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说:不是罗塞塔石碑有问题,而是托勒密帝国根本不存在
西方史说,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而他死后,庞大帝国一分为三,分为本都、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帝国。
亚历山大的死亡以及他的帝国分裂,被视为古希腊终端,从分裂那天开始,古希腊没了,古罗马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看起来很有点三家分晋的味道,晋文公建立的强大国家,在他死后失去控制,几家重臣相互厮杀,最终瓜分了晋国土地。
三家分晋被视为战国开端,也是从这一天起,春秋没了。瓜分晋国的是重臣六卿,而瓜分亚历山大帝国的,则是亚历山大部下大将,总之,都没啥儿子老婆乃至王室啥事。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关系,很像我们的春秋和战国,甚至连春秋出思想家,战国出政治家和名将,都是一样一样的。古希腊以思想家闻名,而到了古罗马,则是安东尼、屋大维和凯撒。
巧,真的太巧了,这种巧合非常多,比比皆是,要不说读西方史,恍惚之间总有种错觉,这是复刻版史记。
从亚历山大帝国里分出来的托勒密埃及,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分得埃及的那员大将叫托勒密,就像韩氏起名为韩国是一样的。
韩国思密达,我可真不是说你。
托勒密帝国自公元前305年建国,到公元前30年那个著名的埃及艳后兵败自杀,一共持续了275年。号称古埃及学基础,揭示一切谜底的罗塞塔石碑,刻的就是托勒密五世发布的诏书,换句话说,这个罗塞塔石碑是托勒密孙子的孙子留下来的。
这个石碑有诸多疑点,被怀疑了无数次,但实际上,根本不必计较这块石碑,因为按我们史书记载,这个托勒密帝国压根就不存在。
亚历山大帝国都子虚乌有,详情可参照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蹦迪,亚历山大帝国消失了》。
亚历山大帝国都不真实,更不用说托勒密,但有人会说,亚历山大只是吹牛,他没打到阿富汗,但确实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巴克特里亚是假,但托勒密帝国却是真的。
真的?虽然张骞没有去过埃及,但他提及了一个国家,条支。
史记: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有大鸟,卵如瓮。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国善眩。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
史记称,条枝(支)在安息西边数千里的地方,临近西海。夏天很潮湿,能种水稻,当地有一种巨鸟,鸟卵跟瓮那么大,人口众多,只有小君主(指城邦制),被安息奴役,是安息的外藩,条支人很擅长一种叫眩的魔术。安息长老们说条支有弱水,还有西王母,但张骞未曾亲眼一见。
这段话很重要,相当重要,非常重要,它将成为我们揭破托勒密王朝的关键证据。
现在通常解释是,条支就是塞琉古,确切说是巴克特里亚分裂出去后,少了阿富汗的塞琉古帝国。条支一词来源于美索不达米亚(ntiochia),或者塞琉西亚的译音。
这根本是强词夺理,不管汉朝读音怎么变,也不可能把四个甚至六个音节,翻译成两个,而且美索不达米亚塞琉西亚读音,跟条支差异非常大。
事实上汉朝人读条支,发音跟现代一样,没啥区别。
张骞是从安息长老那里得知的信息,安息是谁?安息位于伊朗高原,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古波斯,在西方历史中,它被称为帕提亚。
西方史说,亚历山大征服了伊朗高原,安息先后被亚历山大帝国和塞琉古帝国统治,可张骞说的却是,安息是西方最大国家,有国王,有统一政权,周边上百个小国都被它役使。
张骞认为安息很重要,建议汉武帝拉拢他们,如果有某个国家曾征服过安息,并统治了这里上百年,这么重要的信息,张骞会漏过吗?
塞琉古统治安息离张骞很远?西方史记载,帕提亚自公元前238年宣布独立,但塞琉古帝国不干,打了好多次架,一直到张骞抵达安息那年,也就是公元前130年左右,两边还在干架。
这场仗打得还不小,帕提亚占领了米底亚地区(两河流域的一个古国,又称玛代,位于两河流域和波斯高原之间),抓住了塞琉古皇帝安条克七世,砍下了他的脑袋。
把人家皇帝砍了,如果条支就是安息死敌塞琉古,张骞居然对此一无所知?你觉得这可能吗?
要知道张骞的任务,可不是考察投资环境,而是调查西域国家实力。西域所有国家,不管张骞怎么描述,最终评价都是一个字,弱或强。
弱就是兵弱,不能打仗,因为张骞最大任务是寻找对付匈奴的盟友。
更关键的是,张骞不仅没有提到塞琉古,他甚至没有提及任何有关古希腊的信息。
史记: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天子欣然。
张骞说,安息风俗跟大宛大夏一样,类似汉朝,所以才建议跟他们搞好关系。什么是风俗?就是语言和文化,《汉书》补充说,自大宛以西直到安息,虽然有很多异族语,但大致相同,互相能听懂。
汉书:自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自相晓知也......其地无丝漆,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
语言类似大宛,而文化类似大汉,哪里有半点古希腊文明影子?尤其汉书特意提到,安息原来不会炼铁,是投降的汉卒教会他们制作铁器。
古希腊号称公元前10世纪就掌握了炼铁,雅典还是世界炼铁中心,怎么到了公元1世纪,它统治过的安息连铁器长啥样都没见过?
顺道一说,从这点看,大马士革闻名天下的炼钢技术正是来自东汉。
汉武帝采纳了张骞的建议,开辟通道与安息通商,这也是丝绸之路的由来,从此以后,两边商人往来不绝,使者也是相互不断。
公元前105年,汉武帝试图征伐大宛,为了创造有利环境,特意派使者出使安息,安息王非常高兴,动用了最高规格接待。
两万骑兵远赴边境迎接,开放沿途数十座城市供汉使游览,事后安排使臣团回访,还献上了那些令张骞啧啧称奇的物品,大鸟和善眩的魔术师。
巨鸟应该是大鹏鸟,山海经里的鲲,波斯神话里叫它Roc,这东西还真可能不是传说,至少张骞和汉武帝都见过。
对于张骞所见所闻和西方记载的矛盾,西方人这么解释,其时汉帝国对西域一无所知,张骞是首个正式出访西域的汉人,分不清方位正常,史记又是第一本纪传体史书,不可能面面俱到,漏记错记也很正常。
的确,这事太早了,而且仅有张骞一个人证,就算拿来做证据,也有点效力不足,孤证嘛。
但是,我国史书记载太丰富太详细了,《汉书》、《后汉书》乃至《魏略》,仍然有相关记载,而且与《史记》完全一致。
尤其甘英和鱼豢,甘英去过条支国,而鱼豢则为吐槽而对条支做了详细考证。
《魏略》:前世谬以为条支在大秦西,今其实在东。前世又谬以为强於安息,今更役属之,号为安息西界。
鱼老爷子吐槽说:“前世胡说八道,说什么条支在大秦西边,实际上它在大秦东。又说什么条支比安息强,都是胡扯,真实情况是安息奴役着条支。”
虽然我也不知道鱼老爷子吐槽的是谁,但吐槽别人首先自己得先弄明白,这是常识,所以鱼豢一定做过详细调查,我觉得他起码见过10个8个安息或条支商人才敢这么说。
鱼豢吐槽归吐槽,但他未对张骞描述做一字修改,亲访条支的甘英,一样如此。
鱼豢写《魏略》的时候,已经是西晋了,丝绸之路开通已过去300多年,来过中原的西域商人不知道有多少。如果说张骞那个时代,对西域的了解还是懵懂未知,到了鱼豢这会,门清。
这说明,张骞的描述,正确得不能再正确。
这样一来,张骞瞬间多出两个证人,其中一个去过条支,另一个则做了详细调查,而他们背后由史书背书。
到此,你还敢说张骞混沌不清,司马迁错记漏记?究竟是写错,还是西方在撒谎?你觉得是不知道西方从那里搞出来的考证可信,还是我国秉笔直书始终如一的史官们可信。史记汉书后汉书,这才叫信史。
那么条支究竟是哪里?很简单,条支就是阿拉伯。
波斯语对阿拉伯人的称呼叫Tazi,所以后世才会叫他们大食,大食条支就是一回事。
阿拉伯帝国崛起并非源自伊斯兰教兴起,而是早在公元前130年,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有了这个国家。
至于说西方为什么篡改这个历史?看看条支位置在那里就明白了。
综合历代史书,有关条支的信息有以下几条:“在安息西边,靠近西海,首都建在山上。海水环绕其东南北,只有西北有陆地相连。土特产是狮子、犀牛、峰牛(背上有驼峰的牛)、孔雀。
安息在波斯高原,它西边只有两个地方,地中海东岸(即今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地),和阿拉伯半岛。
三面环海,只有西北与陆地相连,很明显指的是阿拉伯半岛。
曾经有西方学者强行解释为安条克城,但安条克哪来的狮子孔雀?何况关于条支,还有两个重要标志,弱水和西王母。
先前解释过,弱水就是死海,因为都代表死亡,而西王母则是指西奈半岛上的西奈圣山。
西奈发音是sinai,它的出处是犹太教神话月神sin。极西之地的月神山,山下有弱水,附近全是流沙,在张骞等人眼里,可不就是西王母所居昆仑神山。
虽然西王母是个误会,但这也为我们指明了道路,条支王城离死海和西奈半岛都不远。
我们看一下地图,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历史名城,又建在山上,附近有哪些?
首当其冲就是耶路撒冷。
难怪耶路撒冷也是伊斯兰教圣地,原来它早在公元前130年,基督教还未诞生,就是阿拉伯王城了。难怪我始终奇怪,伊斯兰教明明跟耶路撒冷没啥联系,可历史上阿拉伯人一直跟基督教斗得你死我活,圣战都不知道搞了多少次,比如十字军东征和萨拉丁。
可惜阿拉伯人只知道打架,不知道保存历史,杀红了眼也说不出理由,最后只得编一个神话故事,强行与耶路撒冷挂钩。
所以懂历史有多重要,要不然老家被人抢了也不知道。
话说谁认识中东土豪,可以把这段话翻译给他,保不齐有惊喜。还是不要了,别搞出第六次中东战争,明天CIA就发通知,全球通缉恐怖分子--石湖鱼。
这玩笑可就开大了。
确认条支方位的作用,就是戳破托勒密帝国谎话。因为西方记载,托勒密帝国自始至终都控制着全部埃及领土,包括西奈半岛,也包括地中海东岸。公元前300年分割亚历山大帝国的协议里,托勒密帝国获得的土地,从埃及一直延伸到叙利亚。
如果是这样,那么张骞从安息长老嘴里听到的条支在哪里?甘英抵达的条支又是哪里?经过史记汉书魏略三代史书确认的条支国又应该处于何地?
西奈半岛都是阿拉伯人地盘,你还相信埃及存在一个古希腊帝国?既然托勒密帝国不存在,那么一切都不复存在。
罗塞塔石碑不存在,亚历山大图书馆也不存在,就是那个号称储藏了天量古希腊著作,包括全套亚里士多德的神奇图书馆。
几乎所有古希腊著作,至少90%以上不是在希腊本土完成,而是在这个莫名其妙的埃及图书馆。
希腊人跑去埃及写书,这本身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从地图看,希腊半岛离埃及并不远,可那是大海,而且地中海脾气很大。
安息长老跟甘英说,从我们这里去埃及,运气好也要三个月,没有风或者刮逆风,两年三年也到不了。
注:汉书原话是去大秦,但实际上大秦起源于埃及,根本不在意大利半岛,今天写不完了,下篇另说。
安息长老的确不希望甘英与大秦接触,但并不见得他就是在忽悠,因为鱼豢在《魏略》里也复述了这个说法,可没人吓唬他。
当时即没有指南针,更没有蒸汽机,海船远洋纯看老天脸色,而且只能贴着海岸线走,那时候的海船可经不起大风大浪。
即便从条支去埃及,也要做好九死一生的准备。从条支到埃及是九死一生,从希腊到埃及是几死几生?古希腊先贤,冒着生命危险,不远万里跑到亚历山大城写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大无畏国际主义精神。
难怪至今在亚历山大图书馆旧址,不管怎么挖,挖多深,找不到半点遗物,连块大石头都没有。
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怎么找到?
还有另一个角度,如果地中海东岸到伊朗高原,自西汉时期居住的就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事实上这也和现代一致。
那么两河流域的诸多文明,是否存在也成了幻影,即便真的存在,归谁也不好说,搞不好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
你看他起楼台,你看他宴宾客,再看他楼塌了。
作假,终归只是黄粱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