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群是怎么防止回交与近亲繁殖的?

近亲结婚会导致生物容易出现基因疾病,从而使得个体死亡,以至于种群面临崩溃。所以,在生物演化过程中,自然界筛选出了一些能够预防近亲结婚的生殖策略。

比如:人类,人类在形成文明之后,发明了姓氏,规定同姓之间不能结婚。当然在人类历史上,也出现过为了保全权力而故意近亲结婚的现象,辽代的陈国公主就嫁给了自己的舅舅。

除了人类之外,动物也演化出了避免近亲结婚的策略,狮子也是其中一种。

狮子如何防止近亲繁殖

大多数狮子都生活在草原地区,尤其是非洲狮,它们所在的地方不仅动物数量较多,而且大多数食草动物都是以群居状态生存。群居,意味着每个个体都可以充当放哨人,也意味着它们更容易发现天敌的存在。在这种生存压力下,狮子成为了猫科动物中为数不多的群居生物。

狮子家族中,所有的雌性都具有亲缘关系,而成年雄性则是外来群体。部落中也会有雄性幼崽,这些幼崽会在狮王的庇护下生存一段时间,而在还未完全成年时,这些雄性幼崽就会离开自己的种群,独自闯荡。而雌性幼崽则会一直留在种群之中。

狮子发情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同一个种群中的所有雌性发情期都在同一阶段,这就保证了它们的幼崽出生时间相对一致,这既方便雌性照顾幼崽们,又可以使得同一个种群的雄性幼崽可以结伴闯荡江湖。

不过,它们刚离开种群时,身体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它们会独自捕食,或者与其他兄弟合作,组成纯雄狮联盟,在草原上流浪。

等到它们的身体发育足够成熟时,此时它们会挑战其他狮群的狮王,如果获胜,它们就会赶走老狮王,并将种群中所有6个月以内的狮子幼崽咬死,这是因为雌狮在照顾幼崽时期不发情,而狮王为了让雌狮尽快怀上自己的孩子,会咬死幼崽使得雌狮尽快发情。

一般情况下,雄狮很少会遇到自己原来的家族,而且它们在草原上流浪时,会尽可能地远离自己的家族,所以它们可以从地理位置上避免近亲繁殖。

母狮长大后,会与狮王父亲交配吗?

虽然雄狮长大之后会离开自己的种群,避免与自己的血亲发生婚配关系。然而我们知道,雌狮会一直在同一个种群长大,而如果雌狮长大之后,恰巧狮王又是自己的亲生父亲,那雌狮会怎么办?

其实,母狮很少会和自己的狮王父亲发生婚配关系。这是因为母狮一般需要2-3年才能性成熟,而狮王则很少能够统治一个种群两年。

据科学家们分析,大多数雄狮通常只会在一个种群中待两年左右,当然也有最长6年的记录。大多数雄狮在统治期间,要不断地接受其他雄狮的挑战,只有胜出之后才能继续统治狮群;而失败的狮王只能黯然离开。也会有一些雄狮自己会离开出走,寻找自己的新恋情。

也就是说,同一个狮王很少在同一个部落待的时间超过两年,而两年时母狮还未完全性成熟,可以避免与狮王父亲发生婚配关系。

另外,如果狮王统治的时间持续较长,那么母狮幼崽身体里也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推迟自己的性成熟时间,或者发情时间较晚,避免与狮王父亲发生婚配关系。

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比如:狮王统治时间过长,才会发生近亲繁殖。不过从概率上来看,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不高,并不会导致种群崩溃。

总结

对于许多群居动物而言,雌雄双方有一方离开自己的种群,加入别的种群能够有效避免近亲结婚。比如: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懂得通过婚姻关系,让女性加入到别的种群之中。而狮子则是雄性离开自己家族,通过无力加入别的种群。

而且,狮群为了避免近亲结婚,母狮会推迟自己的性成熟时间,来避免与自己的狮王父亲交配。从这方面看,动物已经无需刻意避免近亲繁殖,它们在演化中已经保留了一系列机制来让它们回避这个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