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两朵三四朵,五朵六朵七八朵

Hi,一日不见如隔一日,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大家上次看夜读还是昨晚吧?

夜读在令人喜爱这件事情上,从来都令人喜爱。

是不是觉得今天的小编语无伦次?

说起废话来了?

这就是最近很火的“废话文学”。

“废话”真的无用吗?今晚的夜读,或为你带去不一样的思考。

01

“废话里的艺术门道”

“废话”真的是废话吗?说废话容易,但艺术地说废话,可不容易。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写不出称心的作品,黛玉点评到:“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一旁的宝钗听闻,思路新奇地提醒:“诗从胡说来。”

何为“胡说”?不是一本正经、老生常谈,不是考究般咬文嚼字,不是依样葫芦地照搬。“胡说”即不着边际、东拉西扯,多说废话。

作家贾平凹说:“写小说就是要多说闲话,闲话也就是废话。”你拿掉这几句废话,意思也明明白白,不影响对主旨的理解,但添上它文章就有活气,有趣味。

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

这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看似啰嗦的“东、西、南、北”,却将鱼儿“戏”之调皮,刻画得极为生动,真所谓:“寻常言语口头话,便是诗家绝妙词。”

再看,鲁迅先生笔下经典的“树”: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

一棵是枣树,

另一棵也是枣树。

“有意思的废话”就是文学语言。对两棵树的解释,看似无用,细揣摩却像牛吃草,吃进去无味,反刍后,越嚼越有味。“一棵”是事实陈述,“另一棵”的重复存在,就营造出一种审美的氛围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02

“废话回收处里的小幸福”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说的话若90%以上是废话,他就快乐。若废话不足50%,快乐感则不足。那我们的废话接收处在哪里呢?

关系愈亲密,人们就越容易向对方倾诉,因为会觉得即便说了一些没意义的内容,也可以得到包容和接纳,这就是传说中的“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网友@友野信的这段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翻手机,发现跟好朋友的聊天记录堪比一个巨型生活记录仪,在里面你可以找到哪年哪月没来姨妈,哪天晚上突发失眠干掉了一整只炸鸡,丢了一个月的袜子藏身何处,以及一些嘻嘻哈哈的互相吐槽......

这么说可能有点浅,但我的废话回收处以及屁事处理中心,里面守着的一定是很爱很爱我的人,也是我很爱很爱的人。

虽然,我们经常打趣聊天是“瞎”聊,但每每翻看聊天记录,又充满了回忆与感激。那些鸡毛蒜皮,那些鸡零狗碎,那些发送出与接收到的“废言废语”,那些来自亲人朋友不舍昼夜的唠唠叨叨……纵使在现实利益前毫无用处,也是我们心里的无价宝藏。

感谢这些废话,乱七八糟的热闹里,藏着亲情、爱情、友情、人情的“糖”,一天天一年年口述了我们的“生活史”。

03

“表面的揶揄,内里的锋利”

“你要这么说的话,这话可就不能这么说了”

“说的这话,抛开内容来说,我十分赞同”

“但凡你这话说的沾边点儿,也不至于一点不沾边”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具体什么情况还得看情况”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这些废话文学的“代表作品”,虽然无厘头,却也代表了年轻人的态度,即对“说了好像没说”的模仿与嘲讽,对人与人之间打太极式无效沟通的调侃。

如果,我们再用心体会,很难不从这些“废话文学”表面的幽默中,体会到一种源于生活深处的感悟。↓↓↓

“调查显示,人一生只会被生下来一次”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孩子”

“人在绷不住的时候,是绷不住的”

“但凡你有点本事,也不至于一点本事也没有哇”

“回想起昨天,仿佛在昨天”

废话不是凭空而来,它们之所以“趣如许”“真实如许”,在于它的源头活水来自日常生活,是小人物基于对现实的观察和体验,灵感在某一瞬间被触发,以自嘲、轻松、直白等喜剧的方式呈现出来。

看似荒唐而可信,言有不通而可爱,如朱自清先生在《论废话》中所言:“在繁剧的现代生活里,这种无意义的废话倒是可以慰情,可以给我们休息,让我们暂时忘记一切,让我们活得有意思。”

废虽无用,但当它能怡情我们的生活,给疲惫的心灵以安慰,给情绪的累积以出口,就又是有用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文| 央视新闻《夜读》

(0)

相关推荐