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焦虑发作时,那种濒死感和恐惧感,让我终身难忘!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大家好,我是明天心理的主创明天。
近一个月没有写过文章了,主要原因是在医院的门诊量增加了,加上一些其他的事情,虽然我每天起床都给自己定个好好睡一觉的小目标,但几乎没有实现过。
期间也想过一些文章主题,往往要么是想写的时候没有灵感,要么就是写到一半觉得心力交瘁无法进行下去。做明天心理以来,我个人比较坚定的是,要么出高质量的内容,要么不出,而状态不好的时候,文章质量必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在国庆期间终于大睡一场,养足了精神,再次坐在电脑前,认认真真地把这篇想写已久的文章呈现给诸位。

好了废话不多说,今天我们来聊聊“焦虑症”。

 


一、容易被误解的急性焦虑发作
 
“在意识清醒时,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来的惊恐感和身体不受控制的僵硬、胸闷、呼吸急促、窒息感、心跳加速·······让我曾切实的体验到了濒死的感受,并且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我都担心自己会出“问题”,在长期的“担心”、“后怕”中度过。”
关于这段描述,我想对于经历过急性焦虑发作(惊恐发作)的人来讲太熟悉了。
 
单从这个毫无防备的突袭感来讲,急性焦虑发作和抑郁发作的突然性有非常大的相似度,都是毫无防备,都是铺天盖地的袭来,让人痛苦不堪!
 
但相比抑郁发作,急性焦虑发作时的表现显然更加的明显,具有很直观的观察性,甚至对于一些不太了解焦虑发作的人来讲,也许还会给这样的表现冠以“神鬼”之说。

毕竟往往这时候患者去医院检查发现并没有什么身体疾病导致这样的情况,但发作时的表现着实有些吓人。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属于神经症(神经官能症)的一种,一般来讲焦虑症分为我们上面描述的急性焦虑症和慢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两种。

最大的区别就是急性焦虑症来的快去的也快,但过程很痛苦。

而慢性焦虑症是一种长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持续的影响当事人,越来越痛苦。
 
慢性焦虑症: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无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或精神紧张,在以上情况中意识清晰但仍旧无法控制,连续持续时间两周以上。
急性焦虑症:无明显原因突然发生的强烈惊恐、伴濒死感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有明显的躯体反应,突然感、无法预测的发作、意识清晰。
 
诊断标准大家切勿对号入座,先看完文章再说。
 

二、对焦虑症的认识不应该只停留在“焦虑”二字上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疾病,我个人认为比较普遍的就是焦虑症和抑郁症了。
相比起焦虑症,抑郁症这个主题在好几年前我们就已经在写了。
今天为什么特别想要来聊聊焦虑症呢?
一来是作为非常常见的心理疾病,我们应该增加对其的认识;二来是相比起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来看,焦虑症很多时候很容易被忽略和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早几年的心理服务行业报告就显示:“最困扰当代年轻人的问题便是'焦虑’”
同样的,在我的门诊中,接触到的抑郁并发焦虑的概率相比焦虑并发抑郁的概率要大很多。
也就是说,焦虑症的产生相比之下或许会比抑郁症更加的普遍。
但在抑郁症被大家不断提起的今天,我不知道是否是我用手机的习惯的原因,导致我在互联网上并没有看到太多关于焦虑症的关注话题。
但焦虑的产生往往可以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许是今天你起床晚了几分钟,也许是手里的工作直到下班还没有完成,也许是想到自己老大不小了,还没有成家·········
一般来讲,大部分焦虑的产生由这两个因素导致:
1、对事件的不可控性,即无法掌控事件的发展,比如迟到了一定会被扣工资,但你又没办法。
2、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即无法预料和控制未来的发展和演变,比如自己已经26、7了但还没有恋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温暖的依靠,组建一个温馨的家。
而焦虑情绪和焦虑症就像是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一样,两个之间的区别天差地别,一个是常见的七情六欲的一种,一种的心理疾病,大多数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都是需要服药治疗的。
在鉴别焦虑症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和焦虑情绪区分。
一般来讲,焦虑症一种长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有时候我们会无理由的持续性担心、害怕、紧张,会有心跳加速、呼吸沉闷(难以呼吸)感觉像胸口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下午和晚上发作比较高)。
这些情况很多时候是没有理由的产生,但也会因为一些具体的事件让焦虑的情绪状态更加的突出和明显。
在焦虑症的长期折磨下,往往当事人的睡眠会比较糟糕,会有失眠、多梦、噩梦的情况产生,情绪状态也会比较消极。

严重的会产生神经性头痛(在无躯体疾病的情况下,大脑产生钝痛的紧绷感和紧箍感)。
除此之外,焦虑症往往还容易被误诊。
尤其是急性焦虑发作的患者,由于发作时的情况着实让人有些害怕,所以患者一般会前往内科或神经科查看,有时候容易被误认为的躯体疾病,毕竟焦虑症比较明显的就是躯体症状了。
甚至很多时候,患者由于没有明显的躯体疾病,但却出现严重躯体化反应,往往会被误解为是“装”的,是“作”的,饱受身边人的误解和不理解。
所以,如果在全面检查没有躯体疾病影响的情况下,一定要去精神科做检查。
被确诊焦虑症后配合一点,积极一点,该吃药吃药,该做心理治疗就心理治疗,该物理治疗就物理治疗,这样好起来就比较快。
当然,不管是服药还是心理治疗、物理治疗,都不像是你一个小感冒一样,三两天就好了,要有个心理准备,不要治疗几天没有明显的效果就放弃,导致后面情况更加的严重。
与焦虑症相比,焦虑情绪则一般是由具体的事情引起的。
它源自于我们在生活环境中自身应对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其表现也会有着焦虑不安、紧张、担心、胸闷等情况,但会随着事件的结束和自我调节慢慢的消失。
要知道的是,七情六欲中的任何一种情绪都是我们心理状态的晴雨表。
它所代表的是我们的心理状态,而有些情绪的表现很多时候则与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关,也就是源自于我们本能的自我保护,比如:恐惧、愤怒、焦虑等。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有焦虑情绪的时候不必太过于担心,常态化应对就好,而适当的焦虑也会让我们产生更强的心理动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所以啊,不要一焦虑就想到自己是不是焦虑症,要知道焦虑症虽然普遍,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确诊了的。
它一般有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平常多照顾自己的情绪状态,那么就能有效的预防。
三、合理看待,别被贩卖了焦虑
在现代这样的高速信息时代,我们也要注意别被人贩卖了焦虑。
都说了焦虑是自我防御的一种,同样的它也可能会成为我们上当受骗的一种催化剂。
 
在之前的心理科普中我们谈到过,当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波动比较大的时候,是很难保持理智的。
在无法保证理智的情况下,“花钱”就成了一种容易缓解焦虑的办法,比如:有容貌焦虑的人,花了几千块办了一张健身卡,即使只去了一两次,也会缓解很大的焦虑;
比如有职业焦虑的人,拼命地去考乱七八糟的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承诺上;
互联网上各种人均几十万年薪起步的消息,看看就行了。
也不是一竿子打死所有,只是不管别人厉害不厉害,人总得往前看不是,你连明天吃啥可能都决定不了,咋就能肯定自己未来就真的比不上别人了?
有时候将目光看长远一些是好事,但太远了就脱离实际了,带来的只是更多的焦虑,而你还无法解决,就很气人。
关于焦虑贩卖的内容就写到这里,更多关于焦虑贩卖的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别人都月入10万了,我该怎么办?”信息时代下的焦虑贩卖》,读者自取。
接下来,我们还是继续来聊聊焦虑症相关的内容。
和抑郁症一样,焦虑症也会有比较易发的人群,在这些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会要高一些,希望我们能够对此保持一些敏锐性。
四、焦虑症易发人群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人群有着一定的相似度,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人群容易患焦虑症:
1、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
和抑郁症一样,在性别上女性相比男性有更加高的概率患有焦虑症,其原因我们之前的科普也讲过。
一方面呢是因为大脑脑区的功能区别导致的。
一方面呢是因为女性神经网络比男性更加的复杂,因此在一些有明显情绪反应的心理疾病上患病率更高。
再者也和我们的文化背景和长期的社会性别角色定义有关系。
2、有家族病史的
如果家里有人患有焦虑症、抑郁症或者其他心理疾病,那么家里其他人相比之下患有焦虑症的概率会高一些。
尤其是同住家属,比如父母、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患有焦虑症的情况下,后辈患有焦虑症的概率也会增加。
毕竟在一个病态的焦虑环境里成长的孩子,患上焦虑症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除此之外,即便家里没人确诊焦虑症,但如果整个家庭环境充满焦虑,也会增加焦虑症患病概率。
3、特定人群
年纪大的:一般来讲,相比较年轻群体,年长的人因为生活经历的增加,不可控性增加,更加容易被焦虑困扰,而40岁左右发病率相比其他年龄段要高一些,尤其是40岁左右的女性。
孕妇和产妇:这一类人群是非常值得被呵护和悉心照顾的,因为怀孕或生产的原因会导致女性情绪变化比较大,容易被负面情绪困扰。
当丈夫和家人没有给予足够的情感支持的时候,便会产生较大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反应,如果人格特质中充满不安全感和焦虑、矛盾型依恋的话,便有可能会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恶化形成病症,遭受焦虑症的困扰。
 
高压工作人群:长期从事高压工作的人群,因为心理压力大,负面情绪容易积累,长期下去便容易形成病症,而作为比较常见的焦虑情绪,则更加的容易快速积累,导致焦虑症。
而这里的高压人群不仅仅是指高压工作的成年人,同时也指有着高强度压力的学生群体。
自我认同低的人群:在以前的科普中,我们谈到过自我认同低一般会发展出两个极端,一个是低自尊,即常常完全否定自己,对自我的评价偏负面;
一个是好强、完美主义倾向,这类人群由于自我认同低,因此需要在各项事情上获得更好的结果,以此来获得关注和认同,实现自我价值。
严重一些的会吹毛求疵,对自己要求非常苛刻。
同时完美主义倾向和强迫性思维也会让他们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允许有意外发生,一方面增加压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事情不可控性给他们带来的影响,造成更重的焦虑体验和更深层次的焦虑反应。
除此之外,还有着一些其他人群,比如早期的经历中导致的性格特质呈现出无主见、犹豫不决、不敢做决定等人群,
或者早期依恋类型呈现出焦虑型依恋、矛盾性依恋等人群。
又或者有着明显的强迫思维的人群、遭遇重大事件、患有其他疾病比如躯体疾病并发,抑郁症并发焦虑症等·········
五、预防焦虑,从小事开始
 
心理疾病能不能预防?
当然是可以的,只要是疾病很大程度上我们都可以预防。
关于焦虑症的预防,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预防焦虑或合理看待焦虑,毕竟如果已经形成焦虑症了也就不存在预防与否的说法了。
关于焦虑的预防,我给你提供了这几个办法:
1、合理化。合理地看待自己生活、工作、人际,降低一些期望,给自己一些时间成长,也给自己一些时间去处理问题,不必那么的急迫
2、不比较。比较很多时候是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不管是我们拿自己和别人,还是拿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往往都会用自己方的不足和别人的优势比较,纯属给自己添堵,徒增焦虑。
3、有计划。针对上一条的建议,我们在生活中更加需要的是有一个自己的计划,不管是对未来的生活还是工作,或者孩子的养育,有一个合理化的计划。
按照自己的进度来,别人怎样不重要,要知道你看到的别人的,往往都是别人愿意给你看的,而你却傻乎乎的拿自己真实的去比较,这就有点不切实际了,因此,有个自己坚定的计划、有方向是最好的。
4、自私些。这里提到的自私些并非是让我们自我中心,完全凭自我意愿做事,而是提倡我们需要在生活的旅程中“自私”一些,给自己一些空间。
比如一天中的某一个小时或半小时,这是属于我自己的时间,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者一周的某一天、半天,一个月的什么时候,我们给自己预留一些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
好好的和自己的内在世界相处一会儿,给自己的心理一些时间去处理存在的问题。
5、积极点。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是不可更改的,当你无法改变事情的结果的时候,那就改变对它的看法。
我们对事件的看法积极,那么带给我们的便会有更多积极的情绪感受,反之则更加的消极。很难有事情是没有两面性的,如何看待全凭我们自己。
要记住,只要关于你自己的,你永远是那个拥有最大选择权和决定权的人!
好了,今天的文章比较长,也许是憋了这么久的原因,一口气全部写了出来。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想要知道的,
请尽管提出来,我会想办法给你答案。
评论区见!

END


作者  明天

编辑  明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