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部分“登莱青道员”的仕途简析,升任按察使是常态 2024-08-03 03:26:37 清代地方区划大致可以分为省、府(包括直隶州)、州、县四级,不过在省与府之间,还设有“道员”这一职务。按照《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道员,正四品,有粮道、河道、海管道、巡警道、劝业道、分守道等。其中,驻地在省城的道员,类似于现在省直部门;而驻地在外的道员,则如同省府派出的管理机构。道员(一般尊称为道台大人)虽然在业务上是知府的上司,但就品级来说,两者相差并不大。清朝初期,知府也是正四品,与道员相同(类似现在地市与省厅之间的关系)。到了乾隆年间,知府改为从四品,这才与道员之间有了明显的尊卑之差。因为品级相近、业务相似的关系,提拔道员时,一般都是从知府中选任。知府如果不能升任道员,仕途基本无望;而成为道员之后,运气好的话,三迁就可任巡抚,未来一片光明(《清史稿》载:“郝硕,汉军镶黄旗人……外授山东登莱青道,三迁江西巡抚。”所谓三迁,中间有按察使、布政使两个职位)。因此,道员也堪称清代地方官仕途中一个里程碑似的职务。胶东半岛在清代属于登莱青道的辖区,那么,曾经担任过“登莱青道员”的人,后来仕途都发展得怎么样呢?本文就以选取部分“登莱青道员”作为例子,进行简要介绍。 (烟台市博物馆展出的登莱青道衙门相关物品)实际上,就清代制度来说,分巡道更像是“差事”(职务),而按察使副使、佥事更像是本官(级别)。因为这层关系,道员提拔的话,升任按察使是常态。例如,康熙四十二年,汉军旗人甘国璧任山东登莱青道员,康熙五十二年擢江苏按察使;乾隆十九年,登莱青道员沈廷芳调任河南按察使;乾隆三十五年,登莱青道员郝硕为浙江按察使;嘉庆十四年,时任山东按察使朱锡爵升任布政使,此时,他的继任者就是登莱青道员张彤。道光年间,旗人英桂由京官外放为山东青州知府,再升登莱青道员,后被拔擢为山西按察使。值得一提的是,英桂出自满洲正蓝旗,作为旗员,他的仕途可谓顺风顺水,由京官外放之后,在地方上几年就一升迁,很少原职调动。他由知府经道员升任按察使之后,很快就当上了布政使、巡抚。又经过福州将军、闽浙总督任上的历练,于同治十一年调回中枢担任兵部尚书,兼总管内务府大臣。光绪元年,他任协办大学士。三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去世之后又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勤”。他也算是清代历任登莱青道员当中,仕途最为显赫的一个了。 (龚易图在“小蓬莱”的题记)由登莱青道员升任按察使的还有福建人龚易图。他就任登莱青道时,驻地已经迁至烟台。如今在毓璜顶公园“小蓬莱”景点内,还能看到他题名的碑记。根据《清实录》的记载,龚易图在光绪三年,由山东登莱青道龚易图调任江苏按察使。光绪二十九年,登莱青道员李希杰也升任为浙江按察使。当然,升任按察使只是常态,并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表现好的话,也有可能越过按察使,直接提拔为布政使。乾隆年间的卫哲治,就是表现好的例子。他在淮安知府任上抚民有方,升任山东登莱青道。“居数月,擢布政使。” (道恕街这个名字就与当年道署驻地有关)在清代中前期,登莱青道驻地在莱州,任内大多太平无事,因此历任道员的事迹,外界了解不多。而烟台开埠之后,登莱青道移驻过来。此时风云已经变化,道台需兼顾东海关事务,且时常与洋人打交道,故大多在史书中留墨较多。清末相对比较知名的两位登莱青道员,分别是刘含芳和盛宣怀。不过,两人均属于没有升任按察使的特例。刘含芳是因为年事已高,在甲午战中心力交瘁,后来不久去世。而盛宣怀则可能是专心邮传商务,志不在“三迁至巡抚”吧。 赞 (0) 相关推荐 清朝的制台、抚台、藩台、臬台、道台、府台、学台都是干什么的 清朝的官制大体可以分成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和军方官制.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都是地方官制中的官员. ▲清朝地方官 制台,是总督的别称,在清朝属于顶级的封疆大吏 总督统管数省的政治.经济 ... 严树森《保荐堪任道员人材疏》【1】 奏:为鄂省道员[2]需才,谨举所知,吁恳天恩调派来楚,差遣委補,以资臂助,恭折奏祈圣鉴事.窃维地方之安危,视乎吏治:查吏之责,总其成于督抚[3],分其任于藩臬[4],而尤必以道员任之者.诚以道员为守令 ... 清代民间抄本《道门安葬全套》 清代民间抄本《道门安葬全套》 清代道教抄本《道门安葬全套》 道门安葬全套,明清时期道教科仪抄本. 清代秘传儒释道手抄老本《三教应劫总观通书》一册全官家禁书 清代秘传儒释道手抄老本《三教应劫总观通书》一册全官家禁书 阆中:道员 · 师爷 · 衙役 · 书吏 四川阆中古城旅游景点"川北道署"是阆中历史地位和政治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反映了道台制度的发展演变. 川北道署不仅全方位展现了明清时代重要官府机构的办公场所样貌,还设有多处展室,展示介 ... (17)中国绘画邮票图录(11)清代版画·杨柳青木版年画(1)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一.创于明崇祯年间,清雍正.乾隆至光绪初为最盛时期,已历300余年,因产于天津杨柳青镇而得名.杨柳青木板年画是印绘相结合的年画制品,风格独特,构图丰满,线刻精工细腻 ... 清代,和田青白玉包金鱼身童子执壶 清代,和田青白玉包金鱼身童子执壶 古玩一族2021-03-26 22:57:59 长16cm,宽6cm,高12.5cm,重350g取和田青白玉为材,玉质上乘,温润细腻,有油润感,用料厚实,局部包金,整 ... 又一辑中文里让我心动的词:「青道」:月亮... 又一辑中文里让我心动的词: 「青道」:月亮的轨道. 「云梦泽」: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 「鹿梦」: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落苏」:茄子. 「星质」:石头. 「菩提玉斋」:蛋炒饭的别名. 「丝萝」:指婚姻 ... 清代四川阁皂山唐道长手抄的道教的书籍 ·
清代地方区划大致可以分为省、府(包括直隶州)、州、县四级,不过在省与府之间,还设有“道员”这一职务。按照《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道员,正四品,有粮道、河道、海管道、巡警道、劝业道、分守道等。其中,驻地在省城的道员,类似于现在省直部门;而驻地在外的道员,则如同省府派出的管理机构。道员(一般尊称为道台大人)虽然在业务上是知府的上司,但就品级来说,两者相差并不大。清朝初期,知府也是正四品,与道员相同(类似现在地市与省厅之间的关系)。到了乾隆年间,知府改为从四品,这才与道员之间有了明显的尊卑之差。因为品级相近、业务相似的关系,提拔道员时,一般都是从知府中选任。知府如果不能升任道员,仕途基本无望;而成为道员之后,运气好的话,三迁就可任巡抚,未来一片光明(《清史稿》载:“郝硕,汉军镶黄旗人……外授山东登莱青道,三迁江西巡抚。”所谓三迁,中间有按察使、布政使两个职位)。因此,道员也堪称清代地方官仕途中一个里程碑似的职务。胶东半岛在清代属于登莱青道的辖区,那么,曾经担任过“登莱青道员”的人,后来仕途都发展得怎么样呢?本文就以选取部分“登莱青道员”作为例子,进行简要介绍。 (烟台市博物馆展出的登莱青道衙门相关物品)实际上,就清代制度来说,分巡道更像是“差事”(职务),而按察使副使、佥事更像是本官(级别)。因为这层关系,道员提拔的话,升任按察使是常态。例如,康熙四十二年,汉军旗人甘国璧任山东登莱青道员,康熙五十二年擢江苏按察使;乾隆十九年,登莱青道员沈廷芳调任河南按察使;乾隆三十五年,登莱青道员郝硕为浙江按察使;嘉庆十四年,时任山东按察使朱锡爵升任布政使,此时,他的继任者就是登莱青道员张彤。道光年间,旗人英桂由京官外放为山东青州知府,再升登莱青道员,后被拔擢为山西按察使。值得一提的是,英桂出自满洲正蓝旗,作为旗员,他的仕途可谓顺风顺水,由京官外放之后,在地方上几年就一升迁,很少原职调动。他由知府经道员升任按察使之后,很快就当上了布政使、巡抚。又经过福州将军、闽浙总督任上的历练,于同治十一年调回中枢担任兵部尚书,兼总管内务府大臣。光绪元年,他任协办大学士。三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去世之后又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勤”。他也算是清代历任登莱青道员当中,仕途最为显赫的一个了。 (龚易图在“小蓬莱”的题记)由登莱青道员升任按察使的还有福建人龚易图。他就任登莱青道时,驻地已经迁至烟台。如今在毓璜顶公园“小蓬莱”景点内,还能看到他题名的碑记。根据《清实录》的记载,龚易图在光绪三年,由山东登莱青道龚易图调任江苏按察使。光绪二十九年,登莱青道员李希杰也升任为浙江按察使。当然,升任按察使只是常态,并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表现好的话,也有可能越过按察使,直接提拔为布政使。乾隆年间的卫哲治,就是表现好的例子。他在淮安知府任上抚民有方,升任山东登莱青道。“居数月,擢布政使。” (道恕街这个名字就与当年道署驻地有关)在清代中前期,登莱青道驻地在莱州,任内大多太平无事,因此历任道员的事迹,外界了解不多。而烟台开埠之后,登莱青道移驻过来。此时风云已经变化,道台需兼顾东海关事务,且时常与洋人打交道,故大多在史书中留墨较多。清末相对比较知名的两位登莱青道员,分别是刘含芳和盛宣怀。不过,两人均属于没有升任按察使的特例。刘含芳是因为年事已高,在甲午战中心力交瘁,后来不久去世。而盛宣怀则可能是专心邮传商务,志不在“三迁至巡抚”吧。
清代地方区划大致可以分为省、府(包括直隶州)、州、县四级,不过在省与府之间,还设有“道员”这一职务。按照《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道员,正四品,有粮道、河道、海管道、巡警道、劝业道、分守道等。其中,驻地在省城的道员,类似于现在省直部门;而驻地在外的道员,则如同省府派出的管理机构。道员(一般尊称为道台大人)虽然在业务上是知府的上司,但就品级来说,两者相差并不大。清朝初期,知府也是正四品,与道员相同(类似现在地市与省厅之间的关系)。到了乾隆年间,知府改为从四品,这才与道员之间有了明显的尊卑之差。因为品级相近、业务相似的关系,提拔道员时,一般都是从知府中选任。知府如果不能升任道员,仕途基本无望;而成为道员之后,运气好的话,三迁就可任巡抚,未来一片光明(《清史稿》载:“郝硕,汉军镶黄旗人……外授山东登莱青道,三迁江西巡抚。”所谓三迁,中间有按察使、布政使两个职位)。因此,道员也堪称清代地方官仕途中一个里程碑似的职务。胶东半岛在清代属于登莱青道的辖区,那么,曾经担任过“登莱青道员”的人,后来仕途都发展得怎么样呢?本文就以选取部分“登莱青道员”作为例子,进行简要介绍。 (烟台市博物馆展出的登莱青道衙门相关物品)实际上,就清代制度来说,分巡道更像是“差事”(职务),而按察使副使、佥事更像是本官(级别)。因为这层关系,道员提拔的话,升任按察使是常态。例如,康熙四十二年,汉军旗人甘国璧任山东登莱青道员,康熙五十二年擢江苏按察使;乾隆十九年,登莱青道员沈廷芳调任河南按察使;乾隆三十五年,登莱青道员郝硕为浙江按察使;嘉庆十四年,时任山东按察使朱锡爵升任布政使,此时,他的继任者就是登莱青道员张彤。道光年间,旗人英桂由京官外放为山东青州知府,再升登莱青道员,后被拔擢为山西按察使。值得一提的是,英桂出自满洲正蓝旗,作为旗员,他的仕途可谓顺风顺水,由京官外放之后,在地方上几年就一升迁,很少原职调动。他由知府经道员升任按察使之后,很快就当上了布政使、巡抚。又经过福州将军、闽浙总督任上的历练,于同治十一年调回中枢担任兵部尚书,兼总管内务府大臣。光绪元年,他任协办大学士。三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去世之后又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勤”。他也算是清代历任登莱青道员当中,仕途最为显赫的一个了。 (龚易图在“小蓬莱”的题记)由登莱青道员升任按察使的还有福建人龚易图。他就任登莱青道时,驻地已经迁至烟台。如今在毓璜顶公园“小蓬莱”景点内,还能看到他题名的碑记。根据《清实录》的记载,龚易图在光绪三年,由山东登莱青道龚易图调任江苏按察使。光绪二十九年,登莱青道员李希杰也升任为浙江按察使。当然,升任按察使只是常态,并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表现好的话,也有可能越过按察使,直接提拔为布政使。乾隆年间的卫哲治,就是表现好的例子。他在淮安知府任上抚民有方,升任山东登莱青道。“居数月,擢布政使。” (道恕街这个名字就与当年道署驻地有关)在清代中前期,登莱青道驻地在莱州,任内大多太平无事,因此历任道员的事迹,外界了解不多。而烟台开埠之后,登莱青道移驻过来。此时风云已经变化,道台需兼顾东海关事务,且时常与洋人打交道,故大多在史书中留墨较多。清末相对比较知名的两位登莱青道员,分别是刘含芳和盛宣怀。不过,两人均属于没有升任按察使的特例。刘含芳是因为年事已高,在甲午战中心力交瘁,后来不久去世。而盛宣怀则可能是专心邮传商务,志不在“三迁至巡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