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千年的宋代毛笔,一支300万的明代毛笔,21图探毛笔前生今世
一、毛笔的流变
书契之事,以笔记之。战国时期,笔取多名,有“聿”、“不律”、“弗”之称。秦始皇时,方称为“笔”。
西汉扬子云有言:“孰有书不由笔”。
古来更是有“笔砚精良,人生一乐”之说。
“笔,述也。谓述事而言之。”《释名》
毛笔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是战国以前,当时制笔工艺极为简单。
在仰韶遗址中出土的不少彩陶上,花纹丰富,有学者推测这些花纹是用毛笔绘制的。即,毛笔在当时可能就已经出现了。
彩陶几何纹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故宫博物院藏
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出土了一只战国时期的毛笔,此发现说明,我国的毛笔,早在战国时期便已出现,同时也推翻了民间流传的“蒙恬造笔”的说法。
毛笔,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二个阶段是秦汉时期,这时候较战国有了些许进步。
秦汉时期,笔杆较细,笔头直接置入笔管,当时的毛笔,属“散卓笔”一类。散卓笔,即使用一、二种毫毛,散扎成笔。
汉代“白马作”毛笔,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第三个阶段是六朝到唐代,主要是以缠纸法制笔。当时的人追求书写的字遒劲有力,“有心笔”因而风靡一时。
有心鸡距笔,日本正仓院藏
第四个阶段是宋元以后,散卓笔成为了主流。
宋代之后,因为造纸术的发展,书写的篇幅明显增加,而“有心笔”已经无法满足写大字的要求。无心散卓笔凭借其贮墨多、坚固硬挺、笔法可随意变换的优势,成为了主要的选择。
《苕溪诗》卷,北宋,米芾,纸本行书,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之后,湖州产的湖笔兴起,此后毛笔不断发展,演变至今日所见的毛笔。
纵观历代毛笔,宋代可谓是毛笔的重要转型期。其种类多样,形制经典,对后世毛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宋代毛笔的类别
宋代毛笔,以宣笔为主。
宣笔,起自唐代,繁兴于宋。宣笔盛行之时,一度成为毛笔的代称。其中最有名者,当属诸葛氏所制之笔。
宣笔根据笔毛可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兼毫笔。
毫的材质又分为兔毫、狼毫、羊毫、鹿毫等。
据传,宋徽宗赵佶(1082-1135)在23岁,即崇宁三年(1104)完成的这幅《楷书千字文卷》,是用狼毫笔写成。
楷书千字文卷,北宋,赵佶,故宫博物院藏
白居易在《紫毫笔》中所说的“尖如锥利如刀”并且“价如金贵”的紫毫,则是指兔毫。
清代竹管兰亭真赏紫毫笔,故宫博物院藏
宣笔中,按照品类又可细分出散卓笔、鸡距笔等款式。
散卓笔
宣笔中,有极名贵品种——散卓笔。
根据黄庭坚的说法,宋代唯有诸葛氏可制散卓笔。因而散卓笔也被称为“诸葛笔”。
散卓笔性能良好,利于书写,一支散卓笔往往能抵十只寻常毛笔。
因为纸幅和书写习惯等因素的改变,宋代的散卓笔,由紧心三副散卓笔向无心散卓笔过渡。
无心散卓笔,使用一种或两种毫,散扎成长直状的笔头,置入笔腔内部,无需柱毫,即可实现坚固硬挺,贮墨多的功能。
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里提到:“熙宁后,始用无心散卓笔,起风一变”。
避暑录话(二卷),宋,叶梦得,西泠印社拍卖
宋代之后,散卓笔逐渐成为主流。
鸡距笔
宋代之后,散卓笔盛行,尽管如此,有心笔仍旧占有一席之地。
有心笔中,鸡距笔为典型形制。鸡距笔因笔头形态近似鸡爪后方突出的距而得名。其笔锋粗短、硬挺,特点是吸墨不多,不利于转折、顿挫。
鸡距笔,日本正仓院藏
白居易在《鸡距笔赋》中盛赞其:“斯距也,如剑如戟,可系可缚”。
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便是用鸡距笔写就。
《祭侄文稿》,唐代,颜真卿,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由此可窥得鸡距笔曾经的辉煌。
欧阳修与梅尧臣画像
此外,关于宣笔,宋代的梅尧臣(1002-1060)与欧阳修(1007-1072)还有一段“赠笔佳话”。
宋代梅尧臣是宣城人,他常将宣笔作为礼物赠予朋友。他给好朋友欧阳修写信,想将当时流行的诸葛氏的笔送给他。
在信中,梅尧臣说:“是以持献公,不使物受屈”。
《灼艾帖》,北宋,欧阳修,纸本
然而欧阳修当时并不喜欢宣笔。但盛情难却,只得接受。
后来,欧阳修用过宣笔之后,甚是喜爱。有文记载此事:“今得此甚可用,遂深藏之”。
宋代文人,偏爱哪种毛笔?
毛笔是宋代文人书写、绘画的必要器具。而文人之间,毛笔的偏好自然不同。
苏轼和黄庭坚,两人同列“宋四家”,却在毛笔的选择上大相径庭。
苏轼偏爱诸葛氏经典的短峰笔,黄庭坚则对当时新兴的散卓笔赞叹不已。
毛笔的选择不同,对于书写风格的影响也尤为明显。
苏轼用笔多取侧势,字形偏于肥扁。赵孟頫称赞其“字画风流韵胜”。
《题王诜诗帖》页,北宋,苏轼,纸本行书,故宫博物院藏
《治平帖》卷,北宋,苏轼,纸本行书,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则常用较长的笔头,喜欢双钩悬腕书写,笔意纵横,挥洒自如,似脱缰野马。
《诸上座帖》,宋,黄庭坚,纸本草书,故宫博物院藏
《惟清道人帖》页,宋,黄庭坚,纸本行书,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毛笔的收藏
因为毛笔难以保存,因而今天存世的宋代毛笔较少,出土的毛笔实物更是稀少。常州博物馆收藏的这两只宋代毛笔,可谓此中珍品。
1.宋(960年~1279年)狼毫笔
2006年常州常宝钢管厂宋墓出土
狼毫笔头,笔套材质为芦杆,笔管接入端为丝织物包裹
2. 南宋(1127年~1279年),毛笔
1978年江苏常州武进区村前蒋塘南宋墓出土
笔杆、笔套为芦杆材质,笔头用细丝捻成,笔管连接处以丝带包裹,便于更换。
而在拍卖网上,却看到了些许毛笔的身影,但年代也只有到明、清。一只明代毛笔几百万,不免好奇,究竟是笔、还是笔身的价值了~
毛笔,书写历史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毛笔逐渐淡出了书写工具的舞台。但在今天,仍旧有许多人学习书法,用毛笔写字。
《草书千字文》卷,元,赵孟頫,纸本手卷,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毛笔在世界文化的绘卷上涂抹了浓重的一笔,这一笔,将为世人铭记。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毛笔也将继续书写它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