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京剧票友在演唱中必须要做到“两个分清”

长按二维码,赶快购买吧!

(一)分清唱句与乐句

京剧唱段的唱词和古典诗词一脉相承,大多是有规则、整齐的对应句形式。诗词为吟诵,唱词为演唱,都要求按音律、音阶的上下起伏琅琅上口,要求上、下句对仗和合辙押韵,所不同的是京剧唱词要更接近生活一些,要增加些生活情趣;在格律上更自由一些,会有一些长短句的变化,增加一些叠句、垛句,使唱段生动活泼。平仄、对仗、典故相对约束少些,数量少些。在合辙押韵上比较严格,采用的是一辙到底和句句都押韵。一句唱句分三个词组。

举几个例子,如《搜孤救孤》的七字句:

上句:娘子 不必 太烈性(二二三)

下句:卑人 言来 你是听(二二三)

都是二 二 三的词组表现形式。

再如《斩皇袍》、《珠帘寨》唱句词组有了变化:

上句:孤王 酒醉 桃花宫(二二三)

下句:韩素梅 生来 好貌容(三二三)

上句:忆昔 当年(在那) 五凤楼(二二三)

下句:文武 百官 庆贺千秋(二二四)

词组变化更大的如《贺后骂殿》加上了叠句:

上句:孤赐你 金镶白玉锁(三五)(2个词组8个字)

下句:加封你 一勤王 二良王 三忠王 四正王 五德王 六平王 上殿不参王 下殿不辞王 再赐你 凹面金锏 上打昏君 下打谗臣 压定了 满朝的文武 大小的官员 谁敢不尊 你是个八贤王,带管孤穹 (19个词组 73个字)

上、下句变化是八比七十三,灵活多变,无拘无束,完全从人物的需要出发,唱出了愧疚和劝慰的味道,又使唱腔如小河流水上下起伏娓娓动听,研究起来非常有意思。

与“唱句”相对应的叫“乐句”,是这一唱句的乐谱表现形式。与唱句“词组”(如二二三)分列对应的我们叫它“乐节”也可叫“分句”,是唱句中最小的乐谱单位。每个乐句由三个乐节(分句)构成。举例如下:(见曲谱一,转载略)

三个词组构成一个唱句,按照字词的音律音阶,构成乐节,三个乐节构成一个乐句,这就是

“以字行腔”,“字是骨头,腔是肉”的行腔规律。总之,文字——词组(配上乐谱形式)——乐节 ——乐句——唱句;若干唱句——构成唱段。既有固定模式,又有变化,形成上下起伏的唱腔体系。篇幅所限,不一一例举,可按照这个规律,理解唱句、乐句和唱段的关系。

(二)分清西皮、二黄

在明确乐句、唱句、唱段的关系和乐谱走势的基础上,分清上、下句,分清西皮、二黄,这是学唱京剧的两大难点。西皮、二黄我们在前面讲调式板式上都讲述过了,具体在学唱过程中怎样区别,我们补充几点。

A 西皮、二黄音乐风格的不同

西皮脱胎于梆子腔,具有北方音乐特质,唱腔曲调活泼明快,音域较宽广,在各种板式渲染不同情绪中都很突出。比如欢快流畅的“二六”、“流水”板;快如疾风的“快板”;高亢挺拔的高腔、嘎调,常出现六度以上的跳跃,特别能展现它的音乐风格。

二黄产生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具有南方音乐的风格,唱腔曲调多一些委婉缠绵,旋律起伏不太大,多为级进和小跳行进。在一些正剧或悲剧中也有一些高腔,但总的趋向是庄严苍劲,略有些低沉。

恕不一一列谱,大家在欣赏和学唱中体会摸索,在音乐风格上是确有明显区别的。

B 西皮、二黄定弦的不同

二黄定弦,里弦为5音,外弦为2音。这和二黄腔音域相关。京胡伴奏二黄腔,一个“把位”

(操琴术语)由“5—5”七个音阶,就可以胜任了。在剧场A里听戏或调嗓子,一听京胡定音“5—2” “2—5”就知道是要唱二黄唱段了。

西皮定弦,里弦为6音,外弦为3音。这也是因为它音域较宽决定的。京胡伴奏西皮腔虽基本上也用一个“把位”,但它常常突破八度的音域,甚至可达十一度的跳跃。如《四郎探母·见弟》:“弟兄们分别呀呃……”按行话说“翻上去唱”(恕不列谱)。

定弦的不同显示了音域和格调的不同。

B 过门的不同

过门——不论是开唱过门,唱句间过门,还是乐节间的垫头,都构成唱腔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唱腔交织,混然一体。大过门小垫头在陪衬唱腔同时,除显现其鲜明的音乐风格和曲调特色之外,还显现其结构不同。仅以“原板”为例:“西皮原板”的上、下句结构基本相同,如

《武家坡》(见曲谱二,转载略)。

这类“原板”基本通用,唱多,过门少所以流畅,属于平行单乐段结构。

二黄原板如《打棍出箱》。(见曲谱三,转载略)

这类“原板”也比较典型,三个分句(乐节)之间都有固定的过门连接,结构为“三、六、三” 组合形式,即“三”——唱腔两小节,过门一小节;“六”——唱腔三小节,过门三小节;“三” ——唱腔两小节,过门一小节。这是上句,下句较紧(略)。

过门结构不同,起唱上板的板眼也不同。西皮是“眼起板落”(弱拍起,重拍落);二黄是“板起板落”,落音也不同。

篇幅所限,我们只介绍些基本常识和简单技法。大家摸着这些基本规律,在学唱中弄清差异和特色,反复琢磨,加强实践体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