力,自信中国可以通过一代代新青年,逐步摒弃老旧的思想与传统,把国家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在教诲青年时,不见任何激进逼迫之语,更像是开明的父亲,鼓励孩子顺着自己的心意来,而他自己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同学们,现在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要空谈高唱博爱;但应先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到我们有充分能力的时候才谈博爱,仍不算迟。“社会上需要什么,不要管它,爸爸妈妈要你做律师、做医生,你也不要管他们,只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
你看,语气绵柔,却好像比什么大道理都有力,总能让我们在困顿的时候,有了一抹阳光,心生乐观。
对他人不同信仰的包容,可以看见更为广阔的天空,你的眼界自会提高,思维转换了,一些困惑也就迎刃而解。对自己的暂且不足宽容,是避免自己钻牛角尖,先放下,再精进,还怕自己原地踏步?于学者而言,胡适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有深入研究和贡献;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与五四运动核心人物,他在业界地位自不必说,足以配上“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盛誉。若想感受他的文字魅力,不妨就从我手头这本《容忍与自由》开始吧。书里收录胡适先生28篇经典杂文及演讲文稿,行文流畅,说理深邃。很多文章虽已过百年,而今看来仍然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引人深省。
被称为“晚清怪杰”的辜鸿铭,是清末突出的学者之一。在《觉醒年代》中,我们也许会因为他站在陈独秀先生的对立面而心生不喜,甚至会唾骂他的腐朽、对旧儒学的誓死捍卫。但当读完他的《中国人的精神》,你也许自然而然找到答案:他一切维护,其实是对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品质的爱惜。出生于南洋的他,自小家境富裕,从小接受西化教育,他一生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晚清,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他选择成为捍卫中华文明的斗士。学贯中西、个性乖张的辜鸿铭,就用英文写成《中国人的精神》,捍卫中国文化的尊严,也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偏见,轰动海内外。书中,辜鸿铭将中国人与西方许多国家进行了对比,凸显了中国人的精神特征:博大、淳朴、深沉、灵敏。
他强调“中国人的精神”,是道德感的自我约束,进而延伸到最高义务,既是骨血里的忠诚义务——无私、绝对,自然也包括三纲五常等。因此中国人过的是一种“心灵的生活”散发着芬芳的香水味儿。于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既具有成人的头脑,又有孩子的心灵。所以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
仿佛置身北大讲堂上,听一位老者,淳淳夸着中国人灵魂里的美好。自己则会不自觉被他真挚的夸赞、温柔却有力的语气吸引,愿意一直听下去。
中国人过着一种情感或者人性友爱的生活,一种灵魂的生活,以至于可能优势过分地忽视了这个由身体和灵魂构成的世界上的人维持其感观灵敏性。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粗糙的,但粗糙中没有粗劣,也许是丑陋的,但丑陋中没有丑恶,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中没有侵略和喧哗,也许是愚蠢的 ,但愚蠢中没有荒谬,也许是狡猾的,但狡猾中没有狠毒。
也许,你依旧无法释怀电视剧辜老先生的古人作派,但我们都该感恩这倔脾气老头,从他对东方文明的拥护,对中国人精神的捍卫,观见他人,看到自己。
《觉醒年代》中,蔡元培校长的形象,同样也给不少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他的每一场演讲,简洁有力,却直戳心窝,让人听了,一直在心里喊:对对对,就是这样。作为终身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是民国时期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把一生精力都用在教育上——教育学生、教育国人。阅读他的《中国人的修养》时,会窥见他的教育方式,其实注重的是公民道德修养。
如果不幸得了传染病,应立即自行隔离,暂时断绝与外界往来。我们既然享受了公共卫生带来的好处,就不能任意破坏公共卫生环境,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傲慢者,挟己之长,而务以凌人;嫉妒者,见己之短,而转以尤人,此皆非实事求是之道也。
是不是看到第一句,马上就想点头附和?想想,如果人人遵守他笔下的这篇“准则”,那我们生活之所,该有多美好?民主自由,改良社会风气,提醒年轻人奋进,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合格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切有关他的主张,全都藏在这本《中国人的修养》中:读着读着,你会发现,他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引导读者,重塑当下社会文明的精神道德体系。跟着他,修身养性,遵守社会公德,那些吸引人的美好修养、身边的风气、社会生活,都会往好的方向走。书中采用文言文书写,但并不晦涩难懂;有些道理似乎都耳熟能详,但并不浅薄;细节处不乏细细咀嚼的趣味。看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修养的过程,当我们能静下心来重温那些简单却深刻的道理,也就领悟了修养的真谛。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每个人好像都一股无形的力量赶着往前走,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一直处在困顿状态。面对种种这些,我们应该怎么面对?也许,你我暂时都没有答案。那不妨我们先回归这群一直在探索的先辈的经典作品中,寻寻觅觅,找到属于我们的觉醒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