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媒体造谣,这次不是新京报

这是「拆台」的第408篇文章。
1515字8图,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文章首发于拆台(chaitai2019),欢迎朋友圈与微信群转发。
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拆台的拆汪芳日记舆情课今评媒付费专栏

大噶好,我系熊蛾子。

不知道大家昨天有没有看到过这么条消息?

#湖北私家车数月无人认领车主已去世#。

说真的,在看到这条消息的第一时间,我几乎就要信了。

虽然没有具体时间,但地点、人物、细节,近乎样样不落。

尤其是开头这两句——“近日,在湖北孝感的槐荫公园里,停着一辆无人认领的轿车”,“视频的拍摄者联系上车主家人却得知,车主曾在抗疫一线帮忙,后来发烧已经去世”,更是直接挑动受众的神经。

所以,这则消息一经发出,迅速得到广大媒体的响应,而后斩获了数亿阅读。

如果,我是说如果,这则消息是真的,那么他确实值得这样的流量。

毕竟,一个默默做事的好心人,他的离去确实值得缅怀。

但很可惜的是,这则消息是假的。

问题恰恰就出在细节上。

说句实话,这条消息之所以能诓骗到大众,除了以上原因外,默认的加分项有二。

其一,我刚刚查询了下这条新闻的来源,发现最早报道的,除了有自媒体拍客平台梨视频外,更有青蕉视频这样专业的媒体机构。

可能说青蕉视频大家不熟悉,那么我说封面新闻呢?

如果还不熟悉的话,那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华西都市报呢?

要知道,党报本身就具备相当的权威性。

更别说这条新闻本身下的表面功夫,还是挺足的。

其二,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这条消息几乎得到全网媒体的联动。

以我刚刚搜索的文章为例,中国经济报发布,来源是中国之声综合封面新闻、潇湘晨报、梨视频、微博网友评论等。

而中国经济报和中国之声的分量,我觉得有了解的应该都清楚,个个是中国头部媒体。

中国青年网也发了,还是在澎湃号上

所以,这样的消息一经全网推送,即便不是人尽皆知,也该是绝大多数人都会知晓。

而我之前也曾多次强调,谣言和真相的传播本身就是不对等的。

以此为例,谣言的传播借助的是正能量的东风,但是真相呢?

只有发觉被戏耍的大众才会愤而转发。

至于那些造谣生事的媒体,有的转发了,有的没转发,但是量一定呈现断崖式下降。

这同时也是某些造谣者为什么要造谣的初衷。

说回出问题的细节。

不得不感慨,不愧是专业媒体,太会造谣了。

虽然不乏有人察觉,“114是不会告诉你车辆所有人的电话的,需要挪车也是114直接跟车主说,所以不太可能通过114知道车主的信息”但传播本身依靠的介质从来都不是真相,而是情绪。

换句话说,当所有人都在哭的时候,你不哭,就是有问题。

而且说什么也不好使。

沉默的螺旋会促使你闭嘴。

以及,这类现象之所以时有发生,跟传播学的“不合时宜”有很大关系。

正经的传播学应该教授的是“交叉信源”,即一家之言不完全可靠。

但当下的情形又是什么?

要么就是哄抢新闻,不论真假,有了就发。

要么就是合作搞新闻,你采访到的消息,同时也丢给我,我们合力完成交叉信源。

这就会造成当下新闻的不断反转。

在我看来,打破这个无限死循环,最重要的莫过于监管部门的强力介入。

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吊销执照,第三次行业禁入。

同时还要追究所在报社的责任。

绝不能指望行业自咎。

毕竟我们都看到了,前段时间的所谓“记者被打”事件中,记协站在了谁的立场上。

六月二十二日。

P.s.

“为什么现在的热门新闻要过好几天才能看?”

“新闻出现——报道新闻的一部分+传闻——报道新闻的一部分+流言——...——辟谣——完整报道。

一来一去,一新闻多吃,能多出来多少流量?这可是互联网思维。”

@一手Video 的账号主体正是梨视频,而梨视频的创始人邱兵又是原澎湃新闻CEO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