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中医角度如何解决糖尿病问题
糖尿病作为一个早期的症状完全隐匿的代谢类疾病,患者几乎很难察觉到不适感,往往在确诊时,血糖就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数值,胰岛功能也开始衰退,甚至有些出现了并发症的情况,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而已经确诊的患者往往采用一些降糖药来控制高血糖的表面症状,没有解决病源;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糖控制逐渐困难,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逐步衰竭,最后只能用注射外源性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这就是西医常见的糖尿病治疗手段。
▲胰岛素注射
中医中的'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更多是从整体软件入手,以三消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等理论为基础,辨证施治、对症治疗。
在传统中医理念中,糖尿病(以下所论主要指2 型)一大部分属于 “消渴”或“消”“瘅”之病证等,但糖尿病过程中缺少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时,就不能划到这个范畴。
在现代医学中,“三消症状”基本已经是糖尿病的中后期,假如中医还是按照”三消症状“进行诊断,会错失治疗时机。
所以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式是用现代生化检测技术先进行糖尿病诊断,然后辨证施治,针对性治疗。
糖尿病的病因,除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外,中医认为还跟生活及工作环境、情志、伤寒等有关联。
对中医而言,每个人不同、病理阶段不同,具体病机也不同,有热有寒,有实有虚,有寒热错杂,有本虚标实,虚者阴阳气血,实者病理产物(痰湿、瘀浊等)。
▲中药调理
虽然如此,但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又有一些相同点,比如痰湿、瘀浊等导致脏腑脉络气化不畅,出现向心性肥胖,肢体远端(包括头眼)表现为阴阳气血不通的症状等。
从中医角度分析这些共同点可知,虽然糖尿病患者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病理阶段具有不同的具体证机,但也有相同或相似的病机。
西医角度的糖、蛋白质、脂肪三大物质以及其他微量元素,中医认为皆属于中焦脾胃所化生和运输的水谷精微物质。
因此中医首先认为,糖尿病是精微物质的运化和敷布出了问题。
什么问题?就是运化和敷布不平衡。也就是说人体代谢和内分泌的不平衡
由于全身中心和外围之间脉络因痰湿、腐浊、血瘀阻滞而不畅、不通,导致精微物质(包括三大物质以及微量元素)运化和敷布不平衡,且前后二者互为因果而恶性循环。
具体来说,就是由于饮食肥甘厚味、膏粱醇酒,再加上活动大幅减少等各种病理因素,体内痰湿、腐浊、血瘀等滋生不化而淤堵各部脉络,以脾胃为中心的各脏器的气机升降出入不达、机体中心和周围远端之间的气化不畅,导致水谷精微物质的运化和敷布失却平衡。
有些地方过剩,如机体中心部位和大脉管中;
有些地方不足,如周围及机体远端部位。
该出的不出,如痰湿、瘀浊;不该出的总出,如精微物质(糖和其他微量元素)。
这样就形成了机体中脉络不通、中心病理产物堆积和远端气血津精不足的局面和恶性循环。
▲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总则
根据患者体质不同、病理阶段过程中具体证机不同,而施以适宜的方药或其他中医方法,“打通”各部脉络之瘀滞,清除“障碍”,彻底恢复以脾胃为中心的各脏器的气机升降出入功能以及水谷精微物质的运输敷布渠道,“车走车路,马走马路”,留正逐邪,直至机体达到正常“内生态”气化平衡状态(气机升降和水谷精微物质运输恢复井然有序)。
如果中医治疗方药或方法符合这个治则,则可使全身脉络通达,患体内的气化功能会逐渐重新建立,随着病理因素或产物的流通排泄,水谷精微物质会重新分配,这样脉管和机体中心中相对多余的精微物质就运化到缺乏部位中去,而逐渐达到新的平衡,整个机体“内生态”也重新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这样,包括“血糖”在内的精微物质降下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这就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机理。
中医治疗优势
- 整体辩证,个体施治,驱邪扶正,提升胰岛细胞再生能力。
- 清除毒素对胰体损伤,把高血糖毒性对胰岛的损伤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 消除胰岛素抵抗,将身体分泌的胰岛素或者外源补给性胰岛素充分利用到最大化。
- 效果明显,不需要长期服药,无依赖性。
- 增强身体代偿功能,消除乏力、四肢麻木、皮肤瘙痒、视物不清等糖尿病病症。
- 完全有效防治糖尿病的各类慢性并发症。
- 使人体脏器调和、阴阳平衡,恢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