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互联网公司奇葩借口的同时,不妨也看看其面临的真实压力
最近,一些公司为了“优化”团队想了很多方法,比如有赞的996,比如便利蜂的数学考试,引起了海啸般的吐槽和鄙视。
诚然,这些做法十分不公平,还有些强人所难的意思。但换位思考,你也会发现,一些互联网企业可能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作为高速成长的行业,互联网企业必须保持每年的发展状态,即使原地停留都是不行的,会被看衰。所以,互联网企业只能不断地自我更新,高速成长。
但很多情况,并不是想成长就可以实现的。具体哪些困难,我们不妨具体分析一下。
一,人口红利结束,用户自然减少。这就如同当年,每年移动互联网人口增加一样,也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由于移动互联网总体人数已达到天花板,而吸引人的APP又每年都在增加,老APP用户减少已经成为必然。
其实这也说明,现有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已经被开发的比较完全,从找工作,到找保洁,到看娱乐内容,到社交交友,各个赛道上都有很多玩家,并且做得都很努力。
二,新业务好建,赚钱的新业务不好建。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应对用户天花板的做法就是建立新业务,但是新业务团队好建立,赚钱可能就是一个精细操作,慢工细活的事情了。毕竟,大众手头的钱每年增加量是有限的,不可能让所有互联网服务都赚到钱。
同时,每个人每天就24小时,也是个问题。自从自媒体觉醒以来,很多内容都变得更有意思,比如新闻APP,比如短视频APP,比如小红书这种分享推荐APP,都会占据用户大量时间。想把你的新业务推荐给用户,还能赚钱,确实是只有少数公司可以做好的小概率事件。
三,员工已不是吃苦耐劳的80后。很多老板创业时,正赶上80后大规模加入工作的时候,这一代人,家里没钱,出门在外都靠自己打拼,因此对工作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可以说是创业的精锐之师。但90后,尤其是95后,喜欢精致生活,不喜欢加班,不喜欢周末被打扰,工作成了完完全全的一分工资一分劳动。
现在的90后,可以不谈恋爱,可以不买房,可以不要孩子,但不能不要自己精致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你拿高薪、升职来诱惑或者说激励他们,常常是无效的。
四,员工薪酬水涨船高。现在的员工薪酬,由于已经经验老到的80后,以及更为自信的90后和95后的推动,一直不断上涨。在一线城市,很多工作三、四年的年轻人要求月薪15K。而同时,企业为员工付出的工资外成本也在增加,可以说薪资支出飙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板都觉得当年招人时候薪资给高了。
而且,现在还有些求职人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比如在大公司被裁了,她依然认为自己的经验要高于招人的小公司,有时候工资还要求更高。
五,增员未必增效。对于传统业务,对于新业务,有时候在资本的支持下,最先想到的是增员,增加人手,放大效果。但现在的情况是,增员未必增效,一个各有各的想法,方向不统一的团队,可能会大幅增加沟通成本,而效果却不明显。
在这些压力下,互联网企业老总首先要反思自己,策略制定的有问题,然后要反思中层,策略执行的不好,还要反思下人力,到底是如何招聘的,是不是只为了完成量,忽略了质。
而唯一不应该埋怨的,就是员工,因为将熊熊一窝,没打好仗,还是不能怨士兵,人家离职之后,很多人都找到不错的公司入职,可能就更说明这个问题,还是企业没组织好。如果发现压力大,需要裁员,还请善待员工,这些压力并不是员工造成的,而是老板自己笨拙的管理和不切实际的战略造成的。
所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企业要善待员工,另一方面企业遇到压力选择对策也情有可原。能够妥善化解压力的企业和员工,相信在未来都会走得更稳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